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不能否認評委的評審眼光,他們在評審時不會僅僅因爲形式感強烈、字體醜拙、墨色對比強烈就能把作品留下,實際上,在考慮上述要素的基礎上,評委會把書家的基本能力和對傳統書法理解能力作爲一個重要的考察要求,這種傳統書法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古意的考察。這是因爲他每次送展作品時,都在思考如何適應當代書法展覽的展廳效果,可以說他的書法作品是針對性的、量體裁衣式的打造出來的,由此,他的楷、隸、行、草多體作品多次獲得過全國性的書法比賽,幾乎是次次入展獲獎。

每一個時代的書法都有它的書法風格,魏晉時期的書法風格突出表現在“魏晉風度”上,唐代書法雖以法度著稱,但它的書法風格與大唐盛世一樣,有“大唐之雄風”,那麼,書法在當代,也有它的藝術風格,這裏說的“藝術”風格,就是說,書法在當代已經不是以前那樣單純地用文字、結構、章法等來表現它的風格與精神了。關於書法的藝術性,在當代主要是指書法在繼承的基礎上,用強烈的形式感實現其藝術性。

當代書法展覽有它自身的特點,比如展廳效果,在舉辦書法展覽時,將收集到的作品集中於某個展廳,這就需要視覺效果,這種展廳效果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所沒有的,應該說,它是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書法評審時由於時空關係的因素,就給送展作品也相應地提出了要求。如果適應展廳效果,從而在書法比賽中勝出,也是書法愛好者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曾憲良是湖南的一位書法家,也是很有頭腦、善於思考的書家,爲什麼這麼說?這是因爲他每次送展作品時,都在思考如何適應當代書法展覽的展廳效果,可以說他的書法作品是針對性的、量體裁衣式的打造出來的,由此,他的楷、隸、行、草多體作品多次獲得過全國性的書法比賽,幾乎是次次入展獲獎。先後全國第二屆隸書展提名獎、第三屆齊白石藝術節全國書法展最高獎、“祭侄文稿杯”全國書法展最高獎。全國第二屆行書展獲評委提名點評。入展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第四屆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第四屆草書展、全國第二屆大字展、全國文質兼美優秀基層書法家成果彙報展等重要展覽二十餘次。

那麼,他是如何“打造”自己的書法作品而獲得成功呢?

注重形式感

展廳效果需要強烈的作品形式感,形式感就好像“鶴立雞羣”一樣的與衆不同,讓評委有看上一眼就能認定“留下”的衝動。曾憲良在創作書法作品時,往往把形式感作爲第一要考慮的因素,從字法、墨法、內容等多方面全方位進行綜合考慮。當代書法的形式感還表現在矛盾的對立和統一性上,“製造了矛盾還要合理地解決矛盾。”在他的大字作品中,不論是隸書還是楷書,都時刻表現出字的大小、線條的粗細、墨色的濃淡關係上,並使這些關係對比的更加強烈。

字的美與醜

很多書法愛好者經常會說這麼一句話:如果把王羲之的字照搬上去,或讓王羲之本人寫一幅作品也不一定能入展。這句話表明了兩個道理:一是王羲之的字很美,是大家普遍認可的,二是當代書法展覽不需要王羲之那樣美的字。既然是這樣,曾憲良就乾脆寫“醜書”,他的大字醜書正好適合展廳效果和評委眼光,因此,他的隸書作品往往是提取了西漢隸書的姿態之美,樸拙險絕,自然質平,而行書採用趙之歉的行書字體,往往是屢試不爽。

墨色大對比

當代書法是藝術性的時代,我們不能沿用以前的傳統思想來參加書法比賽,如果不能適應這個要求,那麼所投稿件也就石沉大海了。曾憲良在他的作品中,幾乎次次都把墨色的渲染、對比“製作”得十分到位,甚至是誇張,不僅適應了展廳效果的需要,而且很能吸引評委的眼球,我們不能不說這是他的聰明之處。在墨色的實現上,他大膽採用漲墨的方法,使其產生出出人意料的視覺效果,同時與後面的枯墨形成反差對比,使書法的藝術性表現得更加突出。

來點古意

我們不能否認評委的評審眼光,他們在評審時不會僅僅因爲形式感強烈、字體醜拙、墨色對比強烈就能把作品留下,實際上,在考慮上述要素的基礎上,評委會把書家的基本能力和對傳統書法理解能力作爲一個重要的考察要求,這種傳統書法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古意的考察。曾憲良在他的書法作品中,往往會把書體向“上”靠上一個層次,這裏的“上”是指書法的演變史中所承接的梯次關係,例如他在寫楷書時,不是單單寫唐楷或魏碑,而是楷書中又有隸意,隸書中還有篆意,這樣的話就能極大地提升書法的古質水平,從而真正地打動評委,增加入展機會。

總的來說,書法比賽並不是比拼誰的字寫得好,誰的形式感強不強,它是對一個人書寫水平、認知能力、應變能力的綜合考量,曾憲良在這一方面做到了,做好了,他的入展獲獎的機率也就大了,是值得書法愛好者去思考和學習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