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博易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水滸前七十回中,說的是各地好漢齊聚梁山的故事。這些好漢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原是朝廷軍官,失敗被捉後才歸順梁山,比如關勝、呼延灼、秦明、黃信、宣贊等。其中,有幾位還曾打敗過樑山,最有名的就是雙鞭呼延灼。
呼延灼之所以能打敗梁山,是因爲他帶着連環馬。
連環馬的原型是鐵浮屠,正史上是金人的精兵,金兀朮曾經用鐵浮屠取得過多次勝利。後來,在與岳家軍對戰中,岳飛發現了鐵浮屠的弱點在腳,於是讓士兵用麻扎刀、長斧等兵器,上砸士兵,下砍馬腿,最終大敗金兀朮。
水滸中,呼延灼統率三千連環馬,曾打得宋江大敗,還傷了一些馬步軍頭領,如林沖、雷橫、石秀、李逵、黃信等人。宋江、吳用想不出什麼法子來對付連環馬,在湯隆的建議下,纔想到讓時遷盜甲,逼鉤鐮槍高手徐寧上山。
有些人會問:連環馬是在平地上作戰,宋江爲什麼 不讓人在地上挖些坑,這樣不就能阻止連環馬了嗎?畢竟,連環馬中只要有一匹倒下,一隊中其他馬就跑不動了。
其實,沒必要跟作者較勁,作者這麼寫就是爲了引出徐寧等人,否則任何事都由宋江自己搞定,那將會有很多人無法上山,那就沒有天罡地煞108將了。
當然,如果非要解釋,也能從書中找到答案。
主要原因是,呼延灼沒那麼笨,他雖然有三千連環馬,分成一百隊,每隊三十匹馬,但是不會蠢到一上戰場就把一百隊連環馬都押上,他會根據形勢來使用。
比如呼延灼第一次與梁山交戰時,與林沖大戰五十回不分勝負,彭玘被捉,韓滔這才調動連環馬向前,打算衝陣。注意,這時候連環馬沒有上鐵鏈,他們並沒有連在一起。但即便如此,宋江也怕他們衝過來,因爲裝備懸殊太大,所以儘管梁山四路兵馬齊出,也沒能全勝呼延灼。
第二次,呼延灼倒是把連環馬都用鐵鏈連在一起了,並且全部出動了。
(宋江)猛聽對陣裏連珠炮響,一千步軍,忽然分作兩下,放出三面連環馬車,直衝將來;兩邊把弓箭亂射,中間盡是長槍。——《水滸傳》
爲什麼呼延灼敢放手一搏了?因爲前一天他和韓滔、彭玘已經在戰場上與林沖等人廝殺過,沒連在一起的連環馬也與宋軍大戰過,可以說對地形已經摸清楚了。正因如此,所以呼延灼纔敢放出全部連環馬,並且不怕宋江挖坑。
呼延灼第三次使用連環馬時,又變得很小心。
(注意,在百一十五回本中,是“三隊連環馬”;百二十回本中,是“三面連環馬”,個人以爲應該是三面,因爲後面說到了漫天遍野的連環馬,若只有三隊九十匹馬,似乎說不過去)
呼延灼道:休問他多少,只顧把連環馬衝將去!韓滔引著五百馬軍飛哨出去,又見東南上一隊軍兵起來。——《水滸傳》
看到了嗎?呼延灼在準備使用連環馬衝過去時,先派韓滔帶領五百騎兵出去探查了一番,而且看到東南有梁山大軍時,還打算再次去探查。探查什麼?自然是趟雷,看看有沒有陷馬坑、陷阱之類。因爲呼延灼上一次打敗了梁山,所以擔心梁山會挖坑。
第一次不把鐵甲軍馬連起來,直接憑藉裝備碾壓;第二次在有基礎的情況下,全部出動連環馬,果然取得勝利;第三次,呼延灼沒有驕傲,還是小心翼翼地派人探查後,才決定出動連環馬。
另外,其實呼延灼也算是有經驗的軍官,地形有變他應該也能感覺到,再加上他謹慎的性格,所以宋江即便挖了陷馬坑,呼延灼應該也不會上當。呼延灼之所以會敗,是因爲徐寧的鉤鐮槍破了連環馬,以及凌振的子母炮打亂了連環馬。
戰場之事,就是這樣,不是想當然就能打敗敵人。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