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军史有一对父子,父亲秦国镛是第一个在中国领空驾机飞行的飞行员,是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校长。儿子秦家柱是抗日战争中第一个击落日军战机的飞行员,不幸在战场上牺牲,被追授为空军中尉。 秦国镛(1876—1940)字子壮,是湖北恩施咸丰县人,生于当地名门望族。1901年25岁时被公派出国留学,就读于巴黎陆军大学、比利时航空学院。1905年回国,任陆军部参事。有记载说他当时“携带一架飞机返国”。他的家族究竟有多强大,尚未可知,但这种履历,在当地的影响一定不可小觑。

(秦国镛) 1911年春天,秦国镛驾驶法制“高德隆”双翼飞机,在北京南苑练兵场起飞,绕场飞行三圈后平安落地。这是中国人在自家领空首次驾机飞行。《顺天时报》刊登了“试演重体航空器”的新闻。 转过年来,经大总统袁世凯批准,秦国镛在北京南苑建机场、创办航空学校,聘请法国飞行教官,首批招收50名学员。航校使用“高德隆”教练机,这种机型发动机功率小,最大时速96公里,地面滑跑100米就能起飞,但只有单座,教官无法同机,只能学生单飞,所以一开始出过不少事故。 第一位单飞的学生叫杜保铭,在驾驶舱坐稳后,起飞、滑跑,飞机离地爬升,因操作不当,飞到几十公尺的高度时跌落,坠毁于农田。大伙儿赶到失事现场,发现飞机摔得支离破碎,好在杜保铭从残骸里爬出来,只受了点儿轻伤。不久后,第二位单飞的学生尉迟良,顺利驾机绕机场一圈,在准备着陆时忘了最重要的带杆平飘动作,飞机前轮直接触地,机身在跑道上弹跳了好几下,所幸只是飞行员手部受了伤。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培养出一名飞行员,需要多大的成本。

后来南苑航校更换了较新式的两款机型,英制“艾佛罗”教练机,100匹马力,时速152公里;“维梅”教练机,360匹马力,时速160公里。但这两种飞机速度较快,初学者较难掌握,仍会出现一些小事故。首批学员经过半年训练,完成了航线起落与各项基本动作练习。毕业考试是三角航线长途越野飞行,自北京南苑出发,到保定,再到天津,回到北京,首批有41名学员取得毕业证书。 秦国镛还率领南苑航校的教官,参与了镇压白朗起义、打击张勋复辟等军事行动。只不过,当时飞机携带的炸弹一枚只有5公斤,飞机上也没有投弹装置,还得靠人打开舱门,用手扔下去,所以攻击威力非常一般,炸弹在空中飘落的功夫,底下的人该隐蔽的都隐蔽了。1920年,南苑航空学校改组为航空教练所,秦国镛回陆军部授衔中将,直奉战争爆发后张作霖入京,秦国镛任航空飞行主任。 秦国镛的夫人王慈生有二子,长子秦家椿1899年生在老家湖北咸丰,后来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在沈阳航空学校当教师。次子秦家柱,字汉生,1912年生在汉口,从小聪颖体健,考上交通大学后,是校足球队队长。南京航空学校第二期招生,秦家柱秉承父训考入航校机械科,毕业后,再次考入本校第四期飞行科,后任空军少尉队长。

七七事变爆发后,战争不可避免,当时中国军队共有各类飞机305架,日本陆海军共有飞机约2800架,投入到中国战场上500多架。双方实力悬殊。 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队长是高志航,东北人,空军“四大天王”之一。秦家柱在高志航麾下,任第四大队二十三中队分队长。全大队28架飞机,都是美制“柯蒂斯”和“霍克Ⅲ”,这两种机型都是俯冲轰炸强击机,而不是战斗机,时速约220公里,机上装备两挺机枪,一枚500磅炸弹,八枚18磅炸弹。 1937年8月13日,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飞向杭州笕桥机场,号称日本“皇军精锐”的海军木更津航空队轰炸机来犯。高志航驾机升空指挥战斗,秦家柱率两架僚机,在空中猛冲向一架日本轰炸机。这是自七七事变以来,中日空军首次交战。 日本轰炸机飞行员匆忙丢下两枚炸弹,钻入云层。秦家柱和高志航几乎同时逼上,两架飞机四挺机枪击中日机,日机在下坠中轰然爆炸。此战中国空军大胜,30分钟内击落六架日军轰炸机,自己无一伤损。张治中将军书“淞沪神鹰”四个大字赞誉第四大队。

8月15日,日军继续派60余架战机突袭南京、杭州、嘉兴、曹娥等地机场。中国空军应战,击落日机34架。木更津、鹿屋两支航空队均折损过半,木更津航空队司令官石井义将大佐引咎切腹自杀。 三天后,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奉命轰炸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日本海军舰队。秦家柱驾机率先升空,在飞临上海上空时,飞机被日军高射炮击中,秦家柱受伤,决定杀身成仁,俯冲敌舰“出云”号,不幸再次被日军高射炮击中,坠入黄浦江,机毁人亡。秦家柱年仅25岁,被追授为空军中尉。 此时,秦家柱的父亲秦国镛已经61岁,在北京生活。儿子殉国的消息传来,父亲内心悲痛,不过身为中国第一位飞行员,他知道战争中飞行员一定会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山河破碎,国家和民族的存亡高于一切,既然选择这个职业,生死便早已置之度外。他只会为儿子的勇敢而自豪。但此前秦国镛的长子秦家椿已经病故,二度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其内心悲痛可想而知,终以咯血不治,于1940年病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