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公元907年,後梁太祖朱溫廢唐哀帝自立,建立後梁政權,盛極一時的大唐宣告滅亡,中國再次陷入大分裂時代。從907年到960年短短五十年間,中原大地先後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政權,除此之外在地方還有十個軍閥割據政權,史稱“五代十國”。
其中“十國”有兩個是在今天的四川,分別是前蜀和後蜀。公元925年,後唐皇帝李存瑁率大軍滅掉前蜀,任命親信孟知祥爲西川節度使,掌管蜀國。可惜一年之後李存瑁在政變中被殺,孟知祥得知後,於公元934年,在成都自立稱帝,史稱後蜀。

僅僅稱帝7個月後,61歲的孟知祥就因病去世。按照五代十國時期的喪葬制度,皇帝陵墓一般都修建的比較隱蔽,不在地面修建大規模的陵園。所以繼位的蜀後主孟昶爲父親在成都附近修建了一座地下陵墓,千百年沒人知道具體的位置。
在四川省成都市以北約7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風景秀麗的山峯,名叫磨盤山。在山的南側,自古就有一座大土堆,看起來非常顯眼。山腳下的村子中世代相傳,說大土堆在古代是一座燒磚窯,後來廢棄不用,形成了現在的大土堆。

1970年冬天,爲了響應上級號召,磨盤山附近的村民來到山上平整土地,結果在挖這座大土堆時,發現是一座古墓。四川省博物館得知消息後,立刻派考古隊前往勘察。考古隊趕到後,最開始認爲這是一座明朝大墓,墓主人很可能是明朝時期的一位貴族。
整座大墓由青石砌成,分爲墓道和墓室兩部分。墓室爲圓錐形穹窿頂,中間有主墓室,兩邊各有一個耳室。考古人員戲稱,整座墓葬好像一個大帳篷,兩邊各有兩個小帳篷。在主墓室的西北角,考古隊發現了最不願意看見的盜洞,說明歷史上古墓曾被盜掘。

不過讓考古人員高興的是,盜墓賊只對墓室中的金銀財寶感興趣,所以墓中的石刻、墓誌銘比較完整的保存了下來。通過發現的福慶長公主墓誌銘及玉冊殘簡上的文字:“明德元年”“大行皇帝……”“嗣皇帝昶”及“和陵禮也”等字樣,考古隊最終確定這座大墓的主人正是後蜀的開國皇帝——孟知祥。
考古人員介紹說,唐朝末期和五代十國的古墓歷史上也有出土,比如最著名的前蜀皇帝王建陵墓,大部分都是長方形券拱頂多室或單室墓。孟知祥的陵墓卻是穹頂墓,帶有典型的北方草原建築風格,爲什麼在地處南方的成都,會出現個草原文化色彩的陵墓?這還要從孟知祥這個人的出身說起。

史書記載,孟知祥雖然是漢族,但他從小在北方沙陀部落長大,深受遊牧民族文化的影響,所以他在規劃自己陵墓的時候,纔會使用圓形穹窿頂結構。儘管歷史上多次被盜,但孟知祥墓中仍然保存了大量的精美石雕,加上帝陵的特殊性,陵墓在2006年成爲第6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