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女真人攻陷開封,俘虜徽欽二帝,北宋王朝也徹底宣告結束。但中原大地的各路宋軍並沒有放棄抵抗,於是他們推舉康王趙構在應天(現在的商丘)稱帝,也就是我們說的長腿皇帝宋高宗。不過好日子沒過多久,在女真人的軍事打擊下,宋高宗也開始了他的逃亡之旅,相繼在揚州、健康、臨安和明州等地奔波逃亡。四海爲家的宋高宗終於在韓世忠的黃天蕩大捷、岳飛北伐河淮等地勝利的基礎上,選擇了臨安(臨安)作爲南宋的國都,而臨安在此後的將近150年之久的時間裏作爲南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宋高宗劇照

那爲何給南宋選擇的機會這麼多,宋高宗偏偏選擇了臨安作爲國都呢

競爭對手太弱

其實早在高宗登基的第一年,也就是建炎元年(1127年)6月,忠臣李綱就針對南宋的國都之事和宗澤、汪伯彥等人進行討論。最後得出了幾個可供宋高宗選擇的地方,分別是:關中-襄陽-建康、開封和揚州。


忠臣李綱劇照

李綱主三國都:

李綱主張的是三國都制,分別在長安建立西都、襄陽建立南都,而建康則建立東都。《續資治通鑑》記載

“天下形勢,關中爲上,襄、鄧次之,建康又次之。今宜以長安爲西都,襄陽爲南都,建康爲東都,各命守臣,葺城池,治宮室,積糗糧,以備巡幸。”

而李綱主張建立三國都的原因有三點:一是通過定都這三個地方可以將穩定下面兵將的情緒,告訴他們大宋江山還在;二是定都的三地,都是戰略要地,三個國都可以讓女真人沒有一個主攻方向,讓他們無所窺伺;三是這幾個地方離開封都挺近的,也可以宣告天下的百姓們,大宋北伐的決心,將來定要趕跑女真人。

從當時的環境上看,李綱的這個想法採取的是一種積極防禦的策略,他料定了女真人在佔領開封,劫掠財物後會離去,因此定都三地可以便於機動防禦,學勾踐臥薪嚐膽,聯合山東和河北等地起義軍,再次構築防線地域女真人的進攻。可以說李綱的這個策略還是很務實的。不過很遺憾的是因爲李綱政治情商太低,他的這個想法主要是爲了迎回二聖,因此跟宋高宗的想法不對付,最後在汪伯彥等人的讒言下草草被貶。

而且宋高宗覺得長安已經破敗,襄陽等地又太小,也很難作爲國都,因而這兩個地方最先淘汰。

宗澤主張開封:

怎麼來看還都開封不太可能,提出這個想法的是岳飛的老上司宗澤,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讓宋高宗帶着百姓們重新建立北宋,然後討伐女真,迎回二聖……很顯然又和李綱犯了同樣的錯誤。而且開封在北宋西軍和河北禁軍勤王的時候還被攻破,回開封再重演歷史?還有一點就是,宋高宗自己的小心思,回開封就相當於與繼承北宋正統,身上就要肩負驅逐女真,接回自己哥哥和父親的責任,相應的父兄回來之後他就要讓出自己的權利,這可是已經皇權在握的宋高宗所不能接受的。於是於公於私已經讓女真人洗劫一空的開封也成功被宋高宗淘汰


岳飛老師宗澤劇照

元帥府選擇揚州:

以黃潛善和汪伯彥爲首的元帥府高宗近臣們則是主張遷都揚州,原因在於他們知道宋軍戰鬥力幾斤幾兩,遷都揚州可以借住東南的財富和漕運,以淮河爲界限和女真人劃江而治。而宋高宗確實也聽了他們的意見,果斷選擇定都揚州

“(建炎二年)癸未,帝至揚州,駐蹕州治(相當於定都的意思)。”

不過在建炎三年,金兵又再次南下,很快就越過淮河,沿着大運河南下,攻破揚州,纔在揚州呆了不到一年的宋高宗又不得不開始自己的流浪之旅。因而揚州距離前線近,戰略縱深短的劣勢被無限放大,從而在南宋國都的候選城市名單中被被提除出去。


奸臣汪伯彥劇照

現在唯一能和臨安爭首都的只剩下建康了!

從建炎到紹興年間這十幾年時間裏,大臣們對於遷都建康的“執念”就一直沒有停過,建炎元年,張邵上疏曰

“有中胡之形勢,今縱未能逐爭中原,宜進都金陵,因江、淮、蜀、漢、閩、廣之資,以圖恢復,不應推自削弱。 ”

在激進的主戰派大臣們認爲建康和臨安相比,更靠北邊便於收復北地。而且健康依靠的是長江天險,進可以攻擊河淮和開封,恢復北宋江山;退可以靠着長江劃長江而治。而且建康旁邊的石虎關也是路上天險,加上東吳和南北朝時期的建設,也是易守難攻。故而很激進主張北伐的北派大臣們都主張定都建康以求可以恢復大宋江山。不過定都建康的劣勢也是很明顯。


建康(南京)古皇宮

地緣位置差:

