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紅軍的主力和班底,全是朱德的下屬,林彪當時只是個連長,剛畢業的孩子,在聲望上兩人不能同日而語,不過林彪確實有相當的軍事才能,而朱德當時是團長,到老,也還是個團長的水平,因爲後期他就沒怎麼再指揮戰鬥了,文化水平也非常差。朱的部隊是葉挺獨立團(當時該團已是旅了)的主力,是正規軍中的王牌部隊,部隊中黨員佔一半以上,並且中共武裝鬥爭的班子全在這裏(周是黨的實際軍事領導人,相當於CEO),在共產黨的武裝中,這就是中央部隊,是最根紅苗正的,所以毛決定上井岡山。

朱總司令沒有軍事才能,至多是個團長的水平。他的功績不在於他在軍事上的才能,而是他的聲望。 縱觀朱老總親自指揮的戰鬥和戰役,本身就非常的少,同時沒有勝仗,一場都沒有。 但他是南昌起義的元老。南昌起義初期的戰鬥是勝利的,不過並不是朱老總指揮的,而是周恩來指揮的,朱德在行動中只是傳達命令。但他在部隊的聲望很高,沒有朱德的全力支持,起義根本就發動不起來。 這裏有個人始終被忽略,就是賀龍。南昌起義不過是幾個營的規模,而賀龍則是以防止南昌發生兵變爲由,進兵周邊準備消滅這些起義軍的,他當時是軍長,朱德是團長,朱德想見賀龍都見不到,平時情況下團長見軍長可能性非常小的。不過賀龍當時還未加入中共,周等人對賀的態度始終拿不準,雖然賀多次要求入黨,並答應所轄軍隊全部交給組織,但周並未解除對他的戒心,所以只讓他在外圍,越遠越好。事後證明賀對黨是忠誠的。其下屬三萬多軍隊,也在後來的戰鬥中被組織揮霍沒了,而賀龍隻身前往香港,並在那裏入了黨。可惜了這三萬正規軍。最終,還是朱德所帶的一個團的軍隊被周所信任,並最終突圍上了井岡山。這支軍隊後來成爲紅軍的班底。
毛澤東在南昌起義後一個多月,領導了秋收起義,全也差點全軍覆沒。毛的部隊本身就是雜牌軍,戰鬥力很差,在黨支部建在連隊的三灣改編後,戰鬥力纔有所提高,但已是窮途末路。最終選擇了到井岡山找朱德。朱的部隊是葉挺獨立團(當時該團已是旅了)的主力,是正規軍中的王牌部隊,部隊中黨員佔一半以上,並且中共武裝鬥爭的班子全在這裏(周是黨的實際軍事領導人,相當於CEO),在共產黨的武裝中,這就是中央部隊,是最根紅苗正的,所以毛決定上井岡山。這樣,毛朱的軍隊在井岡山會師,這對井岡山紅軍來講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對毛卻絕對是個機會,如果沒有這一步,也就沒有毛後來的豐功偉績。靠千巴人,拿着幾支破槍,人手一隻紅纓槍都達不到的秋收起義軍,如果不是靠上井岡山這支衝鋒槍都發到班一級的王牌北伐軍組成的軍隊,能有什麼前途?孔明再世也白扯。而當時井岡山上光是當時的起義軍主力就有七八千人,新來的戰士都在這地部隊的訓練下成長,與一千來人,以刀片和扎槍爲主,帶幾支破槍的秋收起義軍相比,真是不在意秋收部隊來不來的。 會師後,朱德沒有再指揮過象樣的戰鬥。後來在上海的中央命令井岡山的紅軍南下打長沙。毛提出堅決反對,認爲紅軍沒有力量攻打大城市,並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主張,但中央並未採納(還是周說了算),朱德則堅決服從中央指示。結果在戰長沙的戰鬥中,紅軍損兵折將,許多優秀的幹部和戰士犧牲在戰場上,最後無功而返,印證了毛的正確性。不過毛當時沒有行政職務,只是中央委員,叫毛委員,就身邊一個警衛員而已。不過這次事件使毛的聲望有所提高。這次事件後,朱對毛開始從接納而變爲尊敬。
第二次朱毛的分歧是在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以後。當時中央三人小組在紅一軍團,遵義會議後確定了毛的領導地位。但當時黨的總書記是張國濤,是紅四方面軍的領導人。兩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分歧。毛認爲應北上,以抗日的名義佔據中原地區,那裏兵多糧廣,而張則認爲應南下雲貴,躲避國民黨和軍閥們的鋒芒。朱德的意見至關重要。最終,朱德選擇了服從總書記,也就是黨的一把手的主張。紅四方面軍當時也確實比中央紅軍要強大得多。毛在此情況下(已成爲少數派)選擇了出走,並連夜離開紅四方面軍地盤。張國濤的黨中央將此事件定性爲叛逃。