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就和滕王李元婴撒过银子就放手让承包商去干,性质略有不同了,至于后人基于保存文化象征地标,不厌其烦重修了滕王阁几十回,又是另一回事。黄岳二楼最初距今都是有1800年的老地标了,而鹳雀楼,要晚三百多年,滕王阁晚四百年。

黄河故迹鹳雀楼,

年过天命方登游;

极目山边白日落,

是无等等天际流。

人在江湖一扁舟,

沉浮荣辱尽割收;

欲穷千里觅真谛,

灭却心头一层楼。

十几年前,来过永济。今日故地重游、大铁牛、普救寺。不过那时重修的鹳雀楼可能还没有完工,所以没有能参观。

四大名楼中,黄鹤楼 51米高,如今成了凄凉忧叹的地标;岳阳楼,规模最小,大概才不到20米高;滕王阁,还没去过,据说是不到60米高。

鹳雀楼好大!74米高。 只是周围园林绿化还显得比较单薄。

相比之下,人家岳阳楼虽然矮,但是人家《岳阳楼记》可写了个长;滕王阁不但高,《滕王阁序》也挺长。黄鹤楼嘛不高不矮,人家的崔灏七绝《黄鹤楼》也不长不短,再加上李白又给添了一首七绝,加起来也有不少字了哈。

就是咱鹳雀楼,虽然最高,可惜《登鹳雀楼》这首诗实在太短了,五言绝句,像个儿歌(而且说实话,也并不太押韵)。所以,它目前还只是4A。为此,笔者特意给写了一首七言绝句。估计用不了几年,鹳雀楼也能上5A。

四大名楼,其实基本都是80年后重修的,鹳雀楼是00年后修的,最晚。除了拼文化 拼高度 拼环境,可能也拼个人气。那三个报团还自称个江南三大名楼,等于无形中又孤立了这北方荒野中的独楼。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都是历代修了又毁,毁了又修,花了不少钱也整了不少事儿了。这重修鹳雀楼,可是八百年来头一遭,不信你随便问问周围人,知道白日依山尽那首诗的人,十有八九基本都忘了当初那座楼在哪儿。

我敢说,这鹳雀楼如果能屹立于永济几千年不倒,必将拉平它与黄岳腾三楼的差距。

言归正传,说说这个四大名楼的楼。

黄岳二楼最初距今都是有1800年的老地标了,而鹳雀楼,要晚三百多年,滕王阁晚四百年。这里面,除了滕王阁纯属皇帝的兄弟有此爱好以外,其他原先均为军事用途,后军产变民用后,逐步成为历朝历代的5A级景区,加之文人墨客挥毫渲染,故广为天下流传。甚至不断毁于战乱火灾,后面还不断维修重建,比如滕王阁历代就来回累积重建了近30回。

滕王阁最早是李世民弟弟滕王建于山东滕州,后来滕王改任洪州都督了(南昌),他还要再建一所。这种喜欢搞个地标建筑的癖好,历代帝王高官都不少见。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不是中国人,而是德国。

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富森镇,有个新天鹅堡,是一百多年前当地一个叫路德维希二世的国王弄的。高低不等的尖尖的塔楼,看上去确实很漂亮,据说迪士尼乐园的LOGO就是参照这个天鹅堡画的。去慕尼黑玩的朋友一般都会去这个地方参观。

如果是和江书记嘱托重修鹳雀楼一样,过二年关心一下进程也就算了,这个路德维希同学是成天不务正业全心全意一辈子就干了这一件事。这就和滕王李元婴撒过银子就放手让承包商去干,性质略有不同了,至于后人基于保存文化象征地标,不厌其烦重修了滕王阁几十回,又是另一回事。而且,据说德国人这个大搞楼堂馆所的恶习自古成风,有点像古罗马人和埃及人修神庙那个势头。在德国,大大小小的古堡据说有一万多个。当然,人家各家花自己的银子谁也管不着。

为了遏制官员们的那种有俩糟钱就想搞地标建筑的冲动,我记得八年前,国务院专门翻出来一个陈年现成的旧文发布出来,用于彻查各种可盖可不盖的楼堂馆所建设项目。

不过无论如何,鹳雀楼毕竟是作为一代文化名楼,在它被毁八百年之际,能重现于黄河岸边,也算一件幸事。尽管游客不多,吸引力尚待提高,高密人民还是不吝笔墨,愿它成为一个值得人们追忆古典文化的寄托之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