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馮唐雖然第一次見到皇帝,但神情自若:“我知道,但他作爲將軍不如廉頗和李牧。文帝側耳恭聽,馮唐接着說:“李牧擁有了足夠的權利,智慧和才能得以發揮,訓練出精銳十萬,北面驅匈奴,敗東胡,滅澹林,西面抑制強秦,南面抗拒韓、魏。

大家好,我們的文山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大家都知道這是滕王閣序中的名句,作者王勃是初唐的天才,文中的名句很多,如:“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等等。文中引用了馮唐、李廣的典故,李廣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馮唐的故事見於《史記》、《漢書》,讀之也是令人回味。
馮唐是個地方上年老的小官,從沒想過還能見到皇帝。湊巧漢文帝路過,纔有機會得見天顏,文帝很和藹地與他聊天,很快,在代郡生活過的共同經歷讓他們找到了話題。
“我做代王時,經常聽人稱讚李齊,講述他鉅鹿鏖戰的故事。我時常會想象當時的場景,老人家知道李齊嗎?”
馮唐雖然第一次見到皇帝,但神情自若:“我知道,但他作爲將軍不如廉頗和李牧。”
“你怎麼知道呢?”
“我的祖父戰國時是趙國的將軍,熟識李牧。我的父親曾爲代相,與趙將李齊交好,很瞭解他。”於是,馮唐向皇帝講述了幾個人的情況。
廉頗、李牧的傳奇經歷,讓漢文帝嚮往。想着匈奴入侵,邊將難以抵禦,不禁拍着大腿感慨:“可惜我得不到廉頗、李牧!否則,還用擔憂匈奴麼!”
馮唐像是沒走腦子,應聲答道:“陛下即使得到了廉頗、李牧,也不可能任用。”
衆目睽睽之下,皇上頓覺大失顏面,不高興地起身離開。畢竟是歷史上知名的皇帝,心情平復了一些,再次召見馮唐,“你爲何當衆讓我難堪,就不能等沒人的時候麼?”
馮唐謝罪:“我是個粗鄙的人,不懂得忌諱。”
“你說我不能任用廉頗、李牧,爲什麼?”皇帝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臣聽說古時君王拜將出徵,賦予將軍極大的權力,軍功、爵位和賞賜自主決定,歸來再告訴朝廷。李牧就是這樣,我祖父說,李牧守邊,邊境軍市交易徵收的租稅都用來犒賞將士,這樣的事情他自己就決定了,朝廷不加干擾。只要求打敗匈奴、保境安民。”
文帝側耳恭聽,馮唐接着說:“李牧擁有了足夠的權利,智慧和才能得以發揮,訓練出精銳十萬,北面驅匈奴,敗東胡,滅澹林,西面抑制強秦,南面抗拒韓、魏。當時趙國幾乎成爲霸主。可惜,趙王遷繼位後,聽信寵臣郭開的讒言,誅殺了李牧,以致兵敗軍散,爲秦所滅。”
馮唐頓了頓,文帝也陷入沉思,是時候轉入正題了,“我聽說魏尚任雲中太守,軍市交易的稅收全部用於犒賞將士,還自己出錢,五天殺一次牛,款待賓客、軍吏和士人。匈奴人聽說了,遠遠地繞開,不敢接近雲中要塞。最近,他們鼓足勇氣再次入侵,魏尚帶領軍隊出擊,殺死了很多敵人。但將士們報功時,有統計上的疏漏,陛下委任的官吏援引法律條文懲罰,斬首的數目僅僅差了六人,雲中郡守魏尚就被削奪了爵位,判處一年徒刑。由此可知,陛下懲罰太重,賞賜太輕。即使得到了李牧,也是不可能重用的。”
馮唐越說越快,“我愚鈍,觸犯了忌諱,死罪死罪!”
文帝明白了道理,聞過則喜。當天就命令馮唐持節赦免魏尚,恢復了雲中郡守的職務。並起用馮唐爲車騎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國的車戰將士。
漢景帝繼位,馮唐擔任楚國的丞相。文景兩帝都任用馮唐爲事務官,並未進入朝廷中樞。漢武帝即位,廣求人才,人們推舉馮唐,但此時他已九十多歲了,不再能做官。
王勃感慨馮唐是有緣故的,他六歲能文,十六歲科舉及第,授職朝散郎,後又擔任沛王府修撰,仕途似乎一片光明。但一次遊戲,卻斷送了他的前程。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鬥雞,爲了助興,王勃大筆揮就《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的鬥雞,但文章卻輾轉被皇帝所閱,唐高宗很憤怒,皇家最怕兄弟相爭,“這是個歪才,二王鬥雞,他不勸諫,反倒火上澆油。”一聲令下,王勃被逐出長安。
三年後,朋友凌季友舉薦他爲虢州參軍,但在這裏,他恃才傲物得罪了小人,隨即,又因一樁證據不全的殺奴罪名陷入牢獄,幸遇大赦,卻被廢爲庶人。此事還連其父被貶爲交趾縣令(今越南境內)。
比自己受刑更難過的是連累了父親,王勃啓程前往交趾探父,途過南昌,正好趕上都督閻公新修滕王閣完工,九月九日,大會賓客,王勃也受到了邀請。
此時的王勃有着懷才不遇的憤懣與不甘,“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馮唐身歷三朝不受重用,到武帝用人之際,卻年事已高不能爲官。生不逢時、時光易逝讓年輕的王勃心懷焦慮。
相較於王勃憂心自己會蹉跎光陰、直至年老如馮唐一般難以復出,蘇軾卻自比魏尚,期盼着能出現一個馮唐,前來解救自己一展抱負。下面是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071年,因不滿王安石變法的一些弊病,蘇軾上書皇帝,被當政者打壓,於是自請外放,被授爲杭州通判。1074年,蘇軾被調任密州知州。在這裏,他滅蝗蟲、抗乾旱、懲盜賊、救棄嬰,深受民衆愛戴,但蘇軾心懷天下,一個州縣的舞臺裝不下他爲國爲民的雄心,在密州他更像是被閒置,滿懷惆悵向誰說!他渴望奔赴西北,到與西夏作戰的前線,爲國效命。
蘇軾想起了魏尚,一心爲國卻被誤解,馮唐何在?能夠幫他洗去不白之冤,馳騁沙場,射天狼。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王勃與蘇軾不一樣的感慨,內心都有一顆爲國效命的心。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