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经过“神探”系列影视剧的神化或戏说,大唐名相狄仁杰成了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历史人物了。
说起来,“狄”这个姓的人在历史上显名的并不多,北宋名将狄青算一个。
魏晋以降,主流社会尊崇门第、讲究血统,众高门望族竞相标榜矜夸,乃至流俗成风。
狄青为草根出身,功成名就后,有人劝他排家谱时,尽量往狄仁杰身上靠。
狄青不肯乱认祖宗,断然拒绝,可谓磊落男儿,英雄本色。
在这方面,反而狄仁杰有些不厚道。
狄仁杰出自天水狄氏,属于汉化羌人,对于自己的“夷狄”身份引以为耻,巧妙地调整了自己的族谱,称自己的狄氏源于姬姓——周成王的同母弟孝伯因封于狄城(今甘肃临洮),因而先祖辈出现了许多历史名人,有鲁国大夫狄□弥,有古贤人狄仪,有孔子弟子卫国人狄黑,还有汉时有博士狄山。
这里,特别讲讲博士狄山的故事。
学过中学历史的人都知道,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了中国专制王朝的官学,倍受尊崇。
秦汉时期,博士虽然是一种虚职,没有实权,官秩也只有六百石,但属于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的专家,可以出席御前会议,参与国家决策。在儒家地位大大提高后,博士在朝廷事务上的话语权更高,可以占据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尽情放飞自我。
中国历史四大著名帝王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作为四大帝王之一的汉武帝,个性非常鲜明突出,司马迁指责他好大喜功、刻薄寡恩、冷酷无情。但却让我们感觉到他是个直肠汉子,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喜欢绕弯,认死理,认准了的事儿就铆足劲去干,不啰嗦,干脆直接。
匈奴人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是中国边患制造者,在中国边境杀人放火、剽掠打劫,但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没能予以有效的打击和抑制。西汉立国,汉高祖不信邪,亲率四十万大军出征,结果在白登被围,差点丢掉性命。从此只能忍气吞声,给匈奴人送财物、送女人,破财消灾,美其名曰:和亲。
到了直肠汉子汉武帝这儿,汉武帝仗着文帝、景帝积蓄下来的丰厚家底,跟匈奴人死磕上了。
汉军与匈奴人多番大战,战果最盛是在元狩四年(公元119年)。
这年,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十万大军出塞,共消灭匈奴兵众八九万。
匈奴损失了三分之二的有生力量,元气大伤,不仅丧失了大规模入寇汉朝的能力,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匈奴人哀伤无限地唱:“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失我嫁妇无颜色。”
这种情况下,匈奴伊稚斜单于摆出低姿态向是向汉朝请求和亲。
时任丞相长史的任敞向汉武帝建议:“匈奴遭遇惨败,处境艰难,应该借这一时机对其实施威迫,让其成为大汉属国,到边界请求朝拜。”
老实说,虽然汉朝在漠北之战中取得大胜,但十来年的连续用兵,国库耗得七七八八了,威迫,是不错的主意。
汉武帝于是派任敞出使匈奴,向匈奴单于施威,让其臣服大汉王朝。
哪承想,匈奴单于是个横惯了的主,听了任敞的话,一口气没憋住,雷霆大怒,扣留了任敞,让汉武帝示威。
按照汉武帝的脾气,那就是:不服就打,打到你服!
但是,漠北大战前,“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战后班师入塞时,马匹只剩下不到三万。
这个时候,汉军并无“绝幕”追击匈奴的能力。
那么,对于这些不识好歹的匈奴人,该怎么办呢?
汉武帝召开了御前会议,商讨对策。
狄仁杰的“祖宗”博士狄山出风头的时候到了,他出列扬起声音,大谈特谈起和匈奴和亲的好处来了。
他说:“兵凶战危,边衅不可轻启。高祖皇帝想要讨伐匈奴,结果被围困在平城,于是与匈奴和亲。惠帝与高后时期,天下太平安定,等到了文帝时,又要发动对匈战事,天下骚动,百姓苦于战争。景帝之时,因为吴楚七国叛乱,他每天往返于皇宫与太后东宫之间。等到叛乱被平定,景帝始终不谈论军事,天下也因此富裕充实。自从陛下大力发兵攻打匈奴,国中因此而财力物力空虚,边地因此困顿贫穷。由此来看,武力迫使不如和亲。”
汉武帝平生厌恶和亲,却不动声色,扭头问自己的亲信、御史大夫张汤:“你对狄博士的观点怎么看?”
张汤回答:“不过是无知愚蠢的儒生之见。”
正沉醉于夸夸其谈的的狄山听了,勃然大怒,应声道:“我是愚忠,你张汤却是诈忠。你屡兴大狱,陷害淮南王、江都王,离间皇帝与诸侯的骨肉关系,罪该当诛……”
汉武帝听不下去了,打断狄山的话,对他说:“我若派先生去担任一郡的太守,你能否团结好匈奴人,让他们不要入寇?”
狄山想都不想,摇头说:“不能!”
汉武帝:“那一县呢?”
狄山还是摇头,说:“不能!”
汉武帝杀气大盛,问:“那么一个要塞呢?”
狄山猛然惊醒过来,知道再说“不能”自己的脑袋就要掉了,赶紧硬着头皮回答:“我能!”
汉武帝不再跟他废话,派人送他前往边地,让他在要塞上用儒家的道理说服教育好匈奴人,让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匈奴人要的是真金白银,还有奴隶和女人,哪会听从狄山的啰嗦?
几个月之后,匈奴人呼啸而来,攻陷了边地多个要塞,砍下狄山的脑袋,呼啸而去。
这样,朝中的反战声音没有了,匈奴与汉朝和亲的事也黄了。
汉武一朝也只好对匈奴人采取了战争政策。
最终,在汉军的持续打击之下分,匈奴人只好认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