朱德了對此發表了意見,要求消滅叛軍,並將軍隊中的有關人員開除出黨。事後紅四方面軍南下,並全軍覆沒。朱德又回到了毛的身邊。這其中許多細節已無處查考,但從此後朱成爲毛的最堅定支持者。 後來的黨史將這段過程演繹爲,朱按毛的指示去規勸張,沒勸成,就一直跟在身邊做工作,最終帶回了許多重要幹部是部隊,爲紅四方面軍主力能得以保存立下大功。但這種改變經不起推敲。如果朱真是毛派去的,毛爲何要連夜出走呢?事後張對毛的討伐,無論口頭上還是行動上,都有朱的簽字的,朱的工作做到哪裏去了? 不過後來紅四方面軍失敗後,回到長征路上與中央紅軍一同北上,這方面朱德的功勞確實非同小可。 所以,朱德對我軍的貢獻,並不是在他的軍事才能上,而是威望上。實際上,他老人家的政治方面也不行,很單純的一個人。不過紅軍的主力和班底,全是朱德的下屬,林彪當時只是個連長,剛畢業的孩子,在聲望上兩人不能同日而語,不過林彪確實有相當的軍事才能,而朱德當時是團長,到老,也還是個團長的水平,因爲後期他就沒怎麼再指揮戰鬥了,文化水平也非常差。但沒有他,確實沒有毛的後來的能力大爆發,毛可能就沒有這個舞臺,後來的許多事也就不會發生了。所以,朱的聲望不僅是因爲他是起義部隊的首長和元老,還在於毛對他的推崇,兩人互相捧,這纔有了後來的中央紅軍,才能讓毛在中國歷史上充分地展現了自己的才華,纔有了後來的新中國。
我記得被你推崇的軍事超超天才,在井岡山被湘南省委免掉了代表後,聽說很有軍事指揮才能,就給任命了個師長噹噹,這位軍事天才一看來了齊愍王,盡然喜歡聽獨奏,這唱的是哪門子戲,要看你親自排兵佈陣,兩軍對壘,要檢驗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看來再也繼續軍事天才的遊戲,真要出問題,這才趕緊說:"軍旅之事,未嘗學也”,哈哈,看來什麼司令、軍長、師長、團長之類威風是威風,真不好玩,幾天之後,感覺還是趕緊當我的什麼委員比較安全,有功勞是自己的,有錯誤全是軍長,司令的多自在。有趣嗎????哈哈哈,不知您做何感想!!
在說林彪,林打仗水平確實不錯,但林對朱老總確實不地道。一、林是踏着朱老總的腳印,一步一步上來的。如果說朱老總是空頭司令,那他也應該是空頭團長、軍長、司令,28團是朱老總的嫡系,28團團長王爾琢犧牲後由林接替,朱老總是四軍軍長,整個架子事實也就一個團的實力,朱老總就德高望重,不幹事了,可能嗎?朱老總爲紅一軍團司令,林四軍軍長,朱爲總司令,林爲紅一軍團司令。朱老總當軍長、一軍軍團司令、總司令是象徵,林當軍長、司令爲什麼不是象徵,講不通,紅軍前期弱小的時候更難當。所以,結論是假的。二、朱老總成就了林彪:抗日平型關戰役,林只有一仗,就到蘇聯後方。朱老總讓他露臉,打主攻,而且林主攻的3個團朱都安排好了(可見給林的作戰電報),打援警戒的是其他部隊,讓林無後顧之憂,讓他名利雙得,可他飄飄然,全然認爲他水平高,網友們也認爲是這樣。東北本來沒林的事,中央毛對東北沒有重視,只派了一個曾克林,曾到過蘇聯,先探路。林是派往山東的,如果按毛的安排,到山東能有多大,最大就是山東的司令員,可是毛周8月25日赴重慶,朱從機場直接到延安大禮堂,動員高級指戰員,陳述東北的重要性,爲什麼要動員,講解,說明高級指戰員以前對東北的重要性沒有認識,一直認爲中央毛的佈局是在山東等中原地區,現在立即改變部署,北上東北。當時的緊急程度,跟逃跑差不多,好多文件連夜燒燬,戰士的單衣都沒換,有些連電臺都沒帶,可見緊急的程度。關於高級指揮員的配備,毛未走之前,就派了個大家有誰知道的曾克林,毛走後,朱將中央的高級指戰員,政治局委員盡數派往東北。有陳雲、高崗、彭真、林彪、羅榮桓、劉亞樓、陳光(115師代師長)、鄧華(志願軍代司令員代政委)等等。任命林彪爲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又佈局聶雲臻出師華北,徐向前出師山西,拖住傅作義,讓林彪放手發展東北,無後顧之憂。最後,林確實沒良心,侮辱總司令,好像仗是自己打的,將好處全記到偉人的頭上,林是毛任命的,毛跟本就沒任命林的東北司令員。如果沒有總司令,哪有林的三大戰役享其二的戰果。大家看看,是空頭、點頭、睡覺總司令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