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在香港影坛有女演员舒淇,也有男导演舒琪,名字音同字不同。


却不知道还有两个罗文,音字都一样,不过一个在歌坛叱咤风云,一个在影坛辛勤耕耘。
可惜天不假年,歌星罗文在2002年10月18日以57岁的年纪,就因肝癌病逝。

2020年5月8日,曾出身自邵氏的导演罗文也因心脏衰竭而病逝,终年70岁。
可是前者名头太响,很多人在百度“罗文去世”的时候,还是连带出诸如“小李飞刀”“狮子山下”或“八月桂花香”之类。
而在“歌星罗文”的百度百科里,也混杂着“拍摄电影《人鱼传说》”的错漏,令人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其实两个罗文很好区分。
歌星罗文,因前卫出众的品味及台风,曾被圈内人唤作“大妖”。六十年代出道,七十年代红遍东南亚,很多大明星都是听他的歌成长起来的。

张国荣就曾经透露过模仿罗文的唱法。
八十年代,罗文更是因和甄妮合唱了83版《射雕》的主题曲而达到个人演艺事业的高峰。
他还上过1985年的春晚,可惜那年春晚是央视春晚历史上唯一一次“新闻联播”都点名批评的一届,罗文失去了红遍内地的机会。

那之后谭张争霸,四大天王崛起,罗文却已意兴阑珊,1996年便开了退出歌坛演唱会,从此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
导演罗文和歌圣罗文有没有私交不清楚,起码在公开的影视作品上没见过有合作。但二人的生活竟都在1996年有了同样的变化。
就在歌星罗文退出歌坛的那一年,导演罗文执导了人生最后一部电影《1/2次同床》。

那之后尽管没有脱离电影事业,但仅是以制片人、策划等身份参与电影制作中,完全转入了幕后。
作为香港娱乐黄金时代的共同开拓者,导演罗文并没有歌星罗文的成就和地位高。
在香港歌坛,歌星罗文素有歌圣美誉,经典歌曲有《铁血丹心》《小李飞刀》《狮子山下》《几许风雨》等等无数,称得上一代歌王。

带出的徒弟也有郑伊健、容祖儿等成为新世纪前后香港歌坛的中坚力量。
但客观评价导演罗文的执导水平,并不突出。

从他拍过的十几部电影来看,不少作品曾经拥有至今来说仍堪称王炸的演员阵容,但却基本没有由此产生经典之作。
譬如发哥的《义盖云天》,是拍自周润发“咸鱼翻生”的1986年。

那一年他有10部电影上映,爆点当然是猛片《英雄本色》。
但也有文艺片《玫瑰的故事》《梦中人》,喜剧片《杀妻二人组》,爱情片有《初一十五》,动作片有《原振侠与卫斯理》,这些都成为时常回味的港片经典。
《义盖云天》是发哥和初出道的王祖贤和刚走红的吕方主演,只可惜电影在那一年不温不火。

还因片中那段QJ戏而备受争议,被许多人认为是导演的恶趣味、噱头,是这部片子的败笔。
两年后的《猎鹰计划》,是刘德华在结束TVB雪藏重返影坛的作品。
甚至片名都是拿华仔的TVB成名剧《猎鹰》做噱头,但无论电影质量还是片子票房,都没有出彩之处。


其实电影的剧本王家卫写得还不错,演员阵容刘德华、钟楚红、郑则仕、吕良伟等,都是当红的艺人。
片尾曲是天后梅艳芳的《无人愿爱我》也传唱一时,但这样的超级阵容和最终片子的口碑、票房都不成正比。
导演是需要承担很大责任的。
还有那部很多人还有印象的《人鱼传说》,也是罗文的作品。主演是郑伊健、钟丽缇、金城武。

伊面虽然还没出演《古惑仔》而蹿红,但是TVB的一线小生来到影坛发展。
金城武也在刚刚出演了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后声名鹊起。
这差不多是罗文执导电影中口碑最好的一部了,刚从海外回到香港,中文都说不了几句的钟丽缇因此片成为90年代中后期最著名的性感女神。

但影片依旧没有大卖,也没有成为影迷心目中的经典。
因此在1996年拍完刘德华和关之琳这对90年代最著名银幕CP的《1/2次同床》后,导演罗文就完全转到了幕后。

其实这部《1/2次同床》,是著名的技安“刘镇伟”编剧,还用“致敬”《阿飞正传》来“调戏”墨镜王,刘德虎和关之琳也都处在盛世之颜时期,可是影片依旧的“罗文”特色,不那么好,也没那么差。
在港片的黄金时代,导演罗文虽然没有在影坛上留下什么经典作品,但是作为缔造了香港电影黄金十年的影人之一,他的贡献依然不小。

毕竟突出者是徐克、许鞍华、成龙、洪金宝等等皇冠上的明珠,极少数,而在曾经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电影,产量高时一年拍摄三百多部电影,电影从业者十几万众。
没有导演罗文等“甘草”导演,徐克们的成功也就没有那么熠熠生辉。
而导演罗文尽管执导的艺术成就和票房创造能力都并不突出,但是他执导的电影也曾经丰富过无数流连在录像厅、DVD时代的影迷的业余生活。
就像CCTV6重播多次的《伦文叙老点柳先开》,当时的红星郭富城、张卫健、周慧敏等人主演,每次晚饭时观看都觉得是下饭的“佳品”。

其实90年代开始,和王家卫、刘镇伟合作后,罗文更多的能量体现在利用丰富的行业经验,来运作电影。
据说王家卫进入国际视野的《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堕落天使》,都有罗文的功劳。
而那部利用边角料时间临时套拍却成为经典的《东成西就》,制片人之一就是罗文。

那时的罗文主要的身份是泽东影业的策划和制片人,这个位置上发挥的作用远大过在导演椅上发号施令。
“泽东”是王家卫和刘镇伟联合成立影业公司,是众多香港影业公司中以产量低但质量高出名的,在2001年拍出《花样年华》后逐步走向国际。
因此在罗文死讯出来后,王家卫感到惊愕叹惜,上个月他去探病时,罗文还精神奕奕,后来更是出院回家休息。

跟导演罗文关系密切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吴思远。
他的名字也因较长时间不活跃加之年代久远,很多年轻人并不熟知。
他提携了徐克,捧红了成龙、刘德华、周星驰等人,完全称得上是香港电影传奇的缔造者之一,这些人至今都是华语电影的中坚力量。

吴思远曾经是邵氏一员,他加入到邵氏时,罗文已经是邵氏的著名化妆师了。
吴思远曾说:“他(罗文)是我加入邵氏认识的第一个人,一直都有保持联络。”
七十年代初,在邵氏学会本领的吴思远带着罗文开创了自己的天地,他拍的电影中也有两部作品在改革开放之初在大陆影院上映,因此特别有影响力。
一个是第一部讲述香港70年代初警界风云巨变的《廉政风暴》,另一个是很多七零后童年的经典动作记忆《鹰爪铁布衫》。


这些片子背后也都有罗文的努力。
同时吴思远也带着罗文在导演行当上出道,成名,使之逐渐成为吴思远的左膀右臂。
罗文虽然没有成为吴思远那样的巨匠,但是一样在港片黄金时代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
可以说,正是有大量罗文这样的普通港片导演存在,才让港片有了自己独有的“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特色,香港速度的电影传奇形成,离不开这些甘草导演。
导演罗文的过世,一样是华语影坛的损失。
十八年前,狮子山下没有了歌者,十八年后,导演椅前又少了一位执导筒人。
港片黄金年代不再,香港再无罗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