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並稱爲中國四大古典名園,被譽爲"中國園林之母",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始建於明正德年間。蘇州園林典型代表有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等,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緻、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爲蘇州衆多古典園林的典範與代表。

近日2019年度普通地級市GDP20強名單出爐,江蘇省蘇州市又毫無意外的排名第一。蘇州經濟近些年的飛速發展,除了第二產業的飛速崛起之外,近些年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在GDP上也貢獻了一臂之力。蘇州旅遊業因爲其獨特的旅遊風光而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其中以蘇州園林最盛。


蘇州園林,主要是指蘇州城內,以私家園林爲主的傳統漢族建築,是中國園林和江南園林的翹楚和驕傲。

蘇州園林最早追溯至春秋時期吳王的園囿,形成於五代,成熟於兩宋,鼎盛於清代。清末時蘇州已有各色園林一百七十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六十餘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十九處。 蘇州園林典型代表有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等,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緻、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爲蘇州衆多古典園林的典範與代表。


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並稱爲中國四大古典名園,被譽爲"中國園林之母",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始建於明正德年間。

拙政園分爲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東園山池相間,點綴各種建築。西部水面迂迴,佈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部分,其總體佈局以水池爲中心,亭臺樓榭皆依水而建,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拙政園中園的佈局以荷花池爲中心,遠香堂爲主體建築,池中兩島爲其主景,其他建築大都臨水並面向遠香堂,從建築名稱來看,大都與荷花有關。


留園爲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始建於明代,清代時稱“寒碧山莊”。

留園佔地約30畝,中部以山水爲主,是全園的精華所在。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以建築空間處理得當而居蘇州園林之冠。

留園全園分爲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廳、林泉耆碩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臺、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峯,居中者爲名石冠雲峯,兩旁爲瑞雲,岫雲兩峯;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闢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爲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

獅子林爲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元朝至正二年。

因爲園內石峯林立,大部分的形狀都酷似獅子,所以叫做“獅子林”。獅子林內的湖石假山數不勝數而且精美至極,建築分佈錯落有致,主要建築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具,一草一木都別有一番風韻。

網師園,始建於南宋時期,當時稱爲“漁隱”。

清代乾隆年間重建,改名爲“網師園”。網師園佔地約半公頃,是蘇州園林中較小的一座。園內主要建築有叢桂軒、濯纓水閣、看松讀畫軒等。網師園的亭臺樓榭處處有水可依,各種建築配合得當,佈局緊湊,以精巧見長,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

網師園舊爲宋代藏書家、官至侍郎的揚州文人史正志的“萬卷堂”故址,至清乾隆年間,退休的光祿寺少卿宋宗元買下此處並重建,定園名爲“網師園”。網師是漁夫、漁翁的意思,又與“漁隱”同意,含有隱居江湖的意思。園內的山水佈置和景點題名蘊含着濃郁的隱逸氣息。

環秀山莊現在在蘇州刺繡博物館內。

此園本是五代吳越錢氏金谷園的舊址,明、清時期成爲私家園林。園景以山爲主,池水加以點綴,建築並不是很多。園雖然小,卻極有氣勢。該園園內湖石假山爲中國之最,是疊石名家戈裕良所作。佔地僅半畝,而峭壁、峯巒、洞壑、澗谷、平臺等山中之物,應有盡有,極富變化。池東主山,池北次山,氣勢連綿,渾成一片,恰似山脈貫通,突然斷爲懸崖。而於磴道與澗流相會處,仰望是一線青天,俯瞰有幾曲清流;真可謂壯哉美哉,恰如置身於萬山之中,全山處理細緻,貼近自然,一石一縫,交代妥貼,可遠觀也可以近賞,無怪有“別開生面、獨步江南”之美譽。

耦園位於蘇州市內小新橋巷,因有東、西二園,所以得此名。

東園始建於清初,原名涉園,後擴建如今的局面。園中主廳爲織簾老屋,南北各有庭院,都置假山。北院東北隅有藏書樓,與住宅相通,是書室與庭院結合較好的範例。自住宅大廳往東,經小院二重和小客廳,即達東園。東園面積較西園約大一倍,西北置石假山,東南爲水池。北端主廳城曲草堂,爲一重檐樓屋,下有主廳三間,上爲重樓複道,與住宅毗連,爲蘇州園林的罕例。堂前的黃石假山堆疊手藝高超。分爲東西兩部:東部較大,有石級可登臨池石壁,氣勢峭偉;西部較小,逐漸下降,兩山間爲“邃谷”。

2019年度蘇州GDP生產總值19235.8億元,第三產業9908.9億元,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2751億元。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3609萬人次,爲蘇州的GDP貢獻了相當大的一部分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