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拉近了原來相隔遙遠的大陸,“地球村”中不同膚色的人類交流越來越多。隨之還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混血兒,他們身上流淌着不同膚色人種的血液,不同膚色的人種之間可以進行基因交流。

那麼,爲什麼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等不同膚色人種之間沒有生殖隔離呢?

在一些傳統觀念中,世界人種分爲三大類,一類是蒙古人種,也就是黃種人;第二類是高加索人,也就是白種人;第三類是尼格羅人種,也就是黑種人。另外,有時還會細分出棕色人種。

事實上,以膚色來劃分出不同的人種在科學上是一種十分落後的觀念,這是來自於20世紀之前的認知。隨着現代生物學的發展,這種理論早已在科學界中被淘汰。

原因在於目前地球上的人類都是來自於共同祖先,不同膚色的人類並非從不同的猿猴進化而來。儘管不同膚色的人看似差別很大,但從基因上來看,現代人類沒有多大差別,我們都是曾經共同祖先的後代。

根據基因測序的結果,目前所有男性人類的Y染色體都可以追溯到距今20萬至30萬年前的一位男性,他被稱爲“Y染色體亞當”。目前所有人類的線粒體DNA都可以追溯到距今15萬年前的一位女性,她被稱爲“線粒體夏娃”。

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Y染色體亞當生活的時代,還是線粒體夏娃生活的時代,他們都不是當時唯一存在的男性或者女性。在那時,還有其他男性和女性,只是他們的Y染色體或者線粒體沒有遺傳到現在。

除了Y染色體亞當之外,其他同時代男性的Y染色體沒有遺傳下來,但他們有女性後代,所以他們的基因仍然存在於現代人類之中。同樣地,除了線粒體夏娃,其他同時代女性的線粒體沒有遺傳下來,但她們有男性後代,所以她們的基因也存在於現代人類之中。

總之,目前地球上的七十多億人都被認爲是來自於25萬年前的智人,他們當時生活在非洲。自南方古猿之後,經過兩百多萬年的進化,智人的腦容量已經變得足夠大,與我們現代人十分接近。

大約10萬年前,一波智人開始走出非洲。然而,當時的歐亞地區被另一種更早走出非洲的人屬所統治,這就是尼安德特人。在與尼安德特人的生存競爭中,智人敗下陣來。

到了大約6萬年前,又有一波智人走出非洲。到了中東一帶,智人再次與尼安德特人狹路相逢。這一次智人獲勝,而尼安德特人在接下來的幾萬年裏逐漸走向滅絕。

在智人與尼安德特人的生存競爭中,兩種史前人類進行了混血。正因爲如此,非洲以外的現代人類身上帶有大約2%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留在非洲的智人並沒有接觸尼安德特人。

不過,尼安德特人帶來的基因並不是什麼禮物,反而是一些麻煩,現代人類中的一些疾病,比如糖尿病、血栓、抑鬱症,被認爲與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有關。

此後,智人繼續向世界各地擴散,並且順手滅絕了更早在當地定居的其他種史前人類。隨着當地生存環境的不同,智人逐漸進化出了不同的膚色,最終演變成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全人類。

從人類進化史來看,現代人類的祖先分開進化不過幾萬年,這麼短的時間不足以出現生殖隔離。要知道,即便是智人與尼安德特人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生殖隔離,他們仍然可以進行基因交流,這兩種史前人類的最後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距今66萬年前的直立人。只有經過上百萬年的獨立演化,纔有可能出現生殖隔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