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会看到自己在过程中的努力,强化态度和努力的重要性,有利于孩子继续保持。如果答案都是前者,那么我们一定要调整我们陪伴孩子写作业的方式,提高我们情绪管理能力,管住我们的嘴,少说打击的语言,多说引导性、鼓励性的话语。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与挑战,孩子又哭又闹,我们大动肝火。尤其到了孩子上学的年龄,家里更是鸡飞狗跳。

下面,给大家分享四个基础的育儿理念,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理念以及使用方法,就能帮我们消除生活中80%的育儿冲突。

(一)情绪管理,是一生的功课

当孩子生气了,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当我们生气了,我们如何冷静下来?我们冷静得越快,越有利于解决问题,更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

我曾经和两个做过一个活动:写下来所有能让我们感觉好起来的事情。

淏仔写了看电视、看书、出去玩、吃零食……玥玥写了画画、睡觉、看书……我写了听音乐、散步、安静一会儿……当两个孩子生气的时候,我会提醒他们注意“情绪状态”,然后给他们建议:“要不要去看看书/吃点零食?”这样,孩子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失控了,有意识地努力冷静下来。

有一次,我生气了,高声说了好几句,然后我意识到自己失控,走到厨房一边冷静,一边洗水果。两分钟后,我喜欢的钢琴曲的声音飘了过来,我心中一阵感动:“淏仔在帮我冷静。”

我们一家四口都是急脾气,我们现在就用这种方式,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二)陪伴孩子写作业,是一门艺术

很多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提学习就“母慈子孝”,一提学习就“鸡飞狗跳”。陪伴孩子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以说这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艺术细胞,我们的陪伴也许会让孩子感觉更加糟糕。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非常爱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但是,我们平时的做法,对孩子真的有帮助吗?还是起了反作用?

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这样三个问题:

我现在的所作所为,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差,还是越来越好?我现在对孩子的言行,是在抽走他的能量,还是在给他加满能量?孩子在我的陪伴下,会形成怎样的自我认知?是不断被强化的负面认知:“我太马虎,我很笨,我写不好”,还是对自己的正面认可:“我能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我有进步了、我会做得越来越好!”?如果答案都是前者,那么我们一定要调整我们陪伴孩子写作业的方式,提高我们情绪管理能力,管住我们的嘴,少说打击的语言,多说引导性、鼓励性的话语。

如果你做不到、忍不住,那么请远离。既然你无法帮助孩子更好地进步,至少不要让他感觉自己更糟糕。

等你学会了如何与孩子沟通,掌握了这门艺术之后,你再来陪伴孩子。

(三)当孩子畏难时,不可盲目强推,也不可随意放弃

现在每个孩子都上着好几个特长班,有的孩子能坚持下来,有的孩子坚持不下来。

当孩子不想继续上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是“推”还是“放”?——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感受决定。

如果孩子这个特长课上的很辛苦,再认真再努力也追不上别人的步伐,每次上课都有一种挫败感,对这个课程的喜爱也消失无踪。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要盲目强推,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更会影响孩子的自信。

如果孩子依然喜欢这个课程,只是训练枯燥乏味,再加上难度提升,学起来辛苦,但是孩子能力上没问题,只要按照老师要求就会学得好。孩子只是害怕辛苦,有些畏难,不愿持续下去。这时,我们需要鼓励孩子继续前行,引导孩子继续爬坡,当爬上去的时候,孩子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一种正向强化,让孩子做得越来越好。

(四)用鼓励式语言,增强孩子自信心

唠叨、指责、羞辱和打骂不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只能让孩子因为害怕而去做正确的事情。当孩子长大到他不害怕被指责、打骂的时候,他就可能不再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

所以,放下这些负面的教育方式,用鼓励式的语言与孩子沟通,才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形成独立、自律的品质。

比如:肯定过程,而非结果,无论是好结果还是坏结果。

(1)当孩子考了第一名,我们说:“这两个月你学习很认真很努力,你值得拥有这个成绩。”

当我们把关注点放在过程和态度上时,孩子也自然会关注。他会看到自己在过程中的努力,强化态度和努力的重要性,有利于孩子继续保持。

若是我们只肯定结果:“哇!考了第一名,你真棒!”孩子的关注点就会在结果上,如果下一次考了第三名,孩子可能会很失落,认为自己不棒,失败了。孩子在注重结果,容易产生挫败感,同时,不利于孩子反思。如果我们看重过程,这一次考了第三名,我们就不会太在意这个结果,转而用更多的精力去分析这一次的差距在哪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不足,以后将如何调整。

关注过程,更容易让我们看到问题的本质,更容易找到解决方法。关注结果,则容易患得患失,轻视过程,害怕失败,不敢轻易尝试新事物。(2)当孩子被老师批评的时候,我们说:“妈妈看到你已经认识到了错误,态度很诚恳。现在,能想一想以后遇到这种事情,还可以怎样处理?”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误,当孩子已经从老师那里得到批评、承担后果以后,我们就不要再让孩子受到双重伤害了。我们要安抚孩子的情绪,同时认可孩子的态度,看到孩子的真诚与努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引导孩子思考改善办法,只有走到这一步,才能帮助孩子不断进步。

育儿即育己。

育儿的过程,就是父母的一场人生修炼。我们要怀着“终身学习”的心态,努力提高自己,不但为了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让孩子成长得越来越优秀,更为了我们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抱更精彩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