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熹曾經說到過一個人叫李綱,這個李綱就是東京保衛戰的指揮者,趙構的一些親信給他的朝廷帶來了一波軍隊,但是對於怎麼運營整個朝廷,趙構根本就無從下手,李綱在靖康年間有過中樞工作的經驗,還帶着大軍守過東京。可以說這個人是當時趙構重建朝廷的唯一指望,因爲其他的人要麼被追究責任,要麼就是在東京城破之後被一波帶走。

宋高宗趙構在南下之後。因爲之前的政治班子都已經被打亂,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是怎麼掌控局面的?如何能再把皇權集中起來呢。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爲趙構運氣好,剛開始搭的草臺班子,無論是文武大臣,基本上都沒有在中樞工作過的經驗。趙構在登基之初的完成,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地方的知府,知州,之中還有一些言官,也就是給皇上寫建議的。還在武官方面,除了那麼幾個人有過指揮大隊軍隊的作戰經驗,像其他的韓世忠和張俊基本上也就統率過幾百上千人而已。

可以說趙構後來的那些所謂的中興名臣,基本上一多半都還沒上線,所以對於趙構來講,就是開局一把刀外加一條狗。剩下的裝備全靠撿,而以趙構的這個陣容來講,當個割據一方的地方政權還湊合,但是想和北方遼國打的話。估計在歷史上還不如南明呢。但是這麼個草臺班子,他是怎麼掌控局面的呢?

其實朱熹在後面對於宋史的批註中也曾經說過。朱熹曾經說到過一個人叫李綱,這個李綱就是東京保衛戰的指揮者,趙構的一些親信給他的朝廷帶來了一波軍隊,但是對於怎麼運營整個朝廷,趙構根本就無從下手,李綱在靖康年間有過中樞工作的經驗,還帶着大軍守過東京。可以說這個人是當時趙構重建朝廷的唯一指望,因爲其他的人要麼被追究責任,要麼就是在東京城破之後被一波帶走。

就這樣,這個名相在不到70的執政期間,還要應付一大堆拖後腿的人才,才初步搭出了一個朝廷的模樣,有一些官員成長學習的空間。以至於後來元朝修宋史的作者有時候都忍不住吐槽,說你有李綱不用,非要用自己的什麼親信。

南宋之後的歷史。一直都在反覆作死,好不容易站穩腳跟。就要來搞一波事情。比如說,要說好的讓岳飛統領長江中游的軍事,結果又臨時反悔,結果把7萬大軍全部逼得全軍投降。還有什麼12道金牌,這種事情提都懶得提了。
主要一方面是因爲趙構傢伙運氣實在是太好,而且趙構的智商還行,雖然這傢伙能力不行。也沒志氣。但是起碼智商還夠用,北宋統治100多年,邊患有一大堆,但是內部沒有問題。再加上南遷之後,趙構也沒有趕緊清除異己。這些人雖然各有各的想法,但是好歹在面對敵人的時候,還能擰成一股繩。這才讓南宋又繼續苟延殘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