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

  引言

  疫情之下,沒有一顆病毒細胞是無辜的。餐飲業衝擊首當其衝,雖然大家都嚷嚷着報復性消費,但很多商家勉強支撐過了冬天,明明看到了春天,可惜還是沒能挺下去。這裏不單有普通商家,也有外灘的頂級餐廳,居然也有莫爾頓這樣老牌頂級扒房的IAPM店,還好莫爾頓在魔都還有兩家分店。

  唏噓之餘我們還是回到文章的主題,對於一家頂級牛排館來說,迷人的江景,奢華的裝修,腔調十足的帥氣服務生,一份被精心料理的牛排,加上一些side dish和飲品,人均四位數基本是常態。

  但無論你的環境服務多麼好,網絡推文寫的多麼漂亮,有多少網紅來這裏自拍,首先決定水準的,毫無疑問是牛排本身。所以今天撇開場地租金,人工服務成本這些不談,我們單純從牛排的角度來看一下,在這幾家頂級牛排館到底能喫到什麼水準的牛排。

  1515 West Chophouse & Bar

  1515牛排館

  如果純粹從牛肉的角度來講,無論是現場展示的乾式熟成設備,還是牛肉等級牧場的清晰標識,1515都展示了高於同行的專業,懂牛肉的人在這裏用餐起碼會很安心。

  安格斯選用的是Stockyard Gold黑安格斯,這家牧場的安格斯也是得獎無數,雖然比賽的牛和批量供貨的牛不是一個概念,但能說明一個牧場的綜合實力。

  Stanbroke的黑安格斯F1混系和牛M5,作爲餐廳的主打產品個人覺得是非常合適的。從肉質上和牛對於安格斯還是碾壓式的,哪怕只是入門級別,M5又不像M8-9以上油花那麼多,入口肉香和脂香是比較平衡的,均勻散步的油花能充分的給瘦肉部分增肌風味,能夠感覺到汁水在口中爆散開來,肉質細膩但不至於感覺不到纖維感,既有大口吃肉的滿足感,也不會感到太膩,作爲一個肉食動物能夠負擔得起,又對得起味蕾的M5和牛確實是首選。

  真的一整塊M9+一個人獨享,還是太過肥膩。所以日本的A5和牛主要是用來切片燒烤是更適合的方式。同樣來自Stockyard的Kiwami純血9+和牛,不過這個價位還是留給真*土豪吧。

  產品覆蓋從安格斯到M5和牛到M9+,非常完整,其中乾式熟成因爲有損耗,所以計算了30%的損耗率進行比較更加公平。

  烹飪方面更偏傳統的Pan Searing方式,熟度出品非常精準,老饕們應該比較滿意。

  Ruth's Chris Steak House

  茹絲葵經典牛排館

  茹絲葵在很多網站口碑一直都不錯,我們來看一下他們家的牛排清單。

  清一色的和牛,從牛種上立馬上了一個臺階。等級的話應該也是M5左右,但沒看到生肉實物難以確定具體等級。

  這麼大批量的熟成應該是溼式熟成,從價格上來判斷也是。

  和一些朋友反饋的情況類似,他們家的和牛也略帶酸味,當然這並不是肉本身有問題,大部分屠廠的排酸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先進,包括幾個被追捧的大廠,同樣存在不確定性。

  這樣的酸味在某幾個牧場的品牌出現概率還是比較高的。這樣的口味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那就見仁見智了,很多人可能未必能夠察覺。他們家的和牛能喫出來肉質細嫩,汁水也充裕,但奶香並不算突出。

  從烹飪方式上,他們家的招牌是980度的牛排爐,再加上260度的高溫陶瓷盤,不建議點5分熟以上,陶瓷盤的持續加熱會讓水分繼續流失,蛋白質變得粗硬,嚴重影響口感。

  作爲入門級別的和牛,換算成公斤價格,但從牛肉的角度也達到了流通市場的3倍以上,即使排酸存在批次性差異的問題,作爲一家頂級牛排館,我覺得茹斯葵的採購品控可以稍微再嚴格一些。

  Morton's of Chicago The Steakhouse

  莫爾頓牛排坊

  莫爾頓也是老牌的頂級牛排館之一,美國牛肉解禁之後開始供應美國Prime級別的牛排,更貼近純正的美式牛排館的定位。Prime級別的牛排也是黑安格斯牛種,級別在M4-5左右,渠道價格要高於同等級的澳洲牛排。

  從公斤的換算價格我們可以看出,Prime肉眼要賣到1700多1kg,真的讓人感嘆。我們也看到在莫爾頓有和牛級別的選擇,但只有西冷一種部位,沒有試過不確定級別,從他們家整體的價格定位來看,應該是入門級別的和牛,但價格達到了2600多1kg,即使算上切割損耗和熟成成本,比流通市場的純血9+都要翻2倍。

  莫爾頓同樣選擇了容易操作的溼式熟成來提升牛排風味,但仍然有排酸不到位的問題,但如果不是AB對比或者有大量牛排經驗的資深喫貨,可能並不容易察覺。

  莫爾頓的烹飪方式是明火,出品的內部熟度相對也比較均衡。

  Wolfgang's Steakhouse

  沃夫岡牛排館

  更具網紅氣質的一家牛排館,他們家的超大紅屋牛排Porterhouse被朋友圈、點評網站刷屏的概率非常高,但他們家被喫貨們吐槽的也不在少數。

  我們還是先來看下他們家的牛排菜單:

