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標題: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增加成份股61只,B股大跌A股反強,外資在幹什麼。MSCI稱,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增加成份股中,市值最大的三隻個股分別是:中公教育A股、世紀華通、銀河證券。

(原標題: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增加成份股61只,B股大跌A股反強,外資在幹什麼?)

5月13日,明晟公司(MSCI)公佈的半年度審議結果顯示,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增加成份股61只,剔除18只;MSCI全中國指數增加成份股56只,剔除54只。MSCI在ACWI指數中添加了137個成分股,刪除了181個成分股。新增62至個股到MSCI全球指數,並從中刪除93只個股。

MSCI稱,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增加成份股中,市值最大的三隻個股分別是:中公教育A股、世紀華通、銀河證券。MSCI全中國指數增加成份股中,市值最大的三隻個股分別是中公教育、飛鶴乳業和世紀華通。

以下是MSCI公佈的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增減個股名單:

週二(5月12日),快被市場遺忘的B股再次進入投資者的視野,而這回卻是因爲大跌——B股指數收盤下跌5.10%,深證B股指數收盤跌幅也達到2.53%。

其中,國新B、凱馬B、海控B股跌停。對於一些跌幅靠前的個股,本身市盈率偏高或者業績虧損,近期A股中很多ST公司同樣大幅下跌,也是市場正常的策略選擇。

金融市場不斷放開,B股指數作用逐步喪失

B股是中國上市公司發行的人民幣特種股票,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交易,在中國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

原先的B股指數素有A股先行指標之稱,代表了外資對於A股市場的看法,而隨着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外資流入A股的渠道越來越多,因此B股也就喪失了其原有的代表作用。

從歷史數據來看,B股自1992年建立以來,到2000年,最高峯時也就只有114只股票,近十多年來,隨着不斷有公司退市,當前B股公司數量已經下滑至96家。

隨着B股逐漸邊緣化,參與者也越來越少。近兩年來,B股市場單日成交金額基本在2億元附近波動,僅少數時間成交額稍有放大。平均來看,單隻B股成交額僅2000萬元。相比之下,很多A股公司單隻股票的日成交額輕鬆突破2億元。正因爲缺乏流動性,才容易導致暴漲暴跌的出現。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新證券法關於個人賬戶不得出借有一定影響。因爲B股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由於賬號之前有借用海外人士護照開戶的情況,又加上B股交易量小和籌碼集中,一旦有資金拋售就會造成大跌。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長期以來,B股相對A股折價一直比較明顯,成交量也遠不及A股。隨着境外投資額度放開,海外資金能夠直接通過QFII和RQFII投資,B股相對吸引力有所弱化。

AB股指數開始走向分化

從行情走勢來看,上證B股指數一向與上證指數保持同步,重合度較高,而自今年3月下旬後,上證B股指數的表現就要明顯弱於上證指數,其中A股自3月19日走出雙底之後不斷震盪走高。

5月12日早盤,在B股指數大跌之時,A股表現的更加抗跌。當日午後,A股三大指數開啓反彈走勢,截至收盤,三大指數呈現V型反轉走勢,創業板指漲逾1%,深證成指漲0.42%。

行業方面, 家電、醫藥、食品飲料等消費股領漲。

北上資金流入A股金額超萬億

Wind數據顯示,5月12日,北上資金當日淨流入17.5億元,本週淨流入43.97億元,連續八週搶籌;雖然近期北上資金單日流向幅度並不是很大,但整體保持持續流入態勢。自2014年11月開通以來,外資通過滬深股通渠道累計流入A股金額已超萬億。

外資進入超配A股時代

國盛證券認爲,外資入場仍在初級階段,2017-2019年,A股先後迎來MSCI、富時羅素、道瓊斯三大國際指數的納入及擴容,這3年內北上年累計淨流入分別達到1997億、2942億、3517億。至2019年底,外資持股市值佔比(流通市值)已超過4%,日均成交佔比接近10%。但作爲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A股外資持股比例相較於美國、日本仍然處於初期階段;外資交易佔比方面,也遠落後於臺灣、韓國。當前全球疫情不確定性仍較高,國內金融資產在全球具備極高的配置價值,外資入場仍在初期階段的長趨勢大邏輯不變。

摩根士丹近期利表示,“其他因素不足以動搖對中國股票的超配評級,MSCI中國的相對錶現將繼續好於其他新興市場;與美國存託憑證(ADR)相比,建議超配A股。中國經濟復甦態勢明確、主權償債能力更強,而且線上經濟佔比較高,在保持社交距離的狀態下更有韌性。摩根士丹利維持基準預測下MSCI中國2020年盈利同比下滑2%、滬深300盈利持平的預測,遠好於新興市場13%的預計下滑幅度。”

興業證券認爲,全球進入“負利率”時代,全球資本面臨再配置。1)中國經濟體量佔全球20%,而外資配置A股僅2000餘億美元,這將使得A股在全球資本再配置中最爲受益。同時,2)十年不漲、估值底部、安全性價比的中國區優質資產極具吸引力。3)金融開放,投資中國從無門到大門敞開,“制度紅利”、開放的紅利,將使得全球資本具備投資可能性。4)借鑑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以及印度、巴西、南非等新興經濟體的經驗,開放的紅利,將使股、債、匯、房等中國優質資產價值長期得到支撐,其中最爲受益的是股市。A股以100%完全納入MSCI後,通過MSCI跟蹤A股的資金規模將超過4000億美元,其中約860億美元爲被動型資金。這將爲A股引來另一股“活水”,也將進一步提升外資在A股市場中的話語權。

(Wind綜合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券商研報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