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民間評書和野史中,提到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經常會被形容成是一個貪生怕死、膽小懦弱只會逃跑的皇帝。可是在正史的記錄裏,他可不是這樣的人,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宋高宗趙構吧!

趙構是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在北宋滅亡的那年登基做了皇帝,改元建炎,廟號高宗。這就是我們印象裏那個自私懦弱,忠奸不辨,殺害岳飛,不念父兄在北國受苦,偏安於半壁江山,不思恢復中原的宋高宗。

其實宋高宗成爲這樣的人,跟他的經歷是有很大關係的。在《宋史》中有記載,趙構“資性朗悟,博學強記,讀書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斗”,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趙構不僅學問很大,還能拉開一石五斗的強弓。這點就太厲害了,一石五斗大概相當於225斤,也就是說趙構兩隻胳膊各能舉起110斤的東西。由此可見趙構天生神力,因爲這個條件是當時宋朝選拔禁衛軍軍官的最高標準,即便放到現在,那也是運動健將級別的水平。因爲有一個以藝術家自居的父皇,趙構的書法也是相當的精湛,尤其擅長行書。可以說趙構真的是文武雙全,根本就不像評書或野史裏講的,除了懦弱逃跑,其他一無所能。趙構在15歲那年晉封爲康王,可他並沒有因爲做了王爺就懈怠了,反而更加刻苦堅持習武、勤習書畫。

公元1126年,趙構19歲,這一年金軍一路南下打到了汴梁城。宋朝向金軍提出議和,最後達成了賠付500萬兩黃金、5000萬兩白銀、10000頭牛馬,並且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鎮,遣宰相、親王去金營爲人質的條件。面對這樣的屈辱條件,當時的皇帝宋欽宗也只能全盤接受,馬上就派人去搜羅金銀牛馬。可是人質方面就尷尬了,宰相還好說,排了少宰張邦昌,親王就不好指派了。於是宋欽宗就把自己十幾個弟弟都召集在一起,問他們誰願意去,當時全場鴉雀無聲。宋欽宗看到這情況,非常的失望,說你們都是朕的股肱手足,現在國家有難,賢弟們竟然沒有一個人願意爲朕分憂嗎?話音還沒落,大殿外就有人喊道“陛下,臣願往”,此人正是才年僅十九的康王趙構。宋欽宗當時就特別的高興和感動,拉着趙構的手問道“金乃虎狼之國,他們不講信義,不像遼國久沾王化,這一去是九死一生,你再好好考慮考慮,真的願意去嗎?”趙構說“我身爲皇族,國家有難,理當挺身而出,爲江山社稷何惜一死?”此處可見趙構當時也是堂堂血性青年。

可是趙構後來性格爲何轉變成爲了逃跑皇帝呢?趙構到了金營之後,每天該看書看書,該練武練武。當時的金國統帥完顏宗望就覺得很奇怪,他覺得宋朝的官員都是貪生怕死之輩,可是這個年輕的親王卻意氣閒暇,一點都不害怕,認爲宋朝給他們送了一個假親王,於是又點名讓宋朝把宋徽宗的第五子肅王送來做人質,給趙構放了回去。而趙構可能是以爲自己和完顏宗望比賽射箭贏了,所以金國才放了自己。

金軍擒走肅王,便撤兵退去。宋朝一看金軍走了,就不打算割讓三鎮。金國大怒,斥責宋朝言而無信,打算給宋朝點顏色看看,於是再度揮師南下,宋朝大軍不戰而退,金軍一路如入無人之境,直奔東京。宋欽宗沒辦法,只好派趙構和刑部尚書王雲一起出使議和。在經過磁州的時候,這個刑部尚書王雲因犯了百姓衆怒,被當地老百姓活活打死了。王雲的死,深深地刺激到了趙構。一幫老百姓,一頓拳打腳踢,這朝廷命官說打死就給打死了,這些老百姓太可怕了。這也影響到趙構後來很多行爲,比如他不相信河北地區的義軍、不相信老百姓自發組織的部隊。

自此趙構就認爲抵抗金國是一件很冒險、很沒有把握的事情。靠軍隊,金軍來犯時,十幾萬宋軍連抵擋一下都沒有就一鬨而散。靠百姓,老百姓把刑部尚書都打死了。靠朝廷,朝廷百官一看金軍來了,自個兒先撒丫跑了。另外通過自己在金營做人質時的一些經歷,趙構認爲金國人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也可以跟金國以禮相待,不是非得以暴制暴。再加上趙構登基之後,身邊又圍繞着一羣大奸臣,就此便在逃跑皇帝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