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题:面对孩子犯错时家长要懂"攻心"大于"攻身"

父母爱孩子有很多种方式,但是虽然出发点是好的,都是爱孩子,可是方式错了,爱也许就变了味,反而害了孩子。

现在因为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很多家长都知道不能再溺爱孩子,尤其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更不能包庇孩子。

但是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如何去应对却各有各的办法,有些家长批评教育孩子的方式看似在管教孩子,实际上却是伤害了孩子,一点不走心。

孩子公交车抢别人手机,"雷霆老妈"看似教育实则伤害

张娜是个脾气火爆的人,自从有了孩子之后,脾气也一点没有改变,反而因为平时带娃的辛苦和琐碎变得更暴躁了,时不时地就打骂孩子。

这一天,张娜带着5岁的儿子坐公交车,刚上车的时候,孩子还算老实,但没过一会就有点坐不住了。

孩子站起来看到前排的乘客正在用手机玩游戏,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看了一会觉得不过瘾,孩子甚至一句话不说上去就抢人家的手机,手机掉在了地上屏幕摔碎了,倒把那位乘客吓了一跳。

而张娜看到儿子的行为,上去就是一巴掌,直接把儿子给打得摔倒在座位上了,尽管别的乘客都说别打孩子,可是张娜还是继续打骂儿子。

这种"雷霆老妈"看似教育孩子的行为,实则是一点教育效果没有,反而伤害了孩子,家长教育孩子是要走心的。

在本案例中,张娜的行为无疑是不妥的

虽然张娜的儿子犯了错,也确实给张娜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对他人造成了影响,但是张娜教育儿子的方式却有些过激了,不仅没有考虑到保护孩子的自尊和隐私,而且还没起到该有的教育效果。

建议:

孩子犯错在所难免,家长要根据孩子犯错的背后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即使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也要考虑场所,毕竟孩子的自尊是需要家长保护得,家长的教育方式要谨慎。

宝妈知识小Time:孩子犯错,家长要懂"攻心"大于"攻身"

1. 让孩子明白换位思考

有些家长太过在意惩罚孩子的形式,比如打孩子,但是这种让孩子得到身体上的疼痛感却并不一定就能起到教育的效果。

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要让孩子明白换位思考,比如孩子喜欢打人,家长可以掌握好力量打孩子一下,让孩子明白被打是会疼得,这样孩子下次就不会再犯了。

2. 剥夺式惩罚

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因为很难做到一次教育就有效果,孩子就能记住,所以适当的惩罚措施也是必要的。

家长不妨试试剥夺式惩罚,比如孩子犯错了,可以减少孩子玩的时间,拿走孩子的玩具,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知道犯错后是要受到惩罚的,孩子自然就会长记性了。

3. 点到为止的唠叨

很多家长,尤其是妈妈,特别喜欢在孩子犯错后不停地唠叨,但是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会故意再犯。点到为止的唠叨,才能让孩子听进去,只有孩子往心里去了,才会在下次注意不再犯错。

温暖寄语:

父母教育孩子是一种责任,也是对孩子的负责,但是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家长一定要谨慎选择,才是对孩子真的好。

每日一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