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为父母,我们刻不容缓。她的不快乐来源于,她的家人从来都不关注她的心理需求,他们管教她的方式就跟对待“狗”一样简单、粗暴。

昨天,女儿跟我说:“妈妈,我同学在网上做了一套心理测评,测评的结果说他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我不由得心里一紧。

想想前两天网上爆出的李连杰小女儿抑郁症复发的新闻,再想想这些年来那些跳楼的孩子,突然觉得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或许才是每位家长最重要且刻不容缓的事情。

或许心理疾病离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还很遥远,但灰色心理状态却正悄然向孩子们逼近。

如果把健康的心理状态比作白色心理状态,把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比作黑色心理状态的话,那么介于白色和黑色之间的状态就是灰色心理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亚健康心理状态。

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孩子们每天不得不背负压力奔跑。

繁重的学业、从早到晚的假期培训、各种各样的考试、比赛……

孩子们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快捷,与大自然和真实的社会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遭遇到诱惑和冲击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心理空间却越来越狭小。

有些孩子有了心理压力,自己不知道如何排解,父母又疏于关注,于是心底的尘埃越积越多。

有的孩子甚至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他们情绪低落、敏感多疑、忧心忡忡。

亚健康的心理状态虽然不是病,但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据心理学家说,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孩子是心理障碍的易感人群。

记得曾看过一部记录青春成长题材的电影——《狗十三》。

十三岁的女孩李玩因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尽己所能给她提供最好的生活保障,父亲也时不时的用他最大的物资诚意来表达对她的关爱。

但她不快乐。她孤独、敏感,比同龄人更早熟。

她的成长散发着一种压抑的、淡淡的忧伤。

她的不快乐来源于,她的家人从来都不关注她的心理需求,他们管教她的方式就跟对待“狗”一样简单、粗暴。

她成绩优秀,却连自己选择兴趣班的自由都没有。

她喝牛奶容易吐,她的奶奶和父亲却总也记不住。

每当有矛盾,她的父亲总是拿物质来哄她,甚至直接给钱。

她热爱物理,父亲答应带她去天文馆看科技展却连时间都搞错,最后一次时间虽然对了,但为了商业应酬,不仅错过了时间,她的爱好还被父亲当众拿出来作为笑谈。

她先后养了两只狗,第一只狗是父亲拿来哄她的,虽然她一开始一点也不喜欢狗,但孤独的她的确需要陪伴,于是“爱因斯坦”成了她的伙伴,于她而言它是懂她的家人。

“爱因斯坦”走失,她疯狂的寻找,她的家人、她的父亲均无法理解她行为。父亲甚至对她大打出手。

第二次狗是他们买来“糊弄”她的。虽然不是,但他们强迫她承认,这就是走失的“爱因斯坦”。

好不容易建立起感情,因为弟弟的原因,狗被残忍的遗弃,最后绝食而死。

对李玩来说,他们遗弃的不仅仅是狗,还有她那可怜的不为人关注的心理需求。

对李玩来说,死去的也不仅仅是狗,还有她对亲情的渴望和对个性化成长的梦想。

她孤立无援、郁郁寡欢。

“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

这是印在《狗十三》海报上的一句话。

虽说,这是过去一直以来中国家庭教育的普遍模式,但我们几乎每一个人感受过这种野蛮成长的痛。

这些痛大多来源于我们没有被尊重、被理解。

现实中,我们可能因为自己的无意识行为,给孩子带来很多伤害。

我们种种要求、不许这、禁止那,每天恨不能12000遍提醒,生怕一不小心孩子就会偏离、失控。

我们经常给孩子灌输危机意识,你如果不怎么样,将来就怎么样......

我们经常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对比,你看人家谁谁谁怎么样......

面对孩子的哭闹、反抗、不配合,我们愤怒、咆哮、威胁、体罚......

我们才是往孩子纯净的心灵上播撒灰尘的人。

其实我们的孩子还是相当坚强的。

曾有调查表明,只要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和伤害在3.5:1~5:1之间,我们的孩子就能健康成长。

因此,只要我们学着多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孩子就能健康成长。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也不必恐慌。

情绪本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教会孩子接纳自己、接纳情绪,学会梳理和排解,负面情绪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只有长期得不到排解的负责情绪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孩子如此稚嫩,自我排解能力差是必然的,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父母。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为父母,我们刻不容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