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應該是漢武帝政治生涯中最拿得出手的成績單了,幾乎是兵不血刃便徹底解決西漢初年以來尾大不掉的諸侯問題。

衆所周知,西漢王朝初期採取的是一個分封制和郡縣制並存的行政區劃。因爲漢高祖劉邦是從秦朝手裏奪來的天下而建立的漢朝,而劉邦奪取天下後便深感秦朝之所以這麼快歷二世而亡是因爲秦朝沒有實行分封制,而改用郡縣制。

因此在秦被攻打時並沒有人能夠舉兵勤王,所以有感於此,他便大舉分封同姓諸侯,並且給予他們很大的權利,因爲他想到若是以後有其他異姓之人想推翻漢朝,那麼,這些自家人便可羣起而滅之。

但是別忘了,異姓人會覬覦皇位,自己家同姓的也會,因此漢初造成了諸侯王權利過重,與中央分權抗衡的局面。

漢初諸侯勢力很大,幾乎是佔據西漢王朝的半壁江山。他們擁有相當獨立的軍事政治權力,對於西漢王朝的統治威脅很大。

“漢初全國共計54郡,朝廷直轄者不過15郡,諸侯王國就佔近40郡;漢初越1300餘萬人,王國編戶180萬,人口850餘萬”

於是,漢朝後來的皇帝便想削弱諸侯王的勢力,以保證中央的長治久安。進而有了漢景帝的削藩,但諸侯王也不是喫素的,削藩的直接結果是導致了“七國之亂”,可見,一刀切式的強制裁撤是行不通的,這樣勢必會引發諸侯的一致反對。

漢武帝吸取先帝削藩失敗的教訓,接受大臣主父偃的意見,推出了一個史上最厲害的陽謀,所謂的陽謀就是你明知這是個陷阱,你還非得往裏跳。

這個史上最強陽謀便是——推恩令。

武帝“用主父偃謀,令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漢爲定製封號,轍別屬漢郡。漢有厚恩,而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這是一個赤裸裸的陽謀,基本無解。

因爲原來的諸侯王是世襲制的,而且遵循着嫡長子繼承的原則,封地財產由嫡長子一人繼承,所以老諸侯王死後便是更年輕的擁有同樣實力的下一任諸侯王。大部分時候,不會因爲繼承問題而發生內耗。可以萬世一系,最大限度的保存封國實力。

而推恩令的主旨就在於諸侯把自己的封地財產除了分給其嫡長子外,還可以分給其他兒子。因此老諸侯王死後便是許多個實力不大的新諸侯王。然後父傳子,子傳孫,繼續傳下去,於是就會變成無數個小諸侯。

換句話說,只要是兒子,都有資格分家。這樣一來,每一代,就會將諸侯國分割成幾個小國。

所以不斷分化後的諸侯國也必將會因爲血緣的漸疏和利益的糾葛而分崩離析,最後無論哪一個單個諸侯國都無法同中央抗衡,那麼這時候中央想要隨便找幾個藉口慢慢廢掉諸侯是輕而易舉的。

這個道理諸侯都明白,但是他們無法反抗。因爲如果不同意,那些次子、庶子就會聯合鬧起來,把自己搞掉。畢竟沒有推恩令,他們只能碌碌一生,沒有財產,也沒有身份地位。如今卻能拿到一大片封地和爵位,自己當家做主,豈不是大好事一件?

所以,如果諸侯們不照做,這些人會首先跳出來造反。

當初淮南王劉安因爲不滿推恩令想造反,結果被自己的孫子劉建舉報了。

所以,對於諸侯來說,執行推恩令,至少自己能安度餘生。如果不執行,估計要骨肉相殘了。

由於“推恩令”的施行,諸侯們被不斷分割,實力越來越弱。明明是陷阱可是別人還是會止不住往裏跳,兵不血刃地解決諸侯王權利過大,威脅到中央的問題,漢武帝的推恩令真正堪稱史上最強陽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