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突發!美國對國內半導體代工廠啓動“無限追溯”,國產替代再度沸騰

資料來源:科創板日報、芯智訊、集微網等

轉載請註明來源和出處

導 讀

昨日晚間,《科創板日報》記者從供應鏈獲悉,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LAM(泛林半導體)和AMAT(應材公司)等公司發出信函,要求中國國內從事軍民融合或爲軍品供應集成電路的企業,不得用美國清單廠商半導體設備代工生產軍用集成電路,同時“無限追溯”機制生效。

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打壓再度升級!

昨日(5月12日)晚間,《科創板日報》記者從供應鏈獲悉,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LAM(泛林半導體)和AMAT(應材公司)等公司發出信函, 要求中國國內從事軍民融合或爲軍品供應集成電路的企業,不得用美國清單廠商半導體設備代工生產軍用集成電路,同時“無限追溯”機制生效。

另有消息渠道透露, 不只是以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爲代表的晶圓代工廠將受到影響,就連一些科研機構和高校也收到了信函,以後不能將購買自美國公司的設備用於加工軍用產品。

我們知道,就半導體設備這一領域,國內廠商幾乎沒有一個“能打”的,對美國設備多有依賴(此次發函的AMAT和LAM分別是美國第一大和第五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 所以此舉基本上意味着國內幾乎所有代工廠都不能代工任何軍用芯片了!

什麼是“無限追溯”?

在LAM和AMAT等公司發出信函中,“無限追溯”的要求尤其值得注意。

綜合多位業內人士的看法,“無限追溯”可以從三個層面上去理解。

第一,從時間維度上看,不管多久以後出現問題,只要查出,就可以追究廠商的責任。

第二,從空間維度上看,在出現問題以後,不只追責代工廠,還可能追責所有中間環節廠商。

第三, 不管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代工廠是否知情,只要最終產品被軍方用了,就要追責。

芯智訊-林子舉了個形象的例子:通常美國一些芯片廠商的一些高端芯片是被禁止出售給具有軍方背景的中國企業的,所以出售之前都會對客戶A進行一些背景調查。沒有問題,OK,那麼就可以合作。但是如果之後,這個客戶A做成終端產品,在客戶A不知情的情況下,產品經過一系列的渠道彎彎繞繞之後,最終到了軍方手上。那麼A應該是不擔責的。而如果是“無限追溯”那麼A則需要擔責。

鑑於其打擊力度之大、之廣、之深,從昨日晚間到現在,該消息已經在半導體圈呈現刷屏之勢。然而,對於此事,也有分析師稱,十幾年來國內代工龍頭都是延循這一要求按照嚴謹的程序進行申請、審查,並無軍工業務,同時今天也並沒有收到所謂發函。

所以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還有賴於更多消息的曝出。

美國對半導體出口實施新限制

如果該消息屬實,其也並非毫無預兆。

援引集微網的報道,早在4月28日,美國當地時間週一,美國商務部就宣佈了一項新的出口管制措施, 旨在防止中國,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的實體通過民用供應鏈或在民用供應鏈下獲取發展武器,軍用飛機或監視技術的美國技術,然後應用到軍事和軍事最終用戶。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聲明中警告,“有些國家有前科,把從美國進口的商品轉爲軍事用途,與這些國家做生意前必須考慮後果”。他認爲,部分國家的個別實體嘗試規避美國的出口管制,這將會損害到美國的整體利益,所以更改了新的出口管制規則。

新規定將要求美國公司向軍事實體出售某些物品即使用於民用必須獲得許可並且廢除了某些美國技術及產品未經許可而出口至中國的例外條款這些技術和產品包括半導體集成電路電信設備雷達和高端電腦等,半導體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特朗普政府還公佈了另一項擬議的修改要求向中國出口某些美國產品的外國公司不僅要取得本國政府的批准還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

華盛頓貿易律師Kevin Wolf表示,這一規則改變是針對中國的軍民融合政策,即爲民用物品尋找軍事用途。“在新規定下,一個軍事終端用戶並不侷限於軍事組織,軍事終端用戶同時也可以是一個民用企業,但其業務旨在支持某個軍事項目的運作。”例如,如一箇中國汽車公司修理軍車,不管他從美國輸入的產品是作何用,在新規下已算是“軍事終端用戶”,將會受到新規管制。

顯然,這又是一記傷人且自損的狠招,當時,半導體行業協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John Neuffer就對該管制措施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他擔心新的規定將在全球經濟動盪時期不必要地擴大半導體的出口管制並給我們的行業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而此次LAM和AMAT的信函可以說是在跟進美國商務部的這一措施。

國產替代再度沸騰

衆所周知,半導體是電子產品的基石,被譽爲“工業糧食”。從手機到組成超級計算機的服務器都需要半導體,中國對半導體的需求是非常龐大的。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市場,但自主生產的半導體市佔率不高,每年需要大批量進口。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約3120.6億美元,出口金額846.4億美元,逆差突破2000億美元,這超過了石油進口的總額。

也就是說,集成電路產品仍是中國單一最大進口商品,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在全球份額預計到2020年達到46%。

對進口的嚴重依賴讓中國半導體行業一直面臨着卡脖子之痛,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也意味着國產替代存在着數千億美元的市場空間。該消息發出後,資本市場反應明顯,很多國產替代概念股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歷史曾無數次證明,封殺能夠延緩中國前進的步伐,但是無法阻擋,美國的步步緊逼,只會讓我們的自主創新之路走得更加堅定!

1.《電報|美國對國內半導體代工廠啓動半導體“無限追溯”機制》,科創板日報

2.《【芯調查】美國新出口管制規則“禍水外引”,中國半導體產業迎來“許可證危機”?》,集微網

3.《突發!美國對中芯、華虹等國產晶圓代工廠啓動半導體“無限追溯”機制》,芯智訊,林子

西門子“數字化轉型掌舵者集訓營”開放招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