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社青海訊(記者 保積來)記者從青海紅十字醫院醫務處獲悉,該院7月24日通過開啓空中救援渠道成功地救治了一名新加坡遊客。7月24日下午13時17 分,青海紅十字醫院甘立軍院長接到了一個緊急求助電話,電話是從來自千里之外玉樹州囊謙縣人民醫院打來的:囊謙縣人民醫院接收了一名新加坡籍女性患者,這名患者在囊謙旅遊時突發急性腦出血,病情危急,因當地醫療條件有限,需要青海紅十字醫院提供緊急醫療救援。

  病情就是命令,甘立軍院長放下電話指示醫務處立即啓動緊急醫療救援預案,並立刻成立緊急救援指揮部,制定救援方案在徐波副院長的指揮下,短短几分鐘內,所有相關人員全部到位,大家認真討論制定最佳的救援方案。

  考慮到玉樹囊謙離西寧近一千多公里,路途遙遠,病人情況危急,爲了更安全、迅速地轉運病人,最終決定啓用空中醫療救援方式。醫院馬上與青海飛龍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聯繫,商議好租用對方飛機搭載我院專家儘快趕往玉樹,隨機護送病人返回西寧做進一步救治。同時完善院內的治療預案,選派有經驗的相關科室專家組成專門的治療小組,負責對病人的後期治療;另外安排急診科和腦外科人員做好接機準備,攜帶醫療設備趕往西寧機場,待病人一下飛機立即轉運到醫院進行救治。

  方案一經確定,大家馬上分頭行動起來。短短30分鐘後,青海紅十字醫院重症監護病房的王文欣主任已經疾馳在奔赴機場的路上,準備搭乘救援飛機趕往玉樹囊謙接病人轉回西寧治療。而另一隊院內急救人員也積極做着各種急救準備,安排人員、搬運器械、檢查藥品、調配車輛,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下午17點40分左右,醫院方面接到王文欣主任的電話,運載病人的飛機從玉樹機場順利起飛。接到消息,院內的治療小組也立即展開行動,由醫務處沈密副主任、腦外科姚凱華主任和急診科袁曉敏護士長組成的三人接機小組,也很快攜帶急救設備和藥品趕往機場接運病人。

  此時正值下班高峯期,加上下雨,道路上車輛擁堵。載着救援人員和設備的救護車拉着警報冒着大雨在車流中小心穿梭,大家心中都充滿了焦慮和期待,希望能儘快趕到機場順利接到病人並安全護送回醫院。

  趕往機場的道路上, 雨越下越大,司機師傅小心地駕駛着車輛,一路奔波,用最快的時間趕到了機場。沈密副主任與機場醫療救援人員做好接洽工作後,大家緊張地等待着飛機的降落。

  19.35分左右,飛機平穩降落在西寧機場。早已等候在一旁的醫療小組人員立即上前將患者轉移到醫院的救護車上,開通氧氣和心電監護,火速送往醫院。

  與此同時,距離機場30公里外的醫院,已經爲病人開闢出一條專用綠色通道。20時10分,當病人被送入醫院後,立即有醫務人員協助完善各項相關檢查,半小時後,病人被送往ICU接受監護治療。

  在ICU病區辦公室,由甘立軍院長和徐波副院長主持的病例討論也在同步進行中。王文欣主任詳細介紹了病人的轉運情況後,腦外科姚凱華主任針對檢查結果對病人的病情做了詳細的分析和判斷,提出了進一步的診斷方案和措施。經過充分的討論,大家意見達成一致,決定立即給病人做血管造影,進一步明確病情積極治療。甘立軍院長在討論會上也囑咐大家,要全力做好外籍友人的醫療救治工作,確保整個醫療過程的安全和穩妥,治療過程務必嚴謹規範,要預見到手術風險和手術併發症。同時積極與患者和家屬溝通, 取得他們的理解和信任,並做好安撫工作,盡最大可能爲他們提供便利。

  治療方案確定後,腦外科的醫生又立即聯繫導管室工作人員,準備爲病人做血管造影。

  此刻,醫院外面夜色漸濃,白天的喧鬧已經被夜晚的寧靜代替,而治療小組的成員們又開始了下一波的緊張忙碌。

  當晚,腦外科的醫生們連夜爲病人實施了手術。術後病人仍住在ICU病房,目前狀況平穩。

  本次醫療救援可謂創造了諸多高原生命救援的奇蹟:跨越高度海拔4000米,縮短1000公里的距離,將原本需要耗時13小時的救援路程縮短至4小時!這中間有兩家醫院的精誠合作, 也有玉樹機場的鼎力相助!他們在確保航空安全的前提下,盡最大努力開啓了高原生命綠色保障通道。大家聯合成功實現了青海省內用時最短,協作最暢的高原空中醫療救援!

  青海紅十字醫院在這次救援過程中,充分發揮醫聯體的主導作用, 拓寬服務領域、拓展服務模式,利用空中緊急醫療救援完善醫院急救體系, 首次採用陸空聯動機制,形成空地立體院前急救網絡,使地面救護車與空中救援一體化的快速響應大大縮短了救援時間,在有效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等方面發揮出了積極作用,爲挽救患者生命爭取到了寶貴的“黃金時間”。也爲拓寬我省高原醫療救援渠道、提升高原醫療救援水平開啓了新的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