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业之后有很多同学选择找工作,可王亮的朋友劝他人生还很长,年轻时候不玩,老了哪能来得及。记得刚毕业那年,舍友张娜因为从小都依靠着父母生活,所以总想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01

“舒适圈”禁锢成长的“牢笼”

究竟何为“舒适圈”?

言外之意便是适合自己生存,并且在这个范围内里能够闲适安稳生活的圈子。

很多人所熟知的“啃老族”、“不求上进的消极人士”大多都属于这个圈子。

因为他们很难去突破自己,适应着现在相对美好的生活,没有“未雨绸缪”的想法,日复一日的安然度日。

说白了便是没有勇气去挑战自身,更没有勇气去面对“舒适圈”以外的艰险。

可能刚刚迈出去一小步,便因为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等逼得退了回来。

记得刚毕业那年,舍友张娜因为从小都依靠着父母生活,所以总想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于是大学去了一个离家乡很远的城市,最后的工作生活也都定居在了那里。

刚毕业那年,因为不是很出名的大学,所以找工作异常艰难,投递了很多简历但都了无音讯。

心灰意冷的张娜觉得外面的世界不适合自己,家里家境殷实也能照顾好自己,何必要去外面受委屈。

于是一年又一年,便在家里当“啃老族”将近五年,几乎要奔三十的张娜,渐渐对这个“舒适圈”感到了担忧。

身边的朋友领导的领导、创业的创业,唯有自己在家里这个“舒适圈”中久久不动弹。

于是在三十岁那年,她决定去重新找工作,刚开始却是很难,比刚毕业那年更难。

张娜独自在出租的房子一夜一夜的泪流满面,被上司不断责备,但依旧强撑着熬了过来。

现在已经是部门经理的她,说起自己当初的艰辛就好似笑谈一般,最后告诉我们一句话:

“走出舒适圈是艰难的,但泪水不会白流,困难不会白受,你所付出的终将回馈给你更多”。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可能对于处在“舒适圈”的人而言,他们会很享受、会很舒服。

但一直处在“舒适圈”的人,人生不能说是失败,但一定是平庸而又无趣的。

“舒适圈”会禁锢自己,包括思想和行动,它就好似一张“牢笼”一般,唯有敢于突破舒适,才能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02

“固定人脉圈”消极度日的借口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当你长期的处于固定不变的人际交往圈的时候,会下意识的自我束缚,以为世界就是现在你所生活的样子。

记得前段时间邻居王亮,选择出门打工,去上海电子厂上班。

周围朋友都为他感到可惜,因为王亮原本有很好的学历,但只是遇人不淑。

读大学的时候去的是一线城市,结交了很多家境殷实的朋友。

大学四年终日吃喝玩乐不求上进,因为王亮自己家境也比较殷实,所以有能够一起玩乐的资本。

毕业之后有很多同学选择找工作,可王亮的朋友劝他人生还很长,年轻时候不玩,老了哪能来得及。

于是王亮整日混迹于各大娱乐场所,丝毫没有为自己的人生着想。

就连父母批评他,让他努力上进不要贪图玩乐,但王亮也只是说:“现在的年轻人那个不是我这样的,瞎操心”。

记得有人说:“想要了解一个人,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

自己交往的圈子如果是不学无术不求上进,那么自己的人生也很难发光发亮。

想要打破这种束缚,最重要的便是打破现如今“固定人脉圈”。

不远离那些阻碍你上进的朋友,便很难做到自己所想做的事情。

03

唯有挑战自我,才方可成就自我

你要清醒的看待自己所处的年龄,更要清醒的看清自己所在的阶层。

而刚过三十的自己,没有了年少时的稚气,亦达不到中年人的成熟,处于适合挑战,又有无限挑战可能性的年纪。

可能会有人害怕失败,认为自己已经年过三十,闯十年万一功亏一篑便失去了自己的黄金时期,最后走向没落。

可马化腾27岁创建腾讯、马云31岁才开始第一次创业,直到35岁创建阿里巴巴。

没有人会在刚开始的时候知晓自己未来的结局,如果只是因为害怕突破,害怕未知的挑战便止步不前,实在可惜。

“舒适圈”着实让人沉沦,在熟悉的环境里,做着自己熟悉的事情,这种靠谱的稳定感能够让自己不断的泥足深陷下去。

可人生最难的往往是踏出去的第一步。

当你鼓起勇气认识新的朋友逃脱“固定人际圈”、鼓起勇气挑战未来离开“舒适圈”,你终将会看到更加精彩的人生。

人们往往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一味的躲在自己的圈子里便会认为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

其实不然,真正的世界需要你不断上升去探寻,真正的精彩还需要你逃离现在所处的“圈子”。

三十岁的自己,正处在适合闯荡的年纪,不要过早的局限自己的人生,人生漫漫长路,需要不断挑战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