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國,人們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事死如事生,事亡如存”。這就是人們熟悉的“事死如事生”。它主要被統治階級使用。所以古代人把大量的隨葬品帶到地下。皇帝甚至從登基的那一刻就開始建造墳墓,甚至把國家的大部分財政收入花在建造墳墓上。


豐富的隨葬品將不可避免地吸引盜墓賊。曹操、董卓等人都是古代著名的盜墓者,更不用說無數未知的盜墓者了。爲了讓靈魂在死後安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曾呼籲薄葬。“從今開始,宜自上導下,悉爲薄葬。”


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唐代皇陵中所有的隨葬品都是豪華的,“關中十八墓”都被洗劫一空,除了幹墓,“韜在鎮上待了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被發現,並取取其所藏金寶。”在溫韜發掘的唐陵中,李世民的昭陵最爲豪華。


“昭陵是最堅固的,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間是一張普通的牀,東、西兩個隔間排列着石牀,牀上的石函是一個鐵盒,裏面裝着前世圖書。時鐘,紙和墨水,筆跡如新。韜道知道了這件事,遂傳民間。”


在李世民去世之前,李世民就已經想到,當他把這麼多陪葬品埋在地下時,肯定會召來盜墓賊。所以他決定想辦法玩文字遊戲。昭陵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合葬墓。長孫皇后先被埋在其中。


李世民在給長孫皇后的題寫碑文中寫道:“王者以天下爲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爲己有……庶幾奸盜息心,存沒無累。"

此地無銀三百兩。不說倒好,一說所有人都知道昭陵埋藏着許多財寶,成了全天下人笑柄。儘管長孫皇后死前曾囑咐李世民葬禮應該簡單,因山而葬就行。而李世民完全視而不見,這種挖山開鑿石窟的方式,工作量太大。


昭陵位於陝西省禮泉縣九嵕山,距西安70公里。昭陵的建築佈局是根據長安城設計的。當時,整個墓地周長60公里,佔地200平方公里,共有180多座陪葬墓。它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帝王陵墓,被稱爲“天下名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