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是一段曲折而漫长的历史,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遗存。清朝时期,我国的统治者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种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政策,使得中国大大落后于世界,也造成了近代中国被人肆意欺压的局面。而同时,这样的政策也给人造成,中国“固步自封”、“愚昧”、“无知”的印象。可虽然我国在历史上重农抑商,也实行过海禁政策,但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始和近海国家有贸易往来,这也证实了,我国古代并非人们眼中的落后和愚昧。


明朝在明成祖至明宣宗的郑和下西洋之后,就开始实行海禁政策,并在北方修建了明长城,这是明朝锁国的象征。然明朝的锁国和清朝的闭关锁国还是有所不同的,明朝的海禁只是对海事进行一系列的限制政策,而且这一项政策还随着周围大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变化而有不同程度的松动。这与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有着很大的区别,海禁只是禁止海上贸易,而闭关锁国,则是完全不与外界接触,也不交流。明朝时期海禁政策松动时,我们对于世界也有所了解,与海外各国也有着贸易往来。

渔民发现明代沉船


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古往今来,南澳岛都是东南沿海商船的中转站,而在当地也出土的“象山文化”,距今约有8000年的历史,这也是粤东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因为历来是东南沿海通商的重要节点,南澳岛上有很多的历史遗迹。南澳岛南侧的半潮礁海域,是出了名的险要之处,所谓的“半潮礁”,退潮到一半的时候,礁石会露出海面,而涨潮的时候则被淹没。这里是海上要冲,渔船商船的必经之地,但暗礁成群,所以也是航行的危险区域,常有商船沉没于此。


2007,当地的渔民在潜入南澳岛东南三点金海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海底进行作业时,无意间发现了一艘载满瓷器的古代沉船。不过当时他们并未将这消息上报文物部门,而考古部门知道沉船的消息,来自同一年五月份的一个举报电话。南澳县云澳边防派出所根据线报,两次抓获私自对古沉船进行打捞工作的犯罪嫌疑人,这些人总共有10个,公安机关收缴文物总共138件,有10件还是国家三级文物。专家鉴定之后,证实文物为明代瓷器,于是引出这一艘古代沉船。

“南澳1号”


为了防止水下的文物流失海外,公安机关派了大量人手,将这片区域监控起来,文化厅也马不停蹄的召集了10名水下考古人员,组成考古队,还是对沉船进行打捞工作。结合考古资料分析,考古学家判定沉船的年代为明代万历年间,因为是在南澳发现,并且是“南海1号”之后又一艘保存完整的古代沉船,专家将其命名为“南澳1号”。南澳一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共计3万件,瓷器是最多的,其次是陶器、铁器等等,还有不少类似大炮的东西。

专家:上交吧


关于南澳1号的去向,专家也有很多的说法,一些专家认为,当时属于大航海时代,这艘沉船可能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很大的关系。不过这种说法也只是猜测,具体如何,我们也已经不得而知了,而南澳1号是我国发现的唯一一艘明代晚期商贸船,这个发现对于我们研究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一艘被渔民发现的古代沉船,被私自打捞,要不是专家及时赶到,不知道有多少文物会流失。而海底发现的那些文物,都是国家的财产,最终应当属于国家,所以他们的结局出了“私人不能拥有,上交”,还能如何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