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讲的是,他做广都县令,喝得烂醉,不管正事,刘备大怒想杀他,诸葛亮急忙说,这样一个小县,根本施展不出蒋琬的才能,他是治国之才啊。时蜀人以诸葛亮、蒋琬、费祎及允为四相,一号四英也。

诸葛亮之名,震烁古今,不说欧美人人知晓,至少在日本韩国,那是如雷贯耳。

很多湘潭的朋友,对他的故事,肯定也是耳熟能详,以致对于本乡一位在当年与诸葛亮齐名的人,反而不那么了解了。

他是谁呢?

他就是湘乡蒋琬,湘潭历史上,第一个丞相。

东晋时代的《华阳国志》记载:

时蜀人以诸葛亮、蒋琬、费祎及允为四相,一号四英也。

《华阳国志》是中国最早的地方志书之一,东晋永和四年开始撰写,六年之后写成(348-354),此时,距离蜀汉灭亡,不过81年。

81年看起来很久,绝大多数人一辈子活不了这么长,但对于历史而言,却又很短。因此,书中记载,很多都是珍贵的史料。

比如,我们上面引用的那句。

千载而下,人们对诸葛亮津津乐道,又有多少人注意到,蒋琬不但是诸葛亮培养的接班人,继任者,而且是蜀汉政权的定舱石。

(蒋琬 剧照)

都说阿斗扶不起,可他在蒋琬等人的辅佐之下,能坚持几十年,不也很厉害了吗?

说到扶不起,其实蒋琬当年也曾让刘备很失望,差点被杀了。

《三国志》写道:

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脩饰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讲的是,他做广都县令,喝得烂醉,不管正事,刘备大怒想杀他,诸葛亮急忙说,这样一个小县,根本施展不出蒋琬的才能,他是治国之才啊。他做官,只要老百姓安定就行了,不喜欢搞那些让上级喜欢的花架子,愿老大明察。

尽管诸葛亮救得他一命,但刘备怒气难消,撤了他的职。

不过,也没有一撸到底。按着他曾做过的一个梦,他是注定要当大官的呀——

夜梦有一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徵也。”

(诸葛亮 刘备 剧照)

后来,蒋琬的官越升越高,终在诸葛亮死后,继任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我们晓得,尽管诸葛亮六出祁山,不断用兵,但蜀汉内地,还是比较安定的。在这种局势之下,代理出征的诸葛亮管理国事的蒋琬的性格,就显得极为重要。

如果他也是个好折腾的主,蜀汉国内就不可能安宁,因此,诸葛亮之所以那么看重他,乃因他个性平和,不愿相争。

《三国志》里,蒋琬的传记1000余字,其中花了200多字写到了他的性格。

有人故意挑拨离间,说你跟杨戏说话,他都不理你,你不治他的罪?又说,杨敏嘲笑你做事纷乱糊涂,不如前人,你能放过他?

蒋琬却说,每个人性格不同,杨戏就是那样的,有什么好治罪的?

至于杨敏说我事做得不好,确实如此啊,该反思的是我,敢讲真话的本来就少,还去治他的罪,以后谁还敢说话?

蒋琬墓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后来,杨敏因事坐牢,很多人觉得蒋琬会嘴里说一套背地造一套,趁机置杨敏于死地,实际上,他秉公办理,杨敏得脱重罪。

蒋琬处事公正,处变不惊,在诸葛亮死后,“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稳固了自己丞相之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