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聊这个话题,我在馆里也经常跟弟子们探讨这事,今天借着“今日头条”平台,跟大家再“老生常谈”。

如果传统武术也“与时俱进”、“不断进化”,引进了拳击的拳、泰拳的踢,学了现代搏击的训练模式,哪还是中国传统武术吗?还能算是中国功夫吗?

图片拍自“南京原本截拳道馆”

上世界八十年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风靡大江南北,后来刘德华还翻唱过,“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有一个比喻经常用,我喜欢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明问题。比如解放前,你穿的是洋装,扛的是洋枪,但是只要你保卫的是中国领土,你就是中国军人。说到这里大家大致明白了吧,传统武术是不可能像“化石”一样完整的标本存在,人在变,拳肯定在变,就像我常说的,老拳是老人编的,新拳是新人编的。抛开我们从技术上吸收域外武技,我们在训练器械上也是“与时俱进”的,沙包都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包括护具等。训练模式不可能不受现代体育的影响,因为人是社会人,接受外在信息是必然,受同化也是理所当然。其实我们的老祖宗也是受练功经验的影响来改进自己掌握的技术,或者受当下的其他拳种影响来改变自己的拳法。就像叶问宗师(问公),问公的拳法改变,是因为地域变化,他的师父师公在内地传播的方法在香港受到了限制,只能因地制宜,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就是小范围的传承变成了一定规模的传播。李小龙师祖的截拳道也是,他在香港实用的招数,到了美国受挫,改变是唯一出路,变则通,通则达,但是不管怎么改,都是中国功夫。为什么?因为不管是学习到了拳击的拳,还是吸收了泰拳的腿,还是用了现代搏击的训练模式,或者用来现代工业制造的器械,只要捍卫的是中国功夫的荣誉,你的功夫就是中国功夫,我们要有这个自信,不能打击自己“传统武术”的“不断进化”。就像泰拳,传统泰拳和今天的泰拳的区别非常大,大量吸收了拳击的拳法,几乎是全盘,但是泰国人还是称现代泰拳为泰拳,并没有把这个改进的体系剔除除泰拳的范畴,这就是民族的自信,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外来文化只能提升本民族文化的接地气,但是改变不了本民族文化的基因,这种“自己的是自己的,别人的也是自己的”的强大内心的自信,我们传统武术人也应该有。景德镇用了现代的“电炉”,烧出来的就不是瓷器了吗?就不是中国瓷器了吗?

图片拍自“南京张安邦工作室”

去讨论这些武术属性的往往是不怎么打拳的居多,理论头头是道,但是真下场子练练,未必拿得出手,动手见真章。我们没有必要去纠结字眼,就像我们每天享用的空气和水,我们只要用干净的就行了,没必要去纠结水是什么?空气是什么?也没多少人说的清楚,说的清楚也没有改变你得到的空气和水,生命需要的就是这些。还有一个就像手表,你会看时间就成了,没必要搞清楚时针秒针分针背后的罗盘的齿轮的旋转,制作的工艺,产地的归属,甚至那个制表名家的作品,这些和手表的原始功能而言,无关紧要。这些都是附属知识,不是必考的,但是非要纠结产地、制作工艺的人,搞清楚了产地,搞清楚了制作工艺,反而还不会看时间,这就得不偿失了,武术界恰恰很多人再犯这个错误,很多人不就是除了不能练、不能打,什么都懂了吗?票友而已。

图片拍自‘南京原本截拳道馆’

这里谈到票友,我是向往“票友”的状态,他们是享受武术,这也是我以后的追求,不练、不打、不求甚解,却也其乐无穷,这是我人到中年,迈向中老年的,会偷懒了,当个打发时间的工具,而非纯粹的学术追求或吃饭谋生的工具。

七七八八,写了这么多,也是有感而发,都是手打,错字病句请多多包涵。我是张安邦,希望通过“今日头条”跟大家多多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