鐵血宰相的家世

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曾祖父名叫奧古斯都·弗雷德裏克·馮·俾斯麥,曾是一個騎兵團的上校,1742年5月,在和奧地利人奮戰時犧牲於恰斯勞戰場。他的妻子名叫博恩·馮·德維茨,與勃蘭登堡的德弗林格爾元帥有血緣關係,同時,這位元帥的某個侄女夏洛特·馮·斯考菲爾特也嫁給了俾斯麥的祖父查爾斯·亞歷山大。

因此,查爾斯·亞歷山大的後人們也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德佛林格的血統。俾斯麥十分尊崇他的曾外祖父德弗林格爾元帥,他一直珍藏着老元帥留下來的一個純銀鍛造的、刻有獎章圖案的高腳杯。在被老元帥收藏前,這個高腳杯一直放置在著名的拉齊維爾宮裏,偶爾,它還會被用來盛酒。

查爾斯·亞歷山大一生追求和平,渴望得到智慧,然而,他那祖先所特有的好戰精神卻在他的四個兒子身上重新燃起,其中又以小兒子查爾斯·威廉·斐迪南爲最,而此人便是俾斯麥的父親。12歲時,斐迪南曾加入近衛兵的卡兵槍手隊,後來,他又作爲布侖斯威克公爵的軍械官參加了1792年的抗法戰役。顯而易見,俾斯麥或多或少地會爲自己的祖先而自豪。

鐵血宰相和他的名言

俾斯麥的父母:與法國的仇恨始自孃胎?

1806年7月,俾斯麥的父親斐迪南以上校的軍銜退役。退伍後,他和路易絲·門肯結了婚。路易絲·門肯的家庭屬於小資產階級,她的祖父是一位哲學教授,她的父親是國王的議員——不過他在1801年的時候便去世了。婚後,他們二人回到了老家申豪森。然而,3個月後,他們的蜜月就被戰爭打斷了,因爲同年10月1日法軍入侵,法軍元帥蘇爾特在申豪森附近的城堡建立了他的總指揮部。可以說,俾斯麥家族的世世代代都留有軍刀的痕跡,甚至連俾斯麥的母親也要遭受戰爭帶來的傷害。

恐懼迫使他們不得不尋求庇護,有一晚他們甚至躲到了附近的樹林裏。第二天,當他們返回時,他們驚訝地發現村莊和城堡這些外在建築竟然都完好無損,斐迪南甚至發現,他之前埋藏財物的地方都完好無損——當時,他發現,除了埋藏財物的洞口附近散落着幾枚金幣外,他埋藏的所有財物居然都安然無恙。雖然如此,但這位普魯士少校還是於當天求見了法國將軍,請他分配一支負責糾察的軍隊給他以維持當地的治安,而這個請求也很快得到了許可。

從最後的結果來看,雖然法國的入侵讓俾斯麥的新婚母親受到了驚嚇,但後來身爲普魯士首相的俾斯麥之所以“痛恨”法國,應該與當年法國入侵者帶去的恐慌沒有多少關係吧。

俾斯麥出生

1815年4月1日,俾斯麥出生於勃蘭登堡的申豪森。 從一些雕塑遺蹟來看,申豪森的城堡可以追溯到18世紀,那時,俾斯麥的曾祖父重新修葺了古老的封建城堡。除了俾斯麥外,他父母還生育了5個孩子,不過可惜的是,只有3個孩子長大成人,他們分別是俾斯麥、他的哥哥伯納德和他的妹妹瑪爾維娜。俾斯麥一直很疼愛他的妹妹,在後面的內容中,記譯君會有更多的文字來介紹她。而在瑪爾維娜看來,他的哥哥多愁善感、熱情洋溢、狂妄自大,他的性格並不像官方文獻中描述的那樣。

俾斯麥的某本傳記

當時德國貴族有個獨特的習慣,每當自家有孩子出生時,他們就會在當地的報紙上刊登類似於下面這樣的告知:

