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在海边长大的人,小编最得意的莫过于能够经常吃到海鲜。活蹦乱跳的鲜虾、澄黄诱人的蟹黄、紧实鲜美的扇贝、还有入口即化的鳗鱼……真是想想都让人口水直飞三千尺啊ˋ( ° ▽、° )。咦,说了这么多吃的,莫非今日份的小编是个美食博主? 非也。在这个人人种草的时代,小编决心做个善良的人,不给大家种草餐厅美食,帮大家守护钱包以防钱包瘦身了。诚然,海鲜的美味十分的诱人,小编这次就带大家了解这么鲜美的海鲜是怎么到达你的餐桌,令你食指大开的!

    在本周六播出的《传承》(第二季)的第六集《流变》中,就给我们介绍了一种被世界公认的最佳生态捕捞方式之一——延绳钓。五百多年前,它由福建崇武引入浙江玉环这个海岛县,因其取之有道,只钓大鱼不伤幼鱼,这种捕捞方式至今一直被浙江玉环当地渔民所沿用。何为延绳钓?跟别的捕捞方式比起来会不会很复杂?从渔船上放出一根干线,上面每隔一定跨度系有支线,支线上绑着钓钩和浮子,使钓钩上的鱼饵悬浮在一定深度的海水里,诱引水中鱼上钩,从而达到捕捞目的,这便是延绳钓。 

听起来怎么感觉好像有点抽象?我们不妨跟着有二十多年出海经验的渔船业务小能手薛刚,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出海捕捞,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孤军作战。这一次,和薛刚出海的就一共有10名船员。船长负责确定下钓位置,船员负责切饵、下钓、起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一波忙而不乱的高效操作,显然是渔民们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下来的。但捕捞的成果除了取决于渔民的捕捞技术,也要看天吃饭,受到天气的影响。 

如出海捕捞时遇上大风大浪,薛刚等人就会比平日更累。船只摆来摆去、人在船上站不稳,这些情况都加剧了捕捞的难度;不过影响最大的,便是钓绳在起钓的过程中出现打结的情况。如果这时候处理不当,钓绳很有可能会全部绞到一起。

争分夺秒的解决打结的钓绳、与恶劣的天气和摇摆的船只作斗争,拥有丰富出海经验的薛刚带着他的船员在这只“东海32162号”渔船上尽着他们最大的努力。从下钓到起钓,这中间长达七八个小时的过程中,渔民们需要不停地制作钓具、准备饵食、投放钓具、起线取鱼。当然,如果能遇到鱼群扎堆的鱼窝子,看着鳗鱼一条接着一条上钓的情况自然是最好的。

无论怎样的结果,都逃不过对大自然的倚重。尽人事,听天命。如薛刚般的渔民们在一艘艘他们熟悉的渔船上尽心尽力做事,无非是为了更好的成果。至于未知的天气因素,纵然对他们有所影响,但也无法把控。

除了要严格按照潮汐变化的规律外,薛刚他们在决定作业时间的时候还要顺应天气的变化。如果碰上难得的好天气和不错的捕捞点,延期回港也是可以有的! 

流变,体现在延绳钓捕捞技艺上,其实就是不变与坚守。时代一直在变,技术不停更新,但中国人始终尊崇“不涸泽而渔”的铁律,让古老的延绳钓捕捞技艺,数百年来从未改变,那是我们始终在追求的人与自然共存之道。是为法则,讲究的是分寸与尺度。

咦,说了这么多,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虽然小编这次没给大家种草餐厅美食,但是小编却给大家种草了《传承》(第二季)这部纪录片。美食固然诱人,但假如我们能够了解到美食背后的故事与文化,那么我们在品尝美食的时候,除了能够感受到来自舌尖的快感,自然也能够感受到来自内心的满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