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行车厂家属院始建于1991年,属于老旧小区,60岁以上的居民占很大比例,群众对养老服务需求尤为迫切。在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乌市不少区县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探索提升老旧小区公共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关心的家门口公共法律服务、残障人士出行等热点难点需求。

5月8日,居民在乌鲁木齐自行车厂家属院蔬菜副食品直销点选购蔬菜。家门口有了蔬菜副食品直销点,让居民日常消费更便捷。 □本报全媒体记者 汤永摄

斑驳的楼面外墙粉刷一新,杂乱的停车场重新规划,咫尺外的校园响起琅琅书声……看着小区越来越靓,家住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友好南路片区管委会明园有色社区的王建平打消了搬走的念头。

王建平想法转变的背后,得益于乌市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对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乌市坚持“宜居、安全、和谐”理念,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公共服务提升有机结合,逐步完善老旧小区托幼养老、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老旧小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5分钟服务圈“圈”出惬意生活

“阿姨,身体不舒服随时来测血压。”5月10日,乌市沙依巴克区炉院街片区管委会仓西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名护士正在询问张秀英的病情。

85岁的张秀英住在有50年历史的新疆日用玻璃厂家属院,因年轻时操心劳累,现在很多疾病找上门。“好在医院就在家门口,走几分钟就到,医生态度也好。”她说。

绿树成行、鸟语花香,干净整洁……新疆日用玻璃厂家属院如今的场景,让人很难想象这个家属院以前杂乱的模样。

2018年,这里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在做好基础设施改造的同时,炉院街片区管委会仓房沟南路社区围绕居民所盼,加强对接和谋划,积极构建15分钟服务圈。

阿瓦古丽·艾海提以往对小区公共服务不太满意,现在她见到社区干部就竖起大拇指。

原来,以前家属院围墙、路灯、便民桌椅、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不完善,后来社区协调相关部门,现在不仅设施齐全,还腾出一个居民活动室,经常举办文娱活动,社区居民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

走出家门步行不到10分钟,就可以到达社区办事;步行不到15分钟,就可以看到医院、幼儿园和小学,找得到餐饮店,寻得到银行等办事机构……如今,以家属院为中心构建出的15分钟服务圈,基本涵盖居民生活所需,让居民生活更便捷。

“订单式”服务满足群众需求

“这里饭菜不重样,服务人员也有爱心,我住得很舒心。”5月9日,在乌鲁木齐自行车厂家属院内的乌鲁木齐康惠老年公寓,97岁的杨新层开心地说。

自行车厂家属院始建于1991年,属于老旧小区,60岁以上的居民占很大比例,群众对养老服务需求尤为迫切。

社区以高龄老人、孤寡老人和特殊困难老人为重点,多次走访入户调研,按“急居民所急、改居民所需”的“订单式”服务原则,引进专业养老服务,满足居民需求。

目前,康惠老年公寓有160多位老人入住,许多家属院老人都像杨新层一样,在这里住得踏实舒心。

让自行车厂家属院居民称赞的还有蔬菜直销便民服务。以前,居民经常为“买菜难”问题犯愁,社区经过多方协调,设立了蔬菜副食品直销点,并时常督促检查商户规范经营,保证日用消费品供应。

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天山区老旧小区多,不少小区以前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足,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这两年,天山区在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强筋健骨”的同时,还新建幼儿园、卫生服务机构、绿地广场、文体中心、社区服务设施、公共厕所……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把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打通,满足老百姓需求。

今年,乌市有133个老旧小区21311户房屋将进行综合改造。作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升级版”,今年改造内容更加综合和全面。在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乌市不少区县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探索提升老旧小区公共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关心的家门口公共法律服务、残障人士出行等热点难点需求。

“后续我们将逐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将更多专业化的养老、托育、医疗、物流、超市等引进小区,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乌鲁木齐市老城区(棚户区)提升改造工程办公室建设管理组组长王鑫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