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這倆人一生中唯一一次長達1.5小時的交談,非但沒有發生預想中的結果,楊振寧事後反而還說了這麼一句話:沒得到什麼有用的智慧,這是爲何。一個半小時之後,楊、李二人出來了,但楊振寧卻回憶說,不知道愛因斯坦都與他講了些什麼,他覺得自己沒得到什麼有用的智慧。

一般來說,性格、志趣相投的兩個人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這邊是所謂的“惺惺相惜”。不過,凡事總有例外,楊振寧與愛因斯坦二人都是世界上偉大的物理學家,照理來說,他們一見面應該有很多探討的問題纔對,沒準還會碰撞出新的思維“火花”。然而,這倆人一生中唯一一次長達1.5小時的交談,非但沒有發生預想中的結果,楊振寧事後反而還說了這麼一句話:沒得到什麼有用的智慧,這是爲何?

2000年,《自然》雜誌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全人類只有20多人上榜(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薛定諤……),其中就有楊振寧一個。值得一提的是,楊振寧還是榜單上唯一一個活着的物理學家,換句話來說,他是活着的傳奇。許多人都認爲,霍金是繼愛因斯坦之後,物理學領域的第一人,但實際上,楊振寧纔是。

有人作了一個十分貼切的比喻:如果說物理學這棟大樓是愛因斯坦蓋好的,那麼霍金只能算是樓裏搞裝修的,他一生的成果也只不過是刷了一面牆罷了。但是楊振寧,卻在這棟樓裏打了一個電梯井,用標準模型貫通了這棟樓。如果不是近年來的誹謗謠言或花邊新聞,楊振寧也不至於在國人的印象中如此不堪。

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均爲人類文明作出了里程碑式的偉大貢獻。他不但和李政道聯合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還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甚至還驗證了“楊-密爾斯場”理論。這些研究成果隨便拿出一個來,都是足以影響人類文明進程千百年之久的偉大發現。

不過,即使楊振寧作爲足以與愛因斯坦比肩的物理學家,但早期的他,仍是愛因斯坦的崇拜者,他對愛因斯坦的研究和想法還是很感興趣的。1949年,27歲的楊振寧得以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而愛因斯坦早在1933年就在那裏任職了,除了在1935年曾到百慕大進行了一次短期旅行外,就再也沒有離開過美國。

1952年的一天,愛因斯坦無意間看到了楊振寧和李政道寫的一篇關於統計力學的文章,文章的內容讓他很感興趣,於是他邀請二人一起到辦公室聊天。一個半小時之後,楊、李二人出來了,但楊振寧卻回憶說,不知道愛因斯坦都與他講了些什麼,他覺得自己沒得到什麼有用的智慧。

實際上,不是楊振寧狂妄,而是他太過於緊張了,由於愛因斯坦上了年紀,英文中總是夾雜着大量德語,他聽起來十分困難。所以一個半小時下來,楊振寧雖然覺得這次交談的機會很珍貴,但他也真的沒得到什麼實際有用的智慧。另外,楊振寧表示,他對於那次交談的唯一遺憾,就是沒能與愛因斯坦照一張合照。的確,如果愛因斯坦知道楊振寧以後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相信也會深表遺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