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截至4月30日,2019年年報披露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各個上市公司板塊中,醫藥行業的銷售費用獨樹一幟,wind數據顯示,323家A股上市藥企發佈了2019年年報,整體銷售費用總和爲2873.47億元,相比2018年增長302億元。

銷售費用奪得前三名的依次爲上海醫藥復星醫藥恆瑞醫藥,銷售費用明細中佔比最高的分別爲市場推廣及廣告成本、市場費用、學術推廣創新藥專業化平臺建設等市場費用,佔比分別爲43.55%、76.58%、88.29%。

上海醫藥、復星、恆瑞奪得前三

根據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統計,銷售費用奪得前三名的依次爲上海醫藥、復星醫藥、恆瑞醫藥,其中上海醫藥是唯一破百億的上市藥企,達到128.56億元,同比增長16.26%。復星醫藥和恆瑞醫藥分別爲98.47億元和85.2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6.01%和31.87%。

除此之外,銷售費用超50億元的共8家公司,還包括步長製藥、科倫藥業、華潤三九、白雲山和華東醫藥。銷售費用超10億元的一共72家公司。

銷售費用受到營收結構、銷售模式、規模大小等衆多因素的影響。上海醫藥營業收入主要以分銷爲主,營收佔比87.04%;復星醫藥營業收入主要以藥品製造與研發爲主,營收佔比76.14%;恆瑞醫藥營業收入幾乎全部爲醫藥製造業,主要爲創新藥領域。

從銷售費用率來看,剔除百奧泰的話,銷售費用率前三名分別爲翰宇藥業、國農科技和未名醫藥,分別爲96.48%、76.77%和69.15%,佔比超50%的共33家公司,不包括上海醫藥、復星醫藥和恆瑞醫藥。

從銷售費用增速來看,保持增長的爲248家,下滑的爲73家(不包括百奧泰、澤璟製藥)。增速最高的爲盈康生命,達到544.64%,超過200%增速的還包括ST百花、吉藥控股、大博醫療,超過50%增速的爲26家公司;降幅最高的爲國農科技,達到69.32%,降幅超過50%的一共4家,還包括國際醫學、金陵藥業、德展健康。

恆瑞醫藥捲入行賄案

如此高昂的銷售費用都流向了哪裏了呢?任澤平曾在2018年發佈研報《揭開中國藥企銷售費用畸高之謎》中表示,中國藥企銷售費用存在六大流向,並進行三次利益重新分配,且醫生回扣佔比超過一半。六大流向:公關招標機構費用、公關醫院相關負責人費用、醫生回扣、醫藥代表提成、逃稅洗錢(過票)成本、統方費用。三次利益重新分配:招標環節、醫院採購環節和處方銷售環節。

查看2019年銷售費用前三名的明細,上海醫藥、復星醫藥、恆瑞醫藥銷售費用中佔比最高的爲市場推廣及廣告成本、市場費用、學術推廣創新藥專業化平臺建設等市場費用,佔比分別爲43.55%、76.58%、88.29%。此外,三家公司的差旅和會議費用佔比分別爲10.59%、2.48%、10.66%。

從銷售費用來看,上市藥企是最捨得花錢的,而這些錢有沒有經過包裝、花的透不透明單從銷售費用籠統的明細劃分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

醫藥的銷售終端主要包括公立醫院、零售藥店及基層醫院,而公立醫院的市佔率高達70%,因此拿下公立醫院是保證銷量的重中之重,而公立醫院的藥品銷售主要以處方藥爲主,手握處方權的醫生擁有開藥的主動權,所以也是藥企爭相行賄的對象。這一現象也受到相關部門的關注,2019年財政部對77家藥企開展會計信息質量專項檢查,其中包括上海醫藥、復星醫藥、恆瑞醫藥、步長製藥、華潤三九等知名A股公司,檢查重點也主要集中在費用、成本、收入真實性上。

銷售費用的去向或許可以從近期“醫藥一哥”恆瑞醫藥的行賄案件中找到答案。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2016年至2019年期間,恆瑞醫藥旗下公司江蘇新晨醫藥有限公司銷售代表徐某、浙南區域經理孫某及浙贛大區經理紀某分別送給雷李培20萬元、20萬元、0.8萬元。在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間,新晨醫藥銷售代表徐某和葉某送給雷李培回扣款236萬元,雷李培收受後將部分回扣上交麻醉科,剩餘部分歸個人所有。雷李培被判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7年,並處罰金人民幣80萬元,其違法所得人民幣3314828元,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5月13日,恆瑞醫藥發佈公告稱,就前段時間浙江省麗水市中心醫院原麻醉科主任雷李培受賄案做出澄清。恆瑞醫藥表示,該案件是子公司員工個人行爲,嚴重違反了公司管理制度。目前,相關人員已離職,子公司責任領導已被調離崗位。公司及公司董事、監事、高管不存在違法違規行爲,目前不存在相關訴訟。

而這只是上市藥企搶奪銷售終端的一個縮影,這些動輒幾十萬、幾百萬的賄賂支出最終肯定不能明目張膽的記賬,大多數隱藏在差旅費以及學術推廣費等明細科目,而大大小小的學術研討會本身就是行賄的溫牀,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何藥企大多熱衷於開學術推廣會,差旅費爲何居高不下。值得一提得是,此前陷入“捐款門”的步長製藥2019年銷售費用排名第四,步長製藥在2018年舉辦了19000次市場活動、23000餘次市場調研、20000餘場學術交流活動。

醫療改革在路上

自2015年開始,國務院、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藥監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藥品研發創新的政策,開啓了醫藥行業的新時代。隨着醫藥政策的創新導向,越來越多的上市藥企拋棄盈利能力較低的仿製藥,轉而投向高毛利的創新藥,打開藍海市場的同時,也避免了同質化產品競爭而導致的大額銷售費用支出。

2017年1月,國家衛計委發佈了藥品流通領域“兩票制”的實施方案。兩票制是指藥品從出廠到進入終端醫院,只能開具兩次發票,即藥品生產企業將藥品銷售給配送經銷商開具一次發票,配送經銷商將藥品銷售給醫院再開具一次發票。這就通過壓縮藥品流通環節,減少了中間商賺差價,從而降低藥品價格。

藥品集中採購有利於降低藥品價格,破除公立醫院以藥養醫的不合理機制,從而減輕羣衆用藥負擔。與此同時,也能有效遏制藥品購銷領域的腐敗,推動藥品生產流通企業的整合重組,從而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

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印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方案的通知》,選擇了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瀋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11個城市,作爲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的試點;2019年9月,聯合採購辦公室在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發佈《聯盟地區藥品集中採購文件》,在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城市及已跟進落實省份執行集中採購結果的基礎上,國家組織相關地區形成聯盟,依法合規開展跨區域聯盟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國家帶量採購擴面正式啓動;2019年12月29日,《全國藥品集中採購文件(GY-YD2019-2)》發佈,意味着第二輪國家帶量採購正式拉開序幕。截止2020年3月,第三輪帶量採購工作已經開始進行。(文/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小飛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