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拋去帶着感情色彩的評論,我們可以認爲康茂德是一個能力優秀的“羅馬公民”,但卻無力充任時局危機下的“帝國元首”。在一些持庸俗和平主義的元老們的教唆下,康茂德不僅將其父親建立起來的兩支軍團大量減員,而且又將“貽害無窮”的近衛軍團從邊疆召回羅馬。


《角鬥士》中的康茂德(左)

康茂德是羅馬人心目中最殘暴腐朽的皇帝,他的荒誕在人們看來甚至超過了尼祿。在他之後,羅馬的“和平時代”徹底結束,帝國的內外交困愈發嚴重。可能是“五賢帝”時代的榮光把他襯托得更加渺小,康茂德時代羅馬的崩壞顯得令人不可思議,也令人無法忍受。

不過要注意的一點是,康茂德是整段羅馬歷史上唯一以親子身份在羅馬皇宮被養大的“皇帝”。按道理說,以乃父奧勒留的文采與品德,想要教出一個卓越的後代並非難事。康茂德是家中的獨子,五個姐姐均因女性的身份無法繼承大業,所以他從小就被作爲一個“能擔重任的英才”來培養。一開始,康茂德的個人素質並不差。

一、“文才武略”康茂德

公元161年,康茂德出生在羅馬城附近的拉魯維烏姆,這一年還是乃父奧勒留踐帝位之年,正可謂是雙喜臨門。奧勒留十分喜愛這個小男孩,甚至在其5歲時便爲其更名爲“凱撒”。14歲時康茂德就被封爲將軍,15歲時被准許擔任執政官,18歲便與父親共治羅馬。康茂德的一路走高,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切都是命,半點不由人”。


奧勒留正在栽培童年康茂德

父親奧勒留還延請當時有名的哲學家爲兒子授課。據說康茂德常常要親自向奧勒留彙報他所學習的功課,奧勒留對兒子的長進經常持滿意的態度。在軍事上,奧勒留也不忍心丟下兒子放手不管。他帶着小康茂德去參加在北部邊境進行的日耳曼戰爭,爲兒子提前選好了一批部隊裏值得依靠的將領,以便及時應對突發情況。

如果過分貶低康茂德的各項能力,我想是不太符合歷史事實的。但若因其有貴族背景就強加吹噓,這樣的觀點更無道理。幾乎所有的歷史學家都指出:“奧勒留沒有選擇一個有能力的人作爲繼承人”、“康茂德全無父王哲學家的修養和氣質,卻和尼祿驚人的相似”。拋去帶着感情色彩的評論,我們可以認爲康茂德是一個能力優秀的“羅馬公民”,但卻無力充任時局危機下的“帝國元首”。

他的繼位,並不是時代對他的召喚。以他自己的能力,也無力扭轉整個羅馬陷入衰亡的命運。我們認爲,與其說羅馬帝國是從康茂德開始崩潰的,倒不如說是從奧勒留執意要強迫康茂德繼位開始崩潰的。這一點來看,乃父與其本人都要負責。


率領士兵抵抗蠻族的青年康茂德

二、帝國亂象與康茂德的無能

公元180年3月,奧勒留在日耳曼邊境戰爭中病逝。正隨軍參與戰爭的康茂德在“元老和軍隊的歡呼聲中繼承了父親的王位”。在康茂德的世界中,長期的養尊處優使他變得自視甚高。乃父託孤的將軍們都勸他要將戰爭進行完畢,而他卻因心急歸回羅馬,草草與蠻族簽訂和平條約。這樣一來,長期跟隨奧勒留征戰四方的士兵們開始對他產生惡感,他們認爲康茂德根本不在乎此前已爲帝國拋灑熱血的犧牲者。

康茂德回到羅馬後,更加收縮了前任們一再堅定的邊界防線。他認爲帝國的版圖過大,是其混亂至極的根源。在一些持庸俗和平主義的元老們的教唆下,康茂德不僅將其父親建立起來的兩支軍團大量減員,而且又將“貽害無窮”的近衛軍團從邊疆召回羅馬。這種毫無智慧的舉措先是傷害了士兵們的利益,而後又令近衛軍獲得了可以威脅皇位的巨大權力。


