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歷史,解讀文字背後的真人真事

大家好,我是葩姐。歡迎大家和我一起走進歷史,走進人物背後的故事。

悠悠中華,泱泱大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可謂是長且曲折。期間,經歷過無數朝代,上演了精彩紛呈的故事。如果有人問:中國古代歷史上哪個朝代最爲強盛?想必大多數人的回答肯定相同的:那就是唐朝

唐朝,前有唐太祖李淵,後有唐太宗李世民,下有唐玄宗李隆基,中間還有女帝武則天,每個人都導演了一場曠世傳奇,所以,人們稱大唐盛世。那麼,唐朝果真是史上最強盛的朝代嗎?

答案是否定的!

因爲還有一個朝代,在很多方面的強盛度完勝盛唐,那就是宋朝

這會讓很多人跌眼球!宋朝,在史上以“弱宋”著稱,在其存在的319年期間,經歷過諸多周邊少數民族政權:遼、金、西夏、元等等,宋朝不但沒有戰勝過一個,反而始終是遼、金、元砧板上的豬,隨時隨地任人宰割,又是簽訂合約,又是割地賠錢,最後還讓金給滅了國。

宋朝歷經過18位皇帝,除了宋太祖趙匡胤自帶戲精特質之外,其餘可圈可點的似乎並不多,後人知道最多的,也不過是他們大多數喜歡舞文弄墨、重文輕武,難得戎馬一生、拼殺沙場。

尤其是靖康之恥,儘管發生在1000多年前的1127年,但如今世人談論起來,內心仍然禁不住油生無限的悲涼之情。當年的那份恥,成了整個民族心中永遠抹不去的痛。

錢穆先生在其《國史大綱》中就評價宋朝:

宋代對外之積弱不振......宋室內部之積貧難療......

由此,積貧積弱成了千年來宋朝的標籤,每每提及,除了咳聲嘆氣,便是眉頭緊鎖,完全不像大唐,每當國人提及,無不眉開眼亮,滿面放光,似乎自己正是大唐盛世中某位傑出大咖的後裔一樣。

那麼,以“窩囊”著稱的宋朝,怎麼就強盛了,甚至還超過了唐朝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吧。

經濟強國

北大教授,中國著名宋史學家鄧廣銘在他的《北大宋史專題課·第一課·宋朝在中國的歷史地位》中說:

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其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

這段評價讓宋朝一下子就把其它歷朝歷代遠遠甩出了很遠。那麼,爲何能下此結論呢?

一幅《清明上河圖》,還原了宋朝的街井市貌。就連《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都對其做出了以下評價:

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畫家成功地描繪出汴京城內及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上各階層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現的是勞動者和小市民。

文字可以虛構歷史,而畫筆,卻能描繪出真實的史料。北宋畫家張擇端正是用了寫實的手法,讓千年之後的人們可以通過這幅畫作來回看當年的盛世繁華。

陽光明媚,樹翠河清。在汴京城內,人頭攢動,熙熙攘攘。長襟裹身的宋人,演繹着與今人完全相同的熱鬧。

前有大唐盛世遺留下來的強大的經濟基礎,宋朝人一邊發展農業,一邊大規模拓展多元化經濟。

許多新型農業經營模式替代了舊的農耕作業,比如,山區的農民開始種植梯田,而水邊的農民則興建了用淤泥堆起來的淤田和用海沙堆起來的沙田,就連湖面也沒閒着,農民們用木板鋪平,澆泥種上了各種作物。

到了天禧五年,也就是1021年的時候,全國耕地面積已多達5247500多頃。相對於漢唐來說,宋朝的版圖面積最小,但其耕地面積卻遠遠超過了漢唐。

農田面積的增加,刺激了新型農具的出現。踏犁代替了牛耕,鞅馬代替了人手插秧。這些高效率、高產出的新型工具,一方面解放了人力,另一方面提高了收成。廣種廣收的人們糧倉豐足,有了更多的精力、時間和物質條件去開發更加先進的各種農業器具。

出土文物:踏犁

宋朝不但新生了各種農業作物,還出現了各種製作工藝,比如,糖廣泛用於食品中。宋人王灼寫了一本《糖霜譜》,這是全世界第一部專業論述製糖術的著作。

農業的高效,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資源,這些剩餘勞力紛紛轉行進入手工藝行業,比如,瓷器製造領域。開封官窯、汝窯、鈞窯、景德窯、建窯、定窯,這七大名窯,支撐起了宋朝名振海外的瓷器業。而從這些瓷窯中源源不斷生產出來的絕美的傳世之作,被批量搬上海船,遠銷日本、朝鮮、南洋以有中亞地區,換回來的,除了真金白銀,還有各國的寶貝。至今,在考古界,宋瓷都是“絕世工藝”的代言。

錢袋子的富裕,又刺激了人們的物質需求,使得紡織、造紙、造船業等等都突飛猛進地發展。而宋朝最爲發達的,則是金融商業。由於進出口貿易的繁榮,使人們不得不想辦法使用比銅錢、白銀更輕便、更容易攜帶和流通的貨幣,於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和銀行誕生了。

天時地利人和。整個社會的發展鏈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又朝氣蓬勃。

我們來看一下從漢朝至清朝,中國經濟佔世界經濟GDP數據:

