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時負責接待美國乒乓球代表團的王泰平一一回答了這些問題。中美運動員之間的友好互動讓美國代表團忽然做出了一個決定,他們提出比賽結束之後能否到中國參觀訪問,他們的請求會得到怎樣的回覆呢。

1971年初,以北京日報記者身份外派日本工作的王泰平正在京休假,忽然接到外交部緊急通知,到國家體委介紹日本情況。當時誰也不會想到,一件震驚世界的大事不久即將發生,一場乒乓球賽竟然扭轉了世界格局,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呢?

日前,記者採訪了曾任中國駐日本大阪總領事的王泰平先生,聽他講述了自己親歷的這件共和國往事,並揭開了背後一些鮮爲人知的細節。

“接到通知後,我一開始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去了才知道因爲中國乒乓球隊要去日本參加世乒賽,因爲我比較熟悉日本的情況,就讓我給咱們乒乓球代表團介紹日一下。”那天,王泰平一口氣給大家講了兩個多小時,國家體委的運動員和工作人員都非常感興趣。

爲了中國代表團參加第31屆世乒賽,周總理制定了“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方針,中國隊的表現也得到了各國媒體的讚揚,然而這時,一件始料未及的事情發生了。

莊則棟和美國運動員友好互贈禮物

“在運動員的駐地跟體育場之間有擺渡車,有一次一名美國運動員上了我們運動員的擺渡車,我們的運動員莊則棟出於禮貌,上前主動和他搭話,當時其他有一些運動員還拉拽他。倆人聊的很友好,最後還交換一個禮物,莊則棟送給這名外國運動員一幅杭州的織錦。”王泰平講述的這段擺渡車上的小故事,當時誰也沒想到,後來成爲中美建交的伏筆。

中美運動員之間的友好互動讓美國代表團忽然做出了一個決定,他們提出比賽結束之後能否到中國參觀訪問,他們的請求會得到怎樣的回覆呢?

王泰平說,當時外交部跟國家計委聯合上了一個報告給周總理,他們的意見是,這次建議我們不能接受,不能夠同意邀請他們來。原因是什麼?“中美之間當時政治障礙個主要的問題是臺灣的問題。不解決臺灣問題,其他東西都免談。”

這份報告在毛主席那壓了幾天,然後毛主席也畫了圈,同意外交部的意見。可是報告剛剛送走,毛主席就把身邊的機要祕書小吳直接叫來,讓他趕快把報告追回來,表示他同意美國乒乓球代表團來訪。 “當時小吳一聽愣住了,還向主席重新確認了一下,您這話算數嗎?主席說,算數!你趕快去辦這個事。”就這樣,毛主席同意了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華。

中國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的消息在名古屋宣佈後,立即引起爆炸性反響,震動了全世界。受邀來到中國的美國球員更是欣喜萬分,他們提出的問題卻讓負責接待的王泰平有些尷尬。

“來了以後一開始他們也比較拘謹,因爲對他們來講,中國跟美國隔絕了這麼多年,跟中國人也沒有接觸,他們有點緊張。可是後來他們也不憋不住了,尤其是一些年輕的運動員,向我不斷的提一些問題,中國是個什麼情況?中國的飯店會怎麼樣?……有一個年輕的一個女的運動員還問我,在北京能不能買到安全套?”當時負責接待美國乒乓球代表團的王泰平一一回答了這些問題。

總理此後也會見了美國代表團,對他們高度評價,表示“你們這次到中國來打開了中美兩國之間隔絕的這幾十年大門”。

美國球隊離開北京四天之後,中美關係破冰,高層開始對話,直接促成幾個月後基辛格祕密訪華,爲尼克松總統1972年2月的中國之行鋪平了道路。就這樣,小球轉動了大球,中國的戰略謀劃藝術,成爲改變了歷史的外交傑作。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