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在香港影壇有女演員舒淇,也有男導演舒琪,名字音同字不同。


卻不知道還有兩個羅文,音字都一樣,不過一個在歌壇叱吒風雲,一個在影壇辛勤耕耘。
可惜天不假年,歌星羅文在2002年10月18日以57歲的年紀,就因肝癌病逝。

2020年5月8日,曾出身自邵氏的導演羅文也因心臟衰竭而病逝,終年70歲。
可是前者名頭太響,很多人在百度“羅文去世”的時候,還是連帶出諸如“小李飛刀”“獅子山下”或“八月桂花香”之類。
而在“歌星羅文”的百度百科裏,也混雜着“拍攝電影《人魚傳說》”的錯漏,令人一時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其實兩個羅文很好區分。
歌星羅文,因前衛出衆的品味及颱風,曾被圈內人喚作“大妖”。六十年代出道,七十年代紅遍東南亞,很多大明星都是聽他的歌成長起來的。

張國榮就曾經透露過模仿羅文的唱法。
八十年代,羅文更是因和甄妮合唱了83版《射鵰》的主題曲而達到個人演藝事業的高峯。
他還上過1985年的春晚,可惜那年春晚是央視春晚歷史上唯一一次“新聞聯播”都點名批評的一屆,羅文失去了紅遍內地的機會。

那之後譚張爭霸,四大天王崛起,羅文卻已意興闌珊,1996年便開了退出歌壇演唱會,從此過着優哉遊哉的生活。
導演羅文和歌聖羅文有沒有私交不清楚,起碼在公開的影視作品上沒見過有合作。但二人的生活竟都在1996年有了同樣的變化。
就在歌星羅文退出歌壇的那一年,導演羅文執導了人生最後一部電影《1/2次同牀》。

那之後儘管沒有脫離電影事業,但僅是以製片人、策劃等身份參與電影製作中,完全轉入了幕後。
作爲香港娛樂黃金時代的共同開拓者,導演羅文並沒有歌星羅文的成就和地位高。
在香港歌壇,歌星羅文素有歌聖美譽,經典歌曲有《鐵血丹心》《小李飛刀》《獅子山下》《幾許風雨》等等無數,稱得上一代歌王。

帶出的徒弟也有鄭伊健、容祖兒等成爲新世紀前後香港歌壇的中堅力量。
但客觀評價導演羅文的執導水平,並不突出。

從他拍過的十幾部電影來看,不少作品曾經擁有至今來說仍堪稱王炸的演員陣容,但卻基本沒有由此產生經典之作。
譬如發哥的《義蓋雲天》,是拍自周潤發“鹹魚翻生”的1986年。

那一年他有10部電影上映,爆點當然是猛片《英雄本色》。
但也有文藝片《玫瑰的故事》《夢中人》,喜劇片《殺妻二人組》,愛情片有《初一十五》,動作片有《原振俠與衛斯理》,這些都成爲時常回味的港片經典。
《義蓋雲天》是發哥和初出道的王祖賢和剛走紅的呂方主演,只可惜電影在那一年不溫不火。

還因片中那段QJ戲而備受爭議,被許多人認爲是導演的惡趣味、噱頭,是這部片子的敗筆。
兩年後的《獵鷹計劃》,是劉德華在結束TVB雪藏重返影壇的作品。
甚至片名都是拿華仔的TVB成名劇《獵鷹》做噱頭,但無論電影質量還是片子票房,都沒有出彩之處。


其實電影的劇本王家衛寫得還不錯,演員陣容劉德華、鐘楚紅、鄭則仕、呂良偉等,都是當紅的藝人。
片尾曲是天后梅豔芳的《無人願愛我》也傳唱一時,但這樣的超級陣容和最終片子的口碑、票房都不成正比。
導演是需要承擔很大責任的。
還有那部很多人還有印象的《人魚傳說》,也是羅文的作品。主演是鄭伊健、鍾麗緹、金城武。

