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可以確認的是蚊子通過叮咬艾滋病患者後是有可能攜帶艾滋病病毒的,那攜帶病毒的蚊子是否還能通過叮咬方式把病毒傳播給健康人呢?

我們先來看3組研究案例

1. 從流行病學的角度調查發現,雖然在各年齡段的人羣中都曾出現被蚊子叮咬後染上蟲媒疾病的案例。但艾滋病比較特殊,它和其他病毒的病原體不同,必須在人類白血球中才能存活。並且需要以白血球作爲載體在滿足一定量的條件下才能實現病毒的傳播。所以通過蚊蟲叮咬在一般情況下是無法滿足艾滋病傳播的前提條件的。

2. 從蚊子的生活史來看,它在一個人身上充分吸取血液後,很少會在短時間內再去叮咬另一個人。所以就算它之前已經吸取了艾滋病人的血液,艾滋病的病毒在蚊子體內不僅不會大量複製還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死亡。另外蚊子的口器上如果還殘留有艾滋病人的血液,那也不必多慮,因爲艾滋病毒是無法在空氣中保持活性的,所以自然無法通過二次叮咬再次將病毒傳播給健康人。

3.爲了充分證實所有的設想,科學家還曾把動物界唯一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黑猩猩作爲實驗對象關在籠中,讓攜帶有艾滋病病毒的不同品種的蚊子進行吸血以確定蚊蟲叮咬是否可以成爲艾滋病傳播的途徑之一。後來實驗證明,蚊子在叮咬過程中除了會吸血還會吐出含有抗凝血劑的唾液。但即使這樣,蚊子的吸血量依舊無法達到致病所需的含量。

所以從以上各個角度已經充分證明了通過蚊子叮咬並不會被傳染艾滋病。

雖然蚊蟲叮咬會傳播艾滋病的言論已經被打破,但被蚊子咬後會威脅到健康的問題依舊存在,比如:乙型腦炎、登革熱、瘧疾等都是蚊子容易引起的健康危機。相比成人細皮嫩肉的兒童有時可能更容易受到蚊子的“青睞”,

一些由於蚊蟲叮咬的過敏症狀也時常能在孩子身上發生:

1. 蟲咬性皮炎:一般在夜晚只感覺有蚊子在耳邊飛來飛去,等到第二天醒過來才發現臉上手上已經長滿了包。

2. 血管性水腫:血管性水腫屬於比較嚴重的過敏性反應,一般蚊子咬在哪個部位,哪個部位當天就會腫的像饅頭一般大小。

3. 蕁麻疹樣苔蘚:通常在手上或腳上只被叮了一下,但由於過敏原因就會形成一串二三十個相同大小的包。

那爲了避免兒童被蚊蟲叮咬可以使用哪些產品呢?

目前被全世界公認有驅蚊效果的物質只有避蚊胺(DEET)和派卡瑞丁(Picaridin),但避蚊胺曾在上個世紀通過一些動物實驗發現它帶有神經毒,過量使用後會對大腦造成損傷,所以也曾被外界無限擴大了它的毒性。但有意思的是至今還沒有發現人體在塗抹避蚊胺後出現中毒的案例。但爲了安全起見對於有兒童的家庭避免孩子誤食情況的出現可以把帶有避蚊胺的驅蚊劑擺放在孩子無法觸及的地方或是乾脆用「天然驅蚊水」給孩子使用比較好。

自己在家就能做的天然驅蚊水

爲了達到防蚊效果同時儘量讓孩子們避免接觸到人造化學物,我們可以在家中把生薑榨汁和搗碎的維生素B2混合後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搖勻裝入噴瓶中,每次需要用時均勻噴在孩子手臂或腿上就能起到一定的驅蚊效果。

從80年代開始直到現在人們對於艾滋病的恐懼已經逐漸趨於理性化。越來越多的人也能夠正確看待它和我們人類的關係,也漸漸願意去包容和接納這些被病魔折磨着的艾滋病患者。我們也始終相信,在醫學技術不斷進步的前提下,艾滋病的產生、傳播途徑、防範措施以及治癒的方法一定會越來越清晰。而人類也一定會有可以坦然面對所有未知、已知疾病的那一天!

感謝邀請,本內容由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特別提供。精彩有限,“擦肩”無限,不想迷路,記得關注喔~作者每天將根據時下最熱健康養生話題輸出內容,希望用每個人都感興趣的方式普及健康新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