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部落,名商,商生活在黃河下游,畜牧業異常發達,到了湯這代,已經成爲了一個強大的部落。雖然湯的部落足夠強大,但是相比於夏朝幾百年的積累,依然是小巫見大巫,以卵擊石。

那爲什麼最後湯卻能推翻有百年根基的夏王朝,建立商王朝?無非有兩點。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1.得民心者得天下。

夏桀(ji é)作爲夏王朝的君主,不施行仁愛,反而荒淫無度。傳聞夏桀的飲食就需要數百人伺候,又喜愛喝酒,只要酒有一點瑕疵,就將釀酒者斬首,又建造宮殿,花費數年,勞民傷財,使百姓受盡苦難。

除此以外,親小人,遠賢臣。大臣關龍逄是個忠臣,看見君主如此荒唐,就常警告小人,讓其不要迷惑君主,同時讓君主進言,結果夏桀沒有聽從逆言,反而殺掉了他。百姓悲痛不已,恨透了君主,巴不得和他同歸於盡。

反觀湯,在得知忠臣被殺之後,沒有人感爲之說話的情況下,前去進言,惹怒夏桀,被下入監獄,不久釋放。真正讓百姓都明曉湯的德行的是由於一張網。湯在路上看見捕鳥人,四面圍網,接得這種捕鳥方式太過殘忍,於是撤掉三網,說願意向東飛的就向東飛,願意向西飛的就向西飛,願意向上飛的就向上飛,願意留着網中的就留在網中。湯的這段話被傳了出去,百姓都覺得湯是真正的仁慈,對鳥尚且如此,何況是對人呢?得到了百姓的支持。爲之後一揮手,百夫應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爲政之道,唯在人才。

2.任人唯賢。湯任人看重才能,後有三顧茅廬,前有湯三請伊尹。伊尹是湯妻子陪嫁過來的奴隸,伊尹有才幹,爲了讓湯見他,他炒菜一會放鹽一會不放鹽,果然湯感到奇怪,跑來問他於是他把治國的道理同放不放鹽相結合來講,最終說服了湯,提拔伊尹做助手。在之後的時期,伊尹看清局勢,給湯出了很多主意,就比如湯問伊尹該什麼時候討伐夏桀,伊尹告訴他,先不朝貢試探,最後在最好的時候及時提醒湯攻夏桀,夏軍潰不成軍,一敗塗地,伊尹最終幫助湯奪取天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