伊麪雖然還沒出演《古惑仔》而躥紅,但是TVB的一線小生來到影壇發展。
金城武也在剛剛出演了王家衛的《重慶森林》後聲名鵲起。
這差不多是羅文執導電影中口碑最好的一部了,剛從海外回到香港,中文都說不了幾句的鐘麗緹因此片成爲90年代中後期最著名的性感女神。

但影片依舊沒有大賣,也沒有成爲影迷心目中的經典。
因此在1996年拍完劉德華和關之琳這對90年代最著名銀幕CP的《1/2次同牀》後,導演羅文就完全轉到了幕後。

其實這部《1/2次同牀》,是著名的技安“劉鎮偉”編劇,還用“致敬”《阿飛正傳》來“調戲”墨鏡王,劉德虎和關之琳也都處在盛世之顏時期,可是影片依舊的“羅文”特色,不那麼好,也沒那麼差。
在港片的黃金時代,導演羅文雖然沒有在影壇上留下什麼經典作品,但是作爲締造了香港電影黃金十年的影人之一,他的貢獻依然不小。

畢竟突出者是徐克、許鞍華、成龍、洪金寶等等皇冠上的明珠,極少數,而在曾經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電影,產量高時一年拍攝三百多部電影,電影從業者十幾萬衆。
沒有導演羅文等“甘草”導演,徐克們的成功也就沒有那麼熠熠生輝。
而導演羅文儘管執導的藝術成就和票房創造能力都並不突出,但是他執導的電影也曾經豐富過無數流連在錄像廳、DVD時代的影迷的業餘生活。
就像CCTV6重播多次的《倫文敘老點柳先開》,當時的紅星郭富城、張衛健、周慧敏等人主演,每次晚飯時觀看都覺得是下飯的“佳品”。

其實90年代開始,和王家衛、劉鎮偉合作後,羅文更多的能量體現在利用豐富的行業經驗,來運作電影。
據說王家衛進入國際視野的《東邪西毒》《重慶森林》《墮落天使》,都有羅文的功勞。
而那部利用邊角料時間臨時套拍卻成爲經典的《東成西就》,製片人之一就是羅文。

那時的羅文主要的身份是澤東影業的策劃和製片人,這個位置上發揮的作用遠大過在導演椅上發號施令。
“澤東”是王家衛和劉鎮偉聯合成立影業公司,是衆多香港影業公司中以產量低但質量高出名的,在2001年拍出《花樣年華》後逐步走向國際。
因此在羅文死訊出來後,王家衛感到驚愕嘆惜,上個月他去探病時,羅文還精神奕奕,後來更是出院回家休息。

跟導演羅文關係密切的另一個重要人物是吳思遠。
他的名字也因較長時間不活躍加之年代久遠,很多年輕人並不熟知。
他提攜了徐克,捧紅了成龍、劉德華、周星馳等人,完全稱得上是香港電影傳奇的締造者之一,這些人至今都是華語電影的中堅力量。

吳思遠曾經是邵氏一員,他加入到邵氏時,羅文已經是邵氏的著名化妝師了。
吳思遠曾說:“他(羅文)是我加入邵氏認識的第一個人,一直都有保持聯絡。”
七十年代初,在邵氏學會本領的吳思遠帶着羅文開創了自己的天地,他拍的電影中也有兩部作品在改革開放之初在大陸影院上映,因此特別有影響力。
一個是第一部講述香港70年代初警界風雲鉅變的《廉政風暴》,另一個是很多七零後童年的經典動作記憶《鷹爪鐵布衫》。


這些片子背後也都有羅文的努力。
同時吳思遠也帶着羅文在導演行當上出道,成名,使之逐漸成爲吳思遠的左膀右臂。
羅文雖然沒有成爲吳思遠那樣的巨匠,但是一樣在港片黃金時代奉獻了自己的光和熱。
可以說,正是有大量羅文這樣的普通港片導演存在,才讓港片有了自己獨有的“盡皆過火,盡皆癲狂”特色,香港速度的電影傳奇形成,離不開這些甘草導演。
導演羅文的過世,一樣是華語影壇的損失。
十八年前,獅子山下沒有了歌者,十八年後,導演椅前又少了一位執導筒人。
港片黃金年代不再,香港再無羅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