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作者为这些节目写剧本,一个剧本收入并不高,只能靠量大取胜了。与会的人包括姜昆这样的演员,也包括梁左这样的相声作者。

相对于台前演员们的收入,幕后工作者的收入肯定是相对比较低的。不仅电影电视剧是这样,相声小品也同样如此。

如果说电影和电视剧还存在金牌编剧拿酬劳不少的话,相声和小品的编剧拿的费用就显得更低,即使是业内知名相声和小品的编剧,收入也不会很高,更多时候只能靠量来取胜。侯宝林曾为相声作者收入低发声

就拿相声界曾经的金牌作者梁左来说,没有他几乎就没有八十年代中后期姜昆那些经典相声作品,包括《虎口遐想》、《特大新闻》等等,但就在姜昆逐渐富裕起来之后,梁左拿到手的收入还是非常低。

相声作者的待遇问题,在当年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相声作者写出一段相声,能拿到一两千块钱稿酬已经算相当高。这笔稿费只是一次性支付,其后演员在各地的表演所得,一场就收入成百上千甚至更多,但都与作者不再有关系。

有段时间全国专门从事相声写作的人只有包括梁左在内的极少数,被戏称为“两个半”相声作者。当时也有业内人士提出相声作者写相声可以像作家那样实行版税制,提高作者们的待遇,但一直没能实行。

对此不仅相声作者有认识,相声大师梁左也深知其详。1991年相声界的一次聚会上,侯宝林在会上作了一个发言,谈到相声不景气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声作者待遇不公。

侯宝林直言不讳地说,“人家作者费那么大劲儿写个段子,你给加俩馊包袱儿就算你的了?名气也是你的,利益也是你的,那人家谁还给你写相声啊?”

与会的人包括姜昆这样的演员,也包括梁左这样的相声作者。会后聚餐时梁左和另一位相声作者廉春明——就是给李金斗写《武松打虎》那位——一起给侯宝林敬酒。侯宝林笑着问:怎么样,我今天讲的对你们写相声的还算公道吧?

梁左忙说,公道公道,就为这个敬您一杯。侯宝林高兴地说公道就好,然后站起来和俩人碰了杯。知道他身体不好,两人劝侯宝林不要多喝,但他还是一饮而尽。

有极少演员单给作者支付10%酬劳

就这个问题,去年我还曾经当面请教过一位中青年相声演员,他曾经提出过相声产业化这样的话,认为演员收入和创作者收入严重不匹配。

他说,相声文本创作是文学创作中最难的,相声还要依靠专业创作队伍,相声演员与他们碰撞出火花,我们演员对文字的感知还比较差,更缺乏理论基础。

这位相声演员说,“这么多年相声创作人员流失了多少?我没有那么大野心拯救这个现状,但凡是跟我合作的人,我给你创作费,我以后演你的节目,无论到哪儿,我一定给你酬劳的10%。这样作者会很用心给你写,他会认为写完之后我跟你是在一起的,而不是写完就再也跟我没关系了。老先生们说,我有一口肉吃,他就必须有一口肉吃,我有一口汤喝,他就必须有一口汤喝。”春晚小品一个剧本3000块

相声作者收入偏低,小品作者收入也不高。就春晚小品来说,如今的收入也许高了一些,但直到2008年前后,一段小品的剧本酬劳只有3000块钱,在直播之前要改十几遍。早先还有“春兰杯”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获一等奖可以奖1万块钱,但这只是极少数。

一个小品演员可以凭一个小品吃几年,编剧却不会有人记得他是谁,即使得到圈中人认可,下一个本子还是3000块钱。

演员和编剧共赢才是长久之计

如今春晚这个舞台逐渐失去魅力,倒是有不少喜剧综艺节目开始受人关注,包括《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笑起来真好看》等等,其中的剧本质量良莠不齐,偶尔也能看到优秀的作品。很多作者为这些节目写剧本,一个剧本收入并不高,只能靠量大取胜了。

当然,也有些演员可以自己写本子,这当然是更好不过的事情。但演员总有思维枯竭的时候,与专业编剧人员合作,才是共赢之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