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刘邦第七子,淮南王刘长,却是刘邦八个儿子中,除吕后亲子刘盈以外,少有遭迫害的皇子。或许是出于对赵姬的愧疚,刘邦对刘长还不错,封他当了淮南王,成了一方诸侯。

汉高祖刘邦,一共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刘盈是他和吕雉所生。刘邦死后,吕后大权独揽,为了保证吕氏一脉和儿子刘盈的地位,吕后开始大肆迫害诸皇子。比如赵王刘如意,刘邦在世时,他和母亲戚夫人母子备受宠信,甚至于刘邦还想改立太子,传位于他。

是故,刘邦驾崩后,吕后疯狂报复。刘如意惨遭毒害,年仅十五岁。

还有六子刘友,被吕后幽禁至死。

就连后来继位的汉文帝刘恒,其也遭到过吕后迫害。好在其母薄姬审时度势,亦不争宠,母子两一直安分的守在代地,未曾引起吕后太多注意,这才逃过一劫。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刘邦第七子,淮南王刘长,却是刘邦八个儿子中,除吕后亲子刘盈以外,少有遭迫害的皇子。

不过刘长的身世却是一个悲剧,充满传奇,令人叹息。

虽然按照史书记载,淮南王刘长确实是汉高祖刘邦的亲儿子。不过他的身世相较于刘邦的其他儿子则要来得格外蹊跷一些。

首先刘长不是刘邦的嫡子,他的母亲赵姬(和秦始皇母亲不是一个人。)原本是西汉初年异姓诸侯赵王张敖的妃子,有一次刘邦途径赵国,张敖便将其送给刘邦侍寝,结果有了身孕,便是刘长。

高帝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美人,厉王母也,幸,有身。

起初刘邦是不认这个儿子的,因为赵姬也没一直待在他身边。他宠幸赵姬的时候都快60岁了,这么大把年纪,哪有那么容易就怀上了。当时也没有啥亲子鉴定,谁知道会不会是他的?

所以后来赵王因谋弑刘邦一事被抓,赵姬也受牵连下狱。话说当初刘邦巡游赵国,赵王张敖的国相贯高,因不满刘邦对张敖的无礼,准备干掉刘邦。虽然计划没有实施,第二年还是被人检举事发了。贯高谋逆的事牵连了张敖,赵王府上上下下全部被逮捕入狱,包括怀了龙种的赵姬。

赵姬心有不甘,她告诉狱吏自己怀了龙种。狱吏不敢怠慢,赶忙向上汇报。可能心有怨恨,也可能完全不在乎,刘邦得到消息理都没理赵姬的上述。结果赵姬在狱中生下皇子后,悲愤自尽

由于这个原因,有人怀疑刘长是张敖的儿子,虽然历史上记载的是刘邦宠幸赵姬后,张敖就把她赶到宫外去住了。但也不能排除夜深人静的偷偷过去跟小老婆拼命造人,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能以这龙种来当免死金牌救自己一命。甚至于学当年的吕不韦,来一次奇货可居。

当然,仅仅是怀疑,毕竟赵王张敖是个怂包,作为张耳之子,和其父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如,更不用说和吕不韦了。

况且实际情况是他的孩子就算能成为刘邦之子,带来的并不是无尽的荣耀,而是远离不了的灾祸。继承大统登基为帝,那更是无稽之谈。因为上有刘盈,下有刘肥等一众皇子,怎么轮也轮不到自己的孩子。况且有刚毅能断、杀伐有术的吕雉在,还是死了这个心思、断了这个念想吧。

此外,皇族血统想要混淆也没那么容易。

虽然古代没有亲子鉴定,但是皇家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比如皇帝身边有舍人内监,随时记录皇帝日常活动,其中还有女官会记录的《彤史》,每当皇帝临幸妃嫔姬妾,相关的年月日时辰都要记录清楚,之后有孕用于比对。

张敖也是为了讨好老丈人送去了赵姬,而一夜之幸后赵姬就被刘邦抛开,不闻不问,即便后来张敖上报赵姬有身孕,刘邦也不予理会。也就是说,如果赵姬所怀并非刘邦子嗣,对张敖不仅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是欺君之罪,张敖又怎么会去做如此赔本的买卖。

当年秦始皇因为出身被后世所诟病,纵然秦始皇这样强势的人都无法压制蜚短流长,若是刘长并非刘邦之子,恐怕也早就炸锅了。

因此赵王张敖将赵姬献给刘邦,不过是单纯的要巴结自己这位老丈人而已,保住自己的地位,避免像其他异姓王那样被诛杀,让自己安稳的活下去,这恐怕才是张敖真正的想法。但张敖手下的大臣却没有这个心思,他们认为刘邦侮辱了张敖,便想尽办法试图刺杀刘邦,这给刘邦提供了削藩最好的借口。

而当赵姬死后,狱吏把还是婴儿的刘长送到刘邦面前,刘邦看到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儿子是越看越亲近。想起当初与赵姬却有发生过关系,说不准真就中奖了。于是心中开始逐渐接受了刘长,于是将其收养,并在真定县安葬了赵姬。真定是赵姬的故乡,她的祖辈就居住在那里。