漢朝:佔全球財富26%;唐朝佔世界GDP比重58%;宋朝:佔世界的GDP的60%;明朝:佔世界GDP的55%;清朝:佔世界GDP在35%-10%之間。

大宋盛世,絕對不是虛稱。經濟上,宋朝已完勝大唐。

文化強國

宋太祖趙匡胤通過兩次“杯酒釋兵權”,終得大權在握。這樣一位武皇帝,深知武將對於權利的威脅,於是,他重文輕武,甚至在“太祖誓碑”上還立下了規矩:

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意思是要求子孫“永遠不得殺害文人”。

皇帝一句令,整個社會都千呼百應。重文的風氣在宋朝達到了極致。

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這些都是從宋朝開始流傳出來的俗諺。

寬鬆的政策,繁榮的經濟,富裕的民生,這些都提升了文化的發展和水準。理學、文史、藝術在宋朝時期百花齊放,春色滿園。依附於造紙業的發達,印刷品促進了文學藝術的交流和傳播,也使得更廣泛的民衆階層有機會接受文學藝術的薰陶。

唐朝時,大多數文學家、畫家、學者都出自官宦世家,平民百姓能夠接受教育的屈指可數。而到了宋朝,即便是普通的官員,都兼具學者、詩人、畫家和政治家的特質。他們酷愛書畫,擅長呤詩作賦,熱衷於收藏古玩。在民間,戲院遍佈,酒家林立,集市上各種時尚衣飾比比皆是,黎民百姓了享受着盛世繁華所帶來的最尋常的祥和安樂。

唐宋八大家中,三蘇:蘇洵、蘇軾、蘇轍,還有曾鞏、歐陽修、王安石,都是宋朝人。而最重要的是,這些名人大咖們,不乏草根出身,比如,范仲淹、歐陽修,都是在單親家庭中逆襲成功,華麗轉身成爲名仕。

歐陽修又培養了王安石、蘇洵、蘇軾、曾鞏,而蘇軾則培養了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曾鞏則培養了陸游;陸游和辛棄疾是摯友。

這些名人大咖們合縱連橫,常常組織文化party、文學俱樂部。除了他們,宋朝民間更是湧現出了衆多的文學社團,整個朝代成了文化人的天堂。

統計一下,宋朝的文人團隊人數龐大,僅詩人就有9000多人,詞人1400多人。他們所創作的詩詞內容之豐富、數量之多,其它朝代望塵莫及。其中,高產詩人陸游留下了9600多首詩。

整個社會“文化強國”作爲基本國策,尊師重教,重視人才。各階層人們都流行奮發讀書,以謀求功名利祿,就連市井百姓,也都樂於識詞斷句,社會上的文盲率極低。

陸游在《呂居仁集序》中評價:

宋興,諸儒相望,有出漢唐之上者。

可以說,宋朝文人羣英薈萃,底蘊深厚,文化發展遠超唐代。

科技強國

社會安定,經濟發達,政策寬鬆,文化興盛,隨之而來的,是科技的高度發達。

中國的四大發明,出現時間都集中在宋朝。除了造紙、火藥技術,其它的,諸如天文、曆法、土木工程、醫學、航海、冶金等等,不一而足。

公元984年,淮南轉運使喬維嶽帶領民衆創建了二斗門,這是一種復閘形式的運河船閘,屬世界首創。

而此時的冶金業,人力所生產出來的鐵和煤,相當於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時期機械力所生產的煤鐵總量。

海上,宋朝的船隻最遠到達了埃及港口。船上的海員們裝備精良,駕駛着裝有方向錨的巨輪,手中則握着指南針。

難怪英國學者李約瑟在其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史》的導論提到:

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找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在宋代,不管在應用科學方面或純粹科學方面都是如此。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巔峯狀態,在許多方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前的英國或者歐洲的水平。

宋朝的科學技術無疑居當時世界的最前列,其科技方面在中國的成就也是罕見的。可以說,在那個年代,人們就已經體驗到了科技強國所帶來的無比自豪和榮耀。

強盛超過唐朝,爲何被稱“弱宋”?

讀到以上種種論述,我們都會不禁心生傲驕。原來,我們的宋朝祖先就曾經當過世界老大!

可是,花開花謝,潮漲潮落,本是世間常態。就連曾經產生過高度文明的宋朝,也不免於此,繁華終去,遍地落紅。

宋朝自上而下重文輕武,這也就導致了文官把持朝政,武官只能演配角。當面對來犯之敵時,秀才指揮槍桿子,結果可想而知。

尤其是宋朝面對的是強悍勇猛的遊牧民族遼、夏、金,個個虎視眈眈,直指大宋肥沃的土地和無盡的財富。

武官摩拳擦掌,磨刀霍霍,戰場上英武勇猛,一次又一次打敗頑敵,可是,最終,等到文官收場時,講求以和爲貴,稍微一交涉,就拍板和談。比如澶淵之戰中遼軍被迫求和,可結果卻是宋朝又賠銀子又開放邊境的“澶淵之盟”,讓人看了都無比着急和憤懣。

而偏偏宋朝末世的軍事高層都是文官,他們的戰略決策最終導致了宋朝即便打了勝仗,也要割地賠款的尷尬結局。

這些文人墨客,最終成就了“弱宋”的名聲。

總之,真強宋,也是真弱宋,這一切都是真的!只有唐強宋弱,纔是假的。

大家以爲呢?

參考資料:

《宋史》

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

陸游《呂居仁集序》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

錢穆《國史大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