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燕趣聞新發現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開國將軍中,有一位武功高強的猛將,他是誰啊?大家肯定異口同聲地說,許世友,許和尚。沒錯,許世友在少林寺待了八年,最後成功打出山門,手底下是有一套硬功夫的。
許世友是紅四方面軍將領,其實,在紅一方面軍中,也有一位武功十分了得的高手。他就是耿飈,當年的紅四團團長、紅一師參謀長。話說,紅軍長征達到陝北後,大家都在紅軍大學學習。
上完了文化課程,就想輕鬆一下。許世友不知聽誰說的耿飈也練過武,他饒有興致,要找耿飈過幾招,一較高低,以武會友。耿飈卻很謙虛地說,所謂南拳北腿,每個人練的套數不一樣,咱倆不一定能打得起來,再說了,誰傷了誰都不好,不如你自己給大家耍幾招吧。
很遺憾,這場以武會友的比試好戲沒有上演。許世友就只好自己給大家打了幾套拳,真是虎虎生威,力能扛鼎。耿飈雖然沒有出手,他也的確是個武林高手。
許世友的武功是在少林寺學的,那麼,耿飈的武功是從哪來的呢?也是在少林寺學的嗎?當然不是了。耿飈的武功是跟他父親學的,他的父親可是一位名震一時的“雙鉤大俠”。
耿飈是湖南醴陵人,他的父親叫耿楚南。因爲家庭貧困,耿楚南12歲就開始闖蕩江湖,一次偶然的機會,耿楚南被送給了南昌的一個滿清王爺,這位王爺野心勃勃,私下裏培養武士。
耿楚南也就跟着王爺學了九年的武功。培養了一批武士,王爺本來是想進京爭奪皇位呢,一旦成功,耿楚南也就成爲了大內高手。可惜,耿楚南對此不感興趣,告辭回家了,臨走時他領了一副虎頭雙鉤。
(耿飈、莫文驊和蕭勁光)
回到老家後,耿楚南得了個“雙鉤大俠”的綽號。他一心一意撫養幾個孩子,還去縣裏當過團練教頭。因爲生活的艱辛,耿楚南後來沒有更大的作爲,但是他培養出了一位好兒子,這就是耿飈。
耿楚南把一身武藝傳給了耿飈。都是什麼武藝呢?比如南拳中的四門拳,還有氣功點穴,輕功,以及單刀等。耿楚南教育耿飈說,學習武術是爲了強身健體,是爲了防身,不是爲了炫耀和惹是生非。
耿飈牢記父親的教訓,沒想到他後來走上了革命道路,一身武藝正好派上了用場。耿飈經常在戰場上和敵人肉搏,五七個人根本不是他的對手。紅軍長征,很多人倒下了,耿飈卻一路走來,這要感謝他有一個好身體,一身好武藝。
後來耿飈當了團長,仍然喜歡親自上戰場,帶着戰士們和敵人肉搏,拼刺刀,這一點和許世友很像。他們單兵作戰能力絕對都是一流的。只是很可惜,許世友是上將,而耿飈卻因爲建國後離開部隊改任外交工作以至於與軍銜失之交臂。
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耿飈雖然沒有軍銜,但是他後來的成就很大,應該說在許世友之上,因爲他擔任過國防部長。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