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应该是汉武帝政治生涯中最拿得出手的成绩单了,几乎是兵不血刃便彻底解决西汉初年以来尾大不掉的诸侯问题。

众所周知,西汉王朝初期采取的是一个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行政区划。因为汉高祖刘邦是从秦朝手里夺来的天下而建立的汉朝,而刘邦夺取天下后便深感秦朝之所以这么快历二世而亡是因为秦朝没有实行分封制,而改用郡县制。

因此在秦被攻打时并没有人能够举兵勤王,所以有感于此,他便大举分封同姓诸侯,并且给予他们很大的权利,因为他想到若是以后有其他异姓之人想推翻汉朝,那么,这些自家人便可群起而灭之。

但是别忘了,异姓人会觊觎皇位,自己家同姓的也会,因此汉初造成了诸侯王权利过重,与中央分权抗衡的局面。

汉初诸侯势力很大,几乎是占据西汉王朝的半壁江山。他们拥有相当独立的军事政治权力,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威胁很大。

“汉初全国共计54郡,朝廷直辖者不过15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汉初越1300余万人,王国编户180万,人口850余万”

于是,汉朝后来的皇帝便想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以保证中央的长治久安。进而有了汉景帝的削藩,但诸侯王也不是吃素的,削藩的直接结果是导致了“七国之乱”,可见,一刀切式的强制裁撤是行不通的,这样势必会引发诸侯的一致反对。

汉武帝吸取先帝削藩失败的教训,接受大臣主父偃的意见,推出了一个史上最厉害的阳谋,所谓的阳谋就是你明知这是个陷阱,你还非得往里跳。

这个史上最强阳谋便是——推恩令。

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这是一个赤裸裸的阳谋,基本无解。

因为原来的诸侯王是世袭制的,而且遵循着嫡长子继承的原则,封地财产由嫡长子一人继承,所以老诸侯王死后便是更年轻的拥有同样实力的下一任诸侯王。大部分时候,不会因为继承问题而发生内耗。可以万世一系,最大限度的保存封国实力。

而推恩令的主旨就在于诸侯把自己的封地财产除了分给其嫡长子外,还可以分给其他儿子。因此老诸侯王死后便是许多个实力不大的新诸侯王。然后父传子,子传孙,继续传下去,于是就会变成无数个小诸侯。

换句话说,只要是儿子,都有资格分家。这样一来,每一代,就会将诸侯国分割成几个小国。

所以不断分化后的诸侯国也必将会因为血缘的渐疏和利益的纠葛而分崩离析,最后无论哪一个单个诸侯国都无法同中央抗衡,那么这时候中央想要随便找几个借口慢慢废掉诸侯是轻而易举的。

这个道理诸侯都明白,但是他们无法反抗。因为如果不同意,那些次子、庶子就会联合闹起来,把自己搞掉。毕竟没有推恩令,他们只能碌碌一生,没有财产,也没有身份地位。如今却能拿到一大片封地和爵位,自己当家做主,岂不是大好事一件?

所以,如果诸侯们不照做,这些人会首先跳出来造反。

当初淮南王刘安因为不满推恩令想造反,结果被自己的孙子刘建举报了。

所以,对于诸侯来说,执行推恩令,至少自己能安度余生。如果不执行,估计要骨肉相残了。

由于“推恩令”的施行,诸侯们被不断分割,实力越来越弱。明明是陷阱可是别人还是会止不住往里跳,兵不血刃地解决诸侯王权利过大,威胁到中央的问题,汉武帝的推恩令真正堪称史上最强阳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