羅馬軍團

康茂德是個善於耍小聰明的人,也是一個自負的人。他將近衛軍請回羅馬並對其施以好處後,就理所當然地認爲這些“頑固不化的無賴”會成爲他發號施令的助手。事實上,“近衛軍只忠於財富而不忠於某個具體的皇帝,只畏懼某位具有強權的皇帝或將軍而不害怕法律”。

此外,他還極其善於玩弄“寵幸佞臣、扶植黨羽”這種花樣。從康茂德走馬上任伊始,就對日益嚴重的帝國財政危機不聞不問。他解決“私人財政危機”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賣官鬻爵的老一套。在近衛軍長官培倫努斯的控制下,康茂德將決定國家大事的衆多權力都交放了出去。

可這位毫無感激之情的培倫努斯,終日想着如何把只會飲酒作樂的康茂德除掉,但他的陰謀在一次醉酒後被幾位奴隸發現。恰巧,不列顛邊區此時正發生反對羅馬的兵變,感到毛骨悚然的康茂德迅速將責任轉嫁於培倫努斯,並誘使士兵將其殺害,這才平息了此次陰謀。

稱帝后的康茂德:集自負與驕傲於一身

培倫努斯死後,康茂德扶持了另一位更加狡猾的新近衛軍長官,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黑心者”克里安德。說來也奇怪,喫過一次大虧的康茂德好像不長記性。這位善於迎合皇帝的“巧嘴奴隸”迅速獲得權力,以至於最終掌握了近衛軍的調度權和羅馬城財政的控制權。

那場在奧勒留時期爆發的瘟疫一直蔓延到了下個世紀,克里安德竟然把瘟疫的散佈當作自己斂財的工具。他在平時大量扣押居民的口糧,瘟疫流行時又以高價拍賣出去。大多數居民因食不果腹掀起了一陣陣不小的騷亂。明知故犯的克里安德驅使近衛軍向羅馬公民開刀,他那肆意屠殺羅馬人的行爲竟然激起了近衛軍步兵同騎兵間的分裂。(步兵看不下去騎兵屠殺公民的行爲)


羅馬的牆壁上開始出現挑釁意味的“塗鴉”

在一系列變故發生後,康茂德依然我行我素。他受到克里安德的欺騙,還以爲羅馬城僅僅發生了搶糧的動亂。康茂德沉浸在與衆女奴的情色遊戲中不可自拔,還時不時邀請克里安德一同加入。令人最爲捧腹的是,康茂德此時儼然已不顧廉恥。他申請加入角鬥士的行列,這可是奴隸階級纔會參與的“極限運動”。

公元192年的最後一天,康茂德從競技場“凱旋”之後,喝下了他的情婦瑪琪雅爲他倒下的毒酒。知名的摔跤手納爾奇蘇斯和近衛官萊圖斯趁康茂德暈倒,趕忙上去給這位可憐的皇帝“封上最後一刀”。由於康茂德執政後期不斷屠殺近衛軍長官,並且和元老院結下了不小的仇恨,帝國決定將康茂德執政間的事蹟“全部抹去”。安東尼王朝和珍貴的“羅馬和平”時代宣告終結!


康茂德在試圖說服元老院幫他控制軍隊

文史君說

據說,康茂德從一位“正常人”變成行爲如此失度的昏君,與他的親姐姐對其策劃的一場謀殺有關。在康茂德繼位歸國的第二年,一名未遂的刺客在臨終之前,對康茂德喊出了“元老院與你爲敵”的遺言。

後經康茂德調查,此人生前竟然服從於他親姐姐魯琪拉的授意。原來魯琪拉十分瞧不起康茂德,並且嫉妒康氏妻子已經懷孕的消息。這樣一來,她那“奧古斯塔”的名號便要被現在的皇后搶去。一氣之下,她便想出了僱兇殺人的主意。

這種被至親之人欺騙、算計的痛苦,是習慣了養尊處優生活的康茂德所接受不了的。正是由此之後,康茂德對所有人都採取了懷疑、猜忌的態度。這不得不說是羅馬帝國的悲哀!

參考文獻

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張曉校:《羅馬軍隊與帝位嬗遞》,東北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2年。

(作者:浩然文史·瓷國垃圾堆)

本文爲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爲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