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伟大领袖说过这么一句话:“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的确,鲁迅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革新与摧枯拉朽的独立进步思想,他善于从文化与思想深处探究国民之病源,而且开具适合大众进步自立之药方。不过,鲁迅之所以会取得如此成就,却不得不感谢他的日本恩师——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1926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大致回忆了他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他毫不吝啬笔墨地称赞了日本恩师藤野先生,在鲁迅看来,藤野先生是少数几个对中国没有偏见的日本人之一,他严谨、踏实的教学作风,使鲁迅大受触动。同样,也是在藤野先生的教导下,他才决定弃医从文,从“根上”为迷茫的中国人“治病”。

去日本留学那年,鲁迅才24岁,怀揣着救国救民思想的他,在军国主义思想泛滥的异国他乡,有幸遇上了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他的无私与大爱,无时无刻不成为鲁迅持续奋进的动力源泉。1926年12月,正遭受北洋军阀迫害的鲁迅,在《莽原》半月刊第23期上发表了这篇散文,他希望通过此文唤醒更多的爱国人士,为祖国的未来作斗争。

1936年,也就是鲁迅逝世那年,一名记者拿着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找到了藤野严九郎(藤野先生),为了不让这位鲁迅的恩师受到冲击,记者还是试探性地问了一下严九郎,是否还记得鲁迅?然而,令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是,严九郎竟充满疑惑地问了一句:鲁迅是谁?在他的印象中,并没有鲁迅这个人,难道是搞错了?

记者很慌,如果这件事是鲁迅杜撰的话,他一辈子的名声可就都毁了,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不能出半点纰漏。于是,他拿出了鲁迅照片给严九郎看,严九郎对着光端详了半天,最后才恍然大悟道:“噢,这是周树人君吧!”是了,“鲁迅”是后来才取的笔名,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名字,不正是他的原名“周树人”么!难怪严九郎会一脸疑惑。

不过,严九郎仅仅记得鲁迅的大致样貌,具体发生过什么事却记不得了,毕竟鲁迅是班上唯一一个中国留学生,这点印象还是有的。再者,鲁迅的成绩并不是很突出,每科平均也就60多分,也就是一个中等生的位置。在严九郎的记忆里,他对鲁迅也只是尽了教师的本分罢了,也许正是这一点,才让身在异国他乡遭受冷眼的鲁迅感到别样温暖,才会在文学作品中称他为恩师。

严九郎说,鲁迅是个很有抱负、很努力的人,但他却不是一块学医的料,这点他早就看出来了。不过,当他听说鲁迅取得的成就时,脸上还是洋溢出了骄傲、欣慰的神情。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几个对以后人生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师,也许他们早已不记得我们是谁,但在我们的心里,却是永世难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