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谭红报道: 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11日,记者从江西省2020年防灾减灾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的5.12防灾减灾日活动将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组织开展“六个一”系列活动,动员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推动江西省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创新发展。

宣传周期间开展“六个一”系列活动

江西省减灾委副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龙卿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根据国家减灾委的统一部署,鉴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今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原则上不举办大规模聚集活动。

在5月9日至15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在全省组织开展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宣传活动,主要分为:组织一次网络知识竞赛活动、打造一批综合减灾示范单位精品、开设一个防灾减灾宣传专栏、开展一次防灾减灾宣教“五进”活动、开展一系列应急演练、组织一系列宣传报道。

部分河流(河段)有发生超标准洪水的可能

江西历来是全国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素有“五年一大灾、三年一中灾、年年都有灾”的说法。

2019年是江西省灾害较为严重年份,总结起来,呈现出灾害种类多、覆盖范围广、灾害损失重三大特点。2019年全省共先后发生雨雪冰冻、风雹、雷电、洪涝、干旱、森林火灾等25次自然灾害过程,基本涵盖了江西省的所有自然灾害种类。国家减灾委将江西省6月、7月上中旬暴雨洪涝灾害和7月中旬持续的夏秋冬连旱,分别列入“2019年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受灾地区覆盖了11个设区市、100个县,各类自然灾害共导致1578.9万人受灾,需紧急生活救助42.9万人,倒塌房屋1.6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36.5亿元,是近十年来灾情仅次于2010年最为严重的年份。

当前江西省已进入了汛期,“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我省全年降雨偏多,主汛期(4~6月)降雨前少后多,有集中降雨期,短时强降雨、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较常年同期偏多;五河部分支流及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大洪水,赣北部分河流可能发生区域性中洪水,赣江上中游、抚河上游、信江、饶河、修河及鄱阳湖区发生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可能性大;部分河流(河段)有发生超标准洪水的可能。”江西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处长李世勤说。

创建176个全国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县

2019年以来,全省全面组建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机构,初步建立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保障等职能体系,指导萍乡等地试点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序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创建176个全国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县、乡镇、社区,大余县列入首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试点。

在面对历史罕见集中性暴雨洪水和长时间持续干旱,启动省级防汛抗旱和救灾应急响应12次,省防指有关成员单位组成8个应急工作组,联合集中办公,派出140余个工作组、督导组、专家组,组织近520万人次及大批装备物资投入抗洪抢险和抗旱减灾。宜春“7.21”山洪遇险“驴友”救援入选全国应急救援十大典型案例。

灾害救助有力有序,争取应急管理部对江西省启动救灾应急响应3次,创历史新高争取中央各类救灾资金13.058亿元,向灾区调拨衣被、折叠床、帐篷等救灾物资7万余件(套),有力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疫情防控关键期,又及时下拨一批救灾物资,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加快推动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创新发展

通过各地各部门一年来的共同努力,应该说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和影响。防汛抗旱取得实效,各地按紧急转移安置82.8万群众,有效处置险情193处,解决79万人饮水困难。森林火灾大幅下降,森林火灾起数、过火面积、受害森林面积,与近五年均值相比分别下降18%、29%、26%。受灾群众救助及时,650万受灾群众得到生活救助,1122户因灾倒损房群众春节前全部搬入新居。

2019年,全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同比分别下降23.22%、18.36%,尤其是实现了江西省新世纪以来第三次杜绝重特大事故。

2020年,江西省应急管理厅将加快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加快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快提升灾害救助能力、加快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快提升基层应急能力。按照“六有”要求,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巩固优化灾情报送体系,推进五级群防群控体系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