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至去年,平远司法局率先响应湘赣鄂粤桂渝黔七省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协作机制,在边际纠纷调解委员会的指导下,以排下村为带头示范,成立首个边际纠纷调解工作室,迈开“破冰之举”的第一步。2019年初,为更好地实现边界调解,平远县在八尺镇排下村率先成立全市首个县级边际纠纷调解工作室,积极探索人民调解新模式。

“省外群众不认识你,也不归你管辖。一旦纠纷跨出省,我们常常找不到也说不动当事人,很难迅速解决在基层。”采访中,八尺镇司法所所长林敏的一席话,揭露出基层矛盾纠纷毗邻跨界时,调解工作实施起来愈加艰难复杂。

2019年初,为更好地实现边界调解,平远县在八尺镇排下村率先成立全市首个县级边际纠纷调解工作室,积极探索人民调解新模式。一年来,该工作室接待群众89人次,调处边界矛盾、排查预防纠纷19起,调处成功率100%,可谓成效初显。

省际纠纷堵点多

走进排下村,“广东东江源第一村”的牌匾映入眼帘。这里地处平远西北缘,西接江西寻乌县南桥镇,相距车程仅十来分钟。两地群众同饮一江水、同烧一山柴,彼此生产、生活交流密切,仅排下村就有30余家赣商在此流转承包土地发展脐橙种养等产业。

说及两地的关系,村支书肖剑锋用“一言难尽”形容。“两边老百姓既能谈婚论嫁结成亲家,也能为种几颗橙子树的事引发纠纷怒目相向。”他说,过去两地每年各类矛盾纠纷偶有发生,但因为涉及两省,缺乏沟通机制,常常演变成省际纠纷,处理起来棘手。

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平远全县有25个接边村面临着共难。直至去年,平远司法局率先响应湘赣鄂粤桂渝黔七省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协作机制,在边际纠纷调解委员会的指导下,以排下村为带头示范,成立首个边际纠纷调解工作室,迈开“破冰之举”的第一步。

肖剑锋获得调解室主任的“新头衔”。他介绍,工作室建立后形成不少创新机制,首先是建立健全联防联调、联谊交流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案情研讨会、相互走访学习,与边界地区加强联合排查加强沟通团结。其次是建立边际村信息员报送制度,增派人力与经费支持。

创新机制出奇效

“当时多亏肖书记给我普法讲法,还积极帮我跟江西陈老板作了沟通,我们俩才解开心结。”聊起去年那件事,排下村村民肖伯还有些不好意思。

2019年春,肖伯与承租自家山林十余年的南桥镇村民陈某闹翻了,原因是双方先前签定山林租赁协议50年为期,但肖伯认为租金较低想强行收回。调解室立即组织双方调解,向当事人讲解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最后劝解双方协商后再签一份新协议。

一沓沓卷宗画上了圆满句号的背后,离不开边界联调和交流创新机制的电照风行。“以前最烦的是找不到当事人。现在面对省际矛盾纠纷,我只要翻开通讯录、微信群,在邻界兄弟村的干部们协助下,往往几通电话就能找到人、说明白事儿。”肖剑锋笑着说。

调解了矛盾,调顺了民心,边际调解室慢慢在群众里树起好口碑。肖剑锋笑着说,几年前调解员单打独斗,调解工作效率低,群众避着躲着。现今调解室不用“敲锣打鼓”,都有三省群众慕名访上门。一些村民还在党群理事会的带动下自发成为信息员。

排下村的好经验很快推广到全县。去年,平远顺利召开了闽粤赣平安边际走廊司法行政协作交流会,边际调解工作得到各省市兄弟单位的赞许。县司法局局长谢婷章说,如今,借助边际纠纷调解工作室机制,平远边界有闽粤赣30余个乡镇司法所形成紧密联动。

2019年度,原平远县八尺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杨圣良还获得“大排查、早调解、护稳定、迎国庆”专项活动表现突出个人、化解边界矛盾纠纷模范人民调解员等荣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