  所有的牛排都經過乾式熟成,這點要好評。雖然有一定程度的損耗,但能通過酶的作用讓肉質更軟嫩,脂肪更具風味。

  乾式熟成尤其對Porterhouse這種兩邊肉質有明顯差異,而對烹飪方式要求比較高的牛排提升更加明顯,軟嫩度的躍升能降低對火候的差異性要求。

  從牛排級別來講,全系使用了美國Prime級別的牛排和澳洲安格斯,可以說只能算中規中矩,作爲一家頂級扒房並沒有在食材上有碾壓性的優勢。

  烹飪方法上,沃夫岡的特製烤爐熱點溫度能達到1000攝氏度,表面溫度500-600度,360度的加熱方式能讓牛排每一面受熱更加均勻,表面迅速達到焦化。同樣上菜時烤盤溫度也超過200度,可以持續加熱牛排,保證在用餐全程中的牛排溫度。

  這家店開業初期口碑一直不錯,可慢慢的負面反饋越來越多,我相信Mr. Wolfgang從對標Peter Luger’s開始,理念還是品味絕對不會差,但問題往往出在執行。

  撇開服務態度、環境嘈雜等與牛肉品質無關的因素不說,醒肉時間不夠導致切肉時汁水橫流,肉的熟成標準不定,導致口味不穩定,很多人都反饋有發酸的問題。

  服務員的解釋是原本28天的乾式熟成變成40天,而且個人口味也有差異。40天的乾式熟成會比28天的損耗高很多,餐廳不太會有這種不計成本的方式而捨棄標準流程。

  所以說,執行層面還是會利用信息不對稱讓創始人的理念跑偏,真正懂肉的畢竟還是少數,這並不影響一大票網紅趨之若鶩的在店裏自拍打卡。

  我相信作爲頂級扒房,無論是從定位、選材、烹飪方式還是創立理念上都有其獨到之處。可作爲一家扒房的立身之本,最終還是在落在一塊牛排上。可能還是因爲國內真正懂牛肉的食客太少,大多數人都是跟風拍照分享。

  我也認可一家餐廳當然應該滿足人們的社交需求,食物本來就是人和人之間聯繫的橋樑,但我們首先應該關注的不應該還是食物本身嗎?

  P.K.

  比較

  我們分三張表從牛肉原材料成本本身的角度再來對比一下,其中沃夫岡全系和1515的個別牛排因爲採用了28天干式熟成,所以是扣除了損耗(按照30%計)的換算價格再進行比較會比較公平。

  Auatralia Angus Group

  

  澳洲安格斯組

  首先是澳洲安格斯組。我們默認頂級扒房至少都應該選用M3+級別的安格斯,這樣比較容易比較。安格斯級別的T骨來看, Wolfgang’s的超大Porterhouse性價比反而最高,因爲考慮了乾式熟成的損耗。

  菲力除了wolfgang’s的乾式熟成價格偏高以外,莫爾頓與1515價位持平。

  西冷莫爾頓的性價比最高,1515的非熟成與沃夫岡的乾式熟成價格基本一致。

  眼肉來說,莫爾頓的溼式熟成價格已經很接近沃夫岡的乾式熟成。

  US Prime Group

  美國Prime組

  再看美國安格斯組,只有沃夫岡和莫爾頓兩家供應,都是Prime級別。

  T骨確實是沃夫岡的強項,性價比高出不只一截,算上損耗更加如此。

  西冷和眼肉,如果算上沃夫岡乾式熟成的損耗,兩家的價格基本差不多,嚴格按照30%的比例,沃夫岡稍稍佔優一點。

  美國安格斯的Prime級別,按照澳洲評級標準,基本在M4-5的範圍,谷飼週期普遍要長一些,同一家餐廳的Prime所以比澳洲安格斯價格略高一些屬於正常範圍。

  Australia Wagyu Group

  澳洲和牛組

  和牛組除了可以忽略不計莫爾頓的一款西冷M5,基本只有1515和茹絲葵兩位選手。單從牛排的品質等級來說,即使US Prime達到了M4-5級別,但和牛從肉質上毫無疑問是硬生生上一個臺階的,濃郁奶香和細膩口感是安格斯難以實現的。

  茹絲葵毫無疑問在牛排等級的性價比方面,在四家頂級牛排館中稍勝一籌。如果能夠在排酸的品控上更加強一下,相信能夠贏得更多口碑。

  1515只有在乾式熟成的T骨計算了損耗後,價格有明顯優勢。而且他們家產品線的豐富程度上是碾壓式的,雖然M9全系基本都是真·土豪系列。1515自家的專業乾式熟成設備,以及對於牛肉等級產地的信息詳盡程度,是老饕非常樂意看到的。

  End

  種草

  其實在頂級扒房,僅就喫這一項來說,跟在家裏相比,原材料往往並不是最大的優勢,更大的優勢在於超高溫的煎扒設備上,動不動就超過800度的烹飪條件在家裏基本是無法達成的。前公司的Boss推薦過德國產的超高溫家用牛排爐,一臺也要千把美金,國內沒有賣也沒有售後,其實是很多牛肉愛好者夢寐以求的設備,這樣的高溫很容易在極短時間內就形成美拉德反應,烹飪時間越短,水分自然流失的越少(恆溫水浴法特例),自然牛排的口感更鮮嫩加多汁,跟表面的脆殼形成強烈的口感反差。

  就國內的喫貨羣體數量和如今代工廠的製造能力而言,達到80%效果應該不是難事。呼籲有心的廠家完全可以進行研發生產,相信會有相當大的市場。

  此外在食材上有心鑽研的玩家,相信都能找到比頂級扒房性價比更高的食材。不光是成本的高低,很多時候自己動手的樂趣是無法替代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