我的親朋好友們,請接收這份親筆簽名的通知,妻子喜得男嬰,一切安好,感謝祝福。

俾斯麥出生後,他的母親決定將他培養成一名外交官,將他的哥哥伯納德培養成民政部門的官員。後來,她的這兩個願望都實現了,不過,這應該算是一種小概率事件吧,它只是巧合地違背了“命運往往不如意”這句諺語。

鐵血宰相值得分享的童年故事

俾斯麥的傳記作者們一直困惑於如何挖掘出他的“卓越品質”,因此,他們甚至會認真研究俾斯麥早期的童年時代。記譯君曾翻閱過某些傳記作者們所寫的關於俾斯麥童年的內容了,但是,我發現它們大都平庸而無意義,只有下面幾個故事還算值得分享。

6歲時,小俾斯麥和他的哥哥伯納德被送往柏林的柏拉曼學院唸書,不過,在那裏度過的五六年時光只給他留下了痛苦的回憶。那裏的食物缺乏營養,那裏的管理制度也很嚴苛,另外,因爲與他的同學相比,小俾斯麥的身份更加高貴,所以他的同學對他的態度也往往是畏懼勝過親近。對於必須在學校忍受的痛苦來說,頻繁的假期算是一種慰藉,在假期期間,小俾斯麥可以在波美拉尼亞呼吸樹林與田野間的純淨空氣,那時,他會再次煥發活力。

這,像不像現在的孩子,一上學就無精打采,一放學就活蹦亂跳。

少年俾斯麥

小孩子玩炮仗

下面這件軼事表明,讓一個11歲的男孩玩火藥是多麼地不當、多麼的危險,不過,同時,它也展現了俾斯麥幽默的本性。申豪森有一座公園,公園的一片空地上立着一座大力神像。某日,打獵回來的小俾斯麥在從神像邊路過時,突發奇想地將一截火藥導線放在神像的腿上,在他看來,這一切有趣極了。

他父親很快發現了他的冒失行爲,於是,他對小俾斯麥說:“是你點的火嗎?”孩子回答道:“沒錯,是我,但是,我可沒想到它如此懦弱。當我點火的時候,它的右手就放在爆炸點旁邊,可是它卻一動不動,沒有一點想要將導線扔掉的想法。”大力神像的右手的確放在那附近,可是,神像的手怎麼會動呢?因此,俾斯麥的父親一下子就被小孩子滑稽有趣的想法逗笑了,所以,他也就沒有刻意追究此事。

名師高徒

1827年的時候,俾斯麥的妹妹瑪爾維娜降生了,那時,小俾斯麥也進入了腓特烈·威廉語法學校學習。在那裏,他非常幸運地引起了優秀的邦內爾博士的注意,在他的指導下,小俾斯麥迅速地脫穎而出——當時,他在歷史與法語這兩門科目上的成績尤其優異。俾斯麥對他的導師十分依賴,以至於兩年後,當他的哥哥伯納德以修辭學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去學習法律時,他依然追隨着邦內爾博士去了克盧瓦特格里斯的語法學校,並在幾個月後再次成了他的學生。

邦內爾博士對俾斯麥頗爲欣賞,當然了,除了欣賞,他又能說什麼呢。俾斯麥也毫無吝嗇地表達着他對這位老師的熱愛與感激,後來,已經成了韋爾德語法學校校長的博士更是成了俾斯麥的兒子赫伯特和威廉的老師。

中年快要聰明絕頂的俾斯麥

逃課記錄

儘管如此,在克盧瓦特格里斯,俾斯麥並不能說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在早期求學期間,他的學業因其暴躁、放縱的性格而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可以說,他當時表現出來的品格,與一個偉人小時候應該具備的善於思考亦或是思維活躍格格不入。

當時的他體格健碩、身體健康、活力四射,他從不放過任何一個在學校參加體育鍛煉的機會。16歲時,因爲他總是忙着運動、打獵、釣魚、騎馬旅行,或者說是明目張膽地逃學,所以升學考試的準備工作自然就被他拋諸腦後了。直到1832年4月,他才通過高中的畢業會考,而從他的畢業資料上,我們可以看出他曾經還有過逃課的記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