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中國的疫情已經初步得到控制,但是疫情未來可能"常態化"已經有所預期。作爲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近年來備受重視。疫情之下,170個地市,累計發放190多億,這是全國各地消費券發放的最新成績單。

而百億級的政府刺激政策之下,消費券槓桿效應究竟如何?後續這一政策該向何處去?今日,在人民政協報主辦的"望兩會 消費券成數字化抓手 助理小店抗議新生"雲論壇中,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就消費券究竟應該如何發展進行討論。

實際上,消費券在此前兩個月中的確帶動了一波消費。螞蟻集團CEO胡曉明表示,3月份以來,全國有超過100個城市通過支付寶發放數字消費券,平均"槓桿效應"超過8倍,最高達到15倍也就是每1元支付寶消費券直接拉動8元消費。

多位政協委員在雲論壇中建議,未來應該進一步加大消費券的推廣,讓更多的人使用消費券,從而帶動經濟的增長。不過,也有委員表示,消費券也應該完善頂層設計,升級現有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五一期間爲例,各地發放的消費券在此次小長假期間更是發揮了拉動經濟的作用。在消費拉昇之下,白酒股等多個消費品板塊在此前均有所上漲。

槓桿效應超8倍?政協委員建議加大消費券力度

消費作爲拉動經濟發展的三架馬車之一,一直以來都是刺激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而在疫情期間,消費券的使用也切實地讓各地政府感受到了經濟的復甦。

支付寶數據顯示,數字消費券有效帶動了量大面廣的小店經濟回暖。五一小長假,僅4月30日當天就有30多個城市同時在支付寶發放消費券。在消費券和五一小長假的雙重刺激下,有800萬小店今年的收入已全面超過去年同期。

值得注意的是,與現金補貼和普通消費券不同的是,數字消費券通過支付寶實現定向支付,不僅大幅降低了發放和核銷的成本,更能確保全部流入實體經濟,精準拉動消費。

全國政協委員、中投公司原副董事長屠光紹在雲論壇上表示,消費券起到的作用需要政府、商家、線上平臺和消費者等四個方面形成合力,最終才能實現發放消費券拉動經濟的目的。而下一步,消費券發放時間可以更長、力度可以更大、受益面可以更廣,設計上可以更完善。

對於消費券對小店經濟的幫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非常認可,他進一步建議,今後消費券的重點應該放在幫扶小店,這對於穩住就業和民生有非常大的作用。建議針對小店,發小店專項消費券、定向消費券,精準扶持,額度不宜太大。

此外,胡曉明也現場呼籲,把消費券從短期的應急手段轉爲長期的政策槓桿,政府主導、平臺運營、多方參與,讓消費券成爲下一步復工復產、拉動消費的核心措施。

不能只靠政府財政?政協委員建議消費券模式升級

雖然當下中國疫情已經初步得到控制,但中國也必須做好"疫情常態化"的準備。在這樣的背景下,長期靠政府財政發放消費券並不現實。在雲論壇上,也有政協委員建議,消費券模式在下一階段應該有所升級。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爲,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後續靠政府補貼發放消費券具有不確定性。

"下一輪發放消費券的模式可能要有所升級。"鄭秉文表示,從長遠來看,下一階段可以向單位+平臺發放、商家補貼+平臺發放、平臺參與+平臺發放等形式進行,拉動消費。此外,未來發放對象也有很大升級空間,應瞄準弱勢羣體制定、發放消費券。

對於長期發放消費券,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也特別提醒,消費券的發放要注意發放對象,體現公平正義,發放種類也要體現細分多樣。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呼籲政府和互聯網平臺聯合更多的學者進行廣泛研究,幫助消費券的政策設計和制定。

此外,胡曉明透露,支付寶會把消費券作爲長期的工作,推動中國消費的復甦、經濟的增長。同時,支付寶也正在實踐把中國數字經濟包括消費券的做法分享到亞洲其他地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