建康雖然有長江天險,但以宋軍的實力根本就沒法守住長江天險,建炎三年的時候女真人就兵不血刃的佔領建康,因此在當時的悲觀大環境下,缺乏戰略緩衝的建康也要一直處於戰備狀態,根本沒有就沒法以一種和平的姿態來作爲南宋的政治和經濟文化中心。

城市發展受限:

雖然建康名義上處於南方,但其並非南方經濟經濟發展的重心所在,甚至在很多南方的士子的分派中,建康要被劃歸於北方。而且建康在經濟發展上很尷尬,比不上更北面有運河和漕運優勢的揚州,論財富又比不上的南面的臨安。

從地圖上看建康處於前線位置

因而健康也被從候選名單中剔除,剩下打的選擇唯有臨安。

綜實力最強

臨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杭州,其實真正發展的時候是從唐代開始的,從唐朝末年開始的五代十國時期開始,江南地區就被吳越政權統治。在北方和中原還在進行軍閥混戰的時候,統治臨安的吳越國就一直注重休養生息,提出的保境安民的一系列政策,反而讓身處亂世的臨安得以發展。以臨安爲中心的蘇南、浙北和徽南地區成了南方經濟最爲富庶的地區。到了北宋的時候臨安代表的東南地區一種成爲了中樞的錢袋子,

而臨安也被宋仁宗稱爲天下第一州

。當然真正讓宋高宗真正下定決心遷都臨安的,還是以下這

幾個因素:

地勢原因:

臨安基本上是無險可守,就連曾經的方臘都攻佔過臨安。不過臨安的好處就是遠離宋金邊境,有充足的戰略緩衝地帶,並且在宋金和談之後,實際上臨安外圍就已經有二段防線,第一段爲河淮防線,所謂守江必守淮,宋朝在這裏屯有重兵,第二段則是長江的建康防線。所以處於大後方的臨安的雖然無險可守,但相對安全。


臨安古城圖

同時臨安臨海的特點,以及驚人的海運能力也便於的宋高宗在金兵南下的時候將人員轉移,同時依靠海運也可以就近部署和撤離軍隊。

搞經濟第一:

隨着京杭大運河南段的開通,臨安成爲南端終點 ,而且加上漕運繁忙的錢塘江,這就促進了臨安城市經濟的發展。而且在產業上面,作爲南方經濟中心的臨安紡織和商業發達,其布匹產量佔據南方的三分之一以上 。北宋末年,宋徽宗曾命童貫置造作局於蘇 、杭 ,僅織繡工匠即達數千人。除了紡織業發達之外,臨海的臨安還有龐大的水路運輸體系,來自江南的茶葉、糧食、鹽、香料和陶瓷等外貿商品,可以通過水路運輸到的荊襄、江西、四川和淮河等地,甚至通過海運還可以與高麗、日本、東南亞甚至阿拉伯商人進行貿易。

所以臨安在南宋期間也成爲了一個國際化的大都會。


古臨安復原效果圖

同時隨着北方官員、大族和流民的大量南下,臨安人口也急劇增加,在北宋徽宗年間他們人戶數就已經到了地29萬人,而紹興年間,臨安人口有半數是從北方過來的,算起來將近60萬人,而到宋度宗鹹淳年間人口已經突破120萬,比當時的開封府還大,

成爲了名副其實的南宋第一城。

宋朝官員傾向臨安:

除了天然的地理和經濟因素之外,大臣們的也傾向於堅持在留在臨安,這一方面是以南宋中樞是以秦檜爲首的主和派主導的,主張的是和金國媾和,他們心中是懼金國的,而臨安遠在後方,自然可以避免戰火的洗禮。一旦定都建康勢必會讓那些北方主戰派佔據上風,因而以高宗寵臣秦檜爲首的北方主和派建議留在臨安。而南方士族組成的本地官僚們也是反對去建康,因爲臨安實際上是這些士族的根基,家族的產業都在臨安及其附近,去臨安往往讓自己被架空。因而朝中除了那些不會解讀聖心一心想要北伐的直男大臣之外,剩下的人都選擇定都臨安。


奸臣秦檜

雨田君說

定都臨安在當時的環境下,是南宋政權不得已妥協的產物,其代表了一個思想和暗示則是——當時南宋已經失去了積極進取中原的志向,屯重兵於東線一帶,並不是爲了出兵收復中原,而是防備的金人的南下。而且定都臨安可以說南宋已經將國策的重點轉移到了的建設上,交通便利和繁華的臨安城成了南宋大臣們醉生夢死之地。在對金國的政策上也是一直妥協,造就了南宋自紹興以來一直弱勢的對外形象。

再則,定都臨安雖然可以聚南宋財富之於東南,但也不利於襄樊和四川之地的發展,而這兩個地方正是防禦女真人的重點,頭重腳輕的防禦圈,讓後期南宋在防禦元軍的過程嚐到了苦頭,四川和襄樊等地的相繼失守,讓元軍的從長江南下,滅亡了南宋。

總而言之,南宋定都臨安並非宋高宗害怕妥協的產物,而是和整南宋從官員到士大夫的合議的結果,而從遷都臨安開始,南宋朝堂也在繁華生活之中迷失自己。

參考文獻

《徐資治通鑑》李濤

《試論南宋定都臨安》申小紅

《杭州興起與南宋定都》林正秋

《南宋定都臨安原因初探》林正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