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熹曾经说到过一个人叫李纲,这个李纲就是东京保卫战的指挥者,赵构的一些亲信给他的朝廷带来了一波军队,但是对于怎么运营整个朝廷,赵构根本就无从下手,李纲在靖康年间有过中枢工作的经验,还带着大军守过东京。可以说这个人是当时赵构重建朝廷的唯一指望,因为其他的人要么被追究责任,要么就是在东京城破之后被一波带走。

宋高宗赵构在南下之后。因为之前的政治班子都已经被打乱,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是怎么掌控局面的?如何能再把皇权集中起来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赵构运气好,刚开始搭的草台班子,无论是文武大臣,基本上都没有在中枢工作过的经验。赵构在登基之初的完成,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地方的知府,知州,之中还有一些言官,也就是给皇上写建议的。还在武官方面,除了那么几个人有过指挥大队军队的作战经验,像其他的韩世忠和张俊基本上也就统率过几百上千人而已。

可以说赵构后来的那些所谓的中兴名臣,基本上一多半都还没上线,所以对于赵构来讲,就是开局一把刀外加一条狗。剩下的装备全靠捡,而以赵构的这个阵容来讲,当个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还凑合,但是想和北方辽国打的话。估计在历史上还不如南明呢。但是这么个草台班子,他是怎么掌控局面的呢?

其实朱熹在后面对于宋史的批注中也曾经说过。朱熹曾经说到过一个人叫李纲,这个李纲就是东京保卫战的指挥者,赵构的一些亲信给他的朝廷带来了一波军队,但是对于怎么运营整个朝廷,赵构根本就无从下手,李纲在靖康年间有过中枢工作的经验,还带着大军守过东京。可以说这个人是当时赵构重建朝廷的唯一指望,因为其他的人要么被追究责任,要么就是在东京城破之后被一波带走。

就这样,这个名相在不到70的执政期间,还要应付一大堆拖后腿的人才,才初步搭出了一个朝廷的模样,有一些官员成长学习的空间。以至于后来元朝修宋史的作者有时候都忍不住吐槽,说你有李纲不用,非要用自己的什么亲信。

南宋之后的历史。一直都在反复作死,好不容易站稳脚跟。就要来搞一波事情。比如说,要说好的让岳飞统领长江中游的军事,结果又临时反悔,结果把7万大军全部逼得全军投降。还有什么12道金牌,这种事情提都懒得提了。
主要一方面是因为赵构家伙运气实在是太好,而且赵构的智商还行,虽然这家伙能力不行。也没志气。但是起码智商还够用,北宋统治100多年,边患有一大堆,但是内部没有问题。再加上南迁之后,赵构也没有赶紧清除异己。这些人虽然各有各的想法,但是好歹在面对敌人的时候,还能拧成一股绳。这才让南宋又继续苟延残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