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琉球国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冲绳,它位于中国台湾和日本之间,那里除了风景优美,还融合了东南亚、中国、日本的各种文化和习俗等,有“日本夏威夷”的美称。因此每年到那里旅游的人特别多,简直可以说就是旅游景点的网红打卡地。
不过,虽然被日本管理了一百多年,但到了每年9月,当地的琉球人,依然会举行盛大而隆重的“大清册封”庆典和中秋宴等活动。
别说早就亡国多年的琉球国了,清朝也都已经成了过去式。那么为何今日的琉球人,还对“大清册封”这件事念念不忘呢?
这就要从琉球国的历史中去寻找答案了。
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后,对外进行了“怀柔远人”的政策,一度派使者出访周边的国家。
当时,琉球国还是山南、中山和山北三国鼎立的局面。由于明朝强大,琉球三国都派出使者随明朝使者进京朝拜。而明朝也对琉球三国行使颁诏册封的权力,自此琉球与明朝形成了宗藩关系。
1416年,中山国的国王尚巴志统一了琉球三国,他继续向明朝朝拜纳贡。而明朝为使其合法化,也派出官员前往琉球,为尚巴志举行了隆重的册封大典。
此后,琉球国每一任国王都需要得到明朝的认可,并颁布册封诏书,才能成为合法的国王。
在整个明朝时期,琉球国不论是从经济、文化还是制度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帮助,甚至就连版图也得到了扩张。因此,琉球国和明朝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
但是王朝更迭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到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后,清军不久便入了关,随后替代了延续了近300年的明王朝。
1646年,随着满清政权逐渐稳固,琉球国由于国力衰弱,又常受日本骚扰,于是主动向清王朝投诚。
琉球国的识时务,赢得了清王朝当权者的称赞,因此对其格外优恤。
到康熙年间,琉球国正式启用清朝年号,并隔年纳贡。同时每有新王继位,都照例向清王朝遣使请封。
清王朝在收到琉球国的请封奏表后,则会派遣使臣携带诏书、敕书和赏赐的财物等,到琉球国举行册封大典。
清王朝作为上邦大国,对琉球国一向慷慨大方。同时还放开和琉球国的海上贸易,琉球国的经济因此得到了空前繁荣。
不光如此,许多福建人也渡海迁徙到琉球国经商、教书等,这不光促进了琉球国人口的提升,同时琉球国在文化和体制上,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不过,随着清王朝的没落,早就觊觎琉球国的日本人开始蠢蠢欲动。他们不断在琉球国制造摩擦,并武力迫使琉球国向日本称臣纳贡。
1871年,琉球国的66名岛民在出海捕鱼时遇到大风,船只被刮到台湾附近,结果遭到台湾原著民捕杀,仅有12人因躲藏起来得以保全。
事情发生后,清政府并未引起重视,只是把12名岛民送回琉球。甚至有大臣闲聊时,还称“杀人者不过是些化外之民”云云。
日本人探得事情经过和清王朝态度后,认为有机可图。于是打着“对日本属民胡乱杀害”的名头,向台湾不宣而战。
对于日本的进攻,台湾原住民迎头痛击。日本眼看无法攻下台湾,害怕战争日久,会得不偿失,于是他们又转而寻求外交途径与清王朝协商。
当时,昏庸的清王朝正处于内外忧患之际,正是心惊胆战之时。虽说日本只是个弹丸小国,然而他们也不愿再生枝节。于是不仅不承认琉球国是中国的藩属国,还另外赔银50万两结束战事。
自此,在日本的强制干预下,琉球国只能向日本称臣纳贡,而禁止再与清王朝往来,更不能接受清王朝册封。
随着日本军队越来越多地驻扎在琉球国,日本很快就夺取了琉球国的司法权。同时,为了控制琉球国暗中和中国互通消息,还规定琉球人如要前往中国,需要先到日本政府申请护照。
1879年,日本政府加紧对琉球国的吞并。他们对琉球国废国改县,将其改为“冲绳县”,成为隶属日本政府下面的一个行政区域。
在琉球国灭亡后,很多琉球人流亡到中国,并多次向清王朝联名请愿,希望清王朝能帮助他们复国。
后来,李鸿章拜托美国前总统格兰特斡旋此事,在格兰特与日本天皇的交涉后,日本由于国力不够强大,曾提出与清王朝对琉球“分岛而治”,并释放琉球国王尚泰的方案。但清王朝却一口回绝了。
甲午战败后,清王朝更加没有能力解决琉球国复国的问题,只能装哑作聋。于是,琉球国复国也就再也没有希望了。
日本战败后,担心琉球人会联合中国人清算他们犯下的罪恶,日本天皇曾下达“玉碎”计划。命令在琉球岛上的驻军,对琉球人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据不完全统计,在大屠杀中惨死的多达26万多人,几乎把琉球人屠杀殆尽。
由于日本人给琉球人带来了无尽的仇恨和屈辱,让琉球人始终不愿忘记这段历史。为了让一代又一代琉球人铭记历史,“大清册封”的庆典,便一直得到了完好的保留和重视。
(参考史料:《琉球独立斗争中的流血事件》《明史》《清史稿》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