或许是出于对赵姬的愧疚,刘邦对刘长还不错,封他当了淮南王,成了一方诸侯。汉十一年七月,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遂立刘长为淮南王,让他接掌原属英布的四郡封地。然后刘邦亲率大军出征,剿灭了英布,于是刘长顺利即淮南王位。

而且由于他妈死的早,从小是吕后抚养。谁曾想到,吕雉如此毒妇,居然是个好继母。吕雉把刘邦的儿孙屠戮殆尽。唯独对刘长视如己出。所以后来刘邦死后,吕后也没为难他。

说起来刘长也算是因祸得福,当他的哥哥们被吕后砍得东零西落的时候,他却深得吕后庇护,一帆风顺地长大成人。

但这也造成了刘长性格中的一大弊端:骄横!

后来,吕后去世,吕氏集团被铲除,汉文帝刘恒登基为帝,刘氏皇族再度主导大汉天下。作为汉文帝仅剩的手足,两兄弟素来关系很好,刘恒对这个弟弟可谓是异常的宠爱。而刘长则恃宠自傲,他对汉文帝从来不叫“陛下”,而是直接叫“大兄”,外出仪仗敢跟“大兄”比肩。

及孝文初即位,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猎,与上同辇,常谓上“大兄”。《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刘长还干了一件胆大包天的事:锥杀审食其。原来当初赵姬下狱后,狱吏禀报刘邦,正气头上的刘邦未加理会。而心忧姐姐的赵姬弟弟赵兼,拜托辟阳侯审食其将此事告知老情人吕后,吕后妒嫉,没有向刘邦求情,审食其遂不再管此事。结果赵姬狱中产下刘长后,心中怨恨难填,愤而自杀。

厉王母亦系,告吏曰:“日得幸上,有子。”吏以闻,上方怒赵,未及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不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厉王母已生厉生,恚,即自杀。

为此刘长一直对审食其怀恨在心,吕后在,他不好发作,吕后死了,他立刻开始复仇。

私杀朝廷重臣,本该受到重罚,但汉文帝念在兄弟之情,饶过了他。

没想到刘长不仅不加悔改,反而愈发娇纵,居然在封地不用汉法,自作法令。还与匈奴、闽越首领联络,图谋叛乱,最终败露被抓。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乃使使召淮南王。《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不过这件事的真实性有待存疑,就史书记载来看,刘长这个造反过于儿戏,就靠着不到百人,扯旗造反,刘长是傻吗?

这很可能氏一个阴谋,一个中央朝廷想要削弱刘长的阴谋。毕竟当时的刘长实在过于骄横,据《汉书》记载,当时朝堂上下,除了汉文帝,其他人都对其十分忌惮。

当是时,自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

其实就算是汉文帝,也不一定就完全放心自己这个弟弟。因为他这个皇位本就来的不算正,他只不过是周勃陈平这些高祖老臣在平定诸吕之后拥立登基。坐上这个位置,除了他是刘邦的儿子之外,没有其他的原因。而刘长也是刘邦的儿子,说起来,他也有资格。

只不过汉文帝这人素来腹黑,从不喜形于色,说不准心里就如何盘算来对付自己这个弟弟。

当然,真实的故事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了,总之,就是此事之后,刘长造反的事情被坐实了。

不过汉文帝并没有因此杀他,只是剥夺王位,将其发配蜀郡严县的邛莱山,并且送给他十个美女,每天五斤肉、两斗酒。

食长,给肉日五斤,酒二斗。令故美人、材人得幸者十人从居。《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史记》仍记载刘恒说只是把刘长流放到蜀地反思一下,过些日子就把弟弟接回来,大臣袁盎劝谏汉文帝刘恒,认为刘长性情刚烈,一旦受到这种屈辱就会途中病逝,让刘恒留下杀弟弟的罪名,史书记载刘长在途中绝食而死,至于事实是否如此就不得而知了,毕竟翻开汉代史书,在流放途中各种原因死亡的人可就太多了。

刘长死后,汉文帝谥封其为厉王,并按诸侯仪制为他建造了陵园。

此外,在事后刘恒没有罢免刘长子嗣的爵位,而是利用刘长的爵位达到削藩的政治试验,他把淮南王的领地分给刘长四个儿子,将淮南国分拆为四个国家,这种大国变小国的手法正是后来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分化同姓诸侯的思路,早在汉文帝时期,刘恒借着刘长一事进行试水。

所以《推恩令》,不能算是汉武帝一个人的成果。

而正是因为如此,刘长之死的阴谋论又多了一些貌似很站得住脚的证据。是故,在民间,汉文帝最终还是背上了杀弟的骂名。

民有作歌歌淮南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继承淮南王爵位的儿子叫刘安。也就是那个写《离骚传》,编《淮南子》,发明豆腐的能干人。

当然,他和他爹一样,喜欢搞谋反,最终失败自杀。

纵观刘长的一生,性格的形成除了血统,跟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刘长性格的形成跟他从小失去亲生父母有一定关系,并在吕雉、刘恒的宠爱下形成骄纵性格,到也不能说不合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