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後,261旅再次請戰,一位營長對何應欽說:“我是部長的學生,也跟部長當過參謀,‘九·一八’事變後,大家都罵我們軍人無恥,現在日本人打到家門口來了,我們還不起來抵抗,長官竟要我們甘心當亡國奴嗎。爲了轉移國際社會的注意力,好讓他們可以有充足的時間處理東北的事情,日本關東軍的高級參謀們決定在中國的上海挑起事端。

“九·一八”事變是中日戰爭的起點,自從日軍公然對日本展開軍事行動以來,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就從來沒有停息過。關內關外、學生、工人以及不願意做亡國奴的軍人和百姓,他們或者上街遊行對日本的侵略和政府的“不抵抗”表示抗議,或者直接拿起武器和日軍激烈地戰鬥。可以說全國上下除了政府對抗日沒有信心外,全體愛國人士和有良知的軍人都恨不得與日軍痛痛快快地打上一仗。因爲國民政府奉行的所謂“不抵抗”政策,他們等待的所謂國聯的最終裁決,以及“以公理對強權”的自我安慰,到頭來還是使120萬平方公里的東北全境落入了日本人之手。
“九·一八”事變後,廖仲愷夫人何香凝送給時任黃埔軍校教育長的張治中一件女衣,內附小詩一首加以嘲諷,讓他轉達黃埔學生: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不戰送山河,萬世同羞恥。吾儕婦女們,願往沙場死。將我巾幗裳,換你征衣去。
這首詩曾經深深地觸動了衆多黃埔教官和學生們,讓他們看到這首詩後無不羞愧難當,臉紅不已。黃埔軍校創建之初,孫中山爲該校題了一副門聯:“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當初他們報考黃埔軍校不就是憑着一顆赤誠的報國之心嗎,現在就連那些婦女和老百姓都知道保家衛國的道理,而我輩軍人看到自己的山河破碎、任人欺凌而無動於衷,真是羞愧到了極點。
1932年,日軍爲什麼要攻打上海?
兩國之間爆發戰爭並不像兩個人打架那麼簡單,並不是有一方服軟,另一方就會罷手的事情。所謂戰爭,都是侵略者有計劃、按步驟實施的。正如1932年的上海局勢,和千里之外的東北何其相似。關東軍在東北的“九·一八”事變,120萬中國國土落入敵手,3400萬東北百姓從此成爲日本的“順民”。當東北淪陷的消息傳到上海,上海依然是遠東第一大都會,依然保持着紙醉金迷的生活,有些人始終認爲遠在千里之外的戰火不會燒到自己的頭上,可是他們錯了。
爲了在日本實行表面上合法的統治,日軍決定在東北扶持溥儀擔任“僞滿洲國”傀儡政權的執政。而事與願違,此舉遭到了國際社會的譴責,國際社會如英法美等國強烈譴責日軍在中國東北的侵略暴行。爲了轉移國際社會的注意力,好讓他們可以有充足的時間處理東北的事情,日本關東軍的高級參謀們決定在中國的上海挑起事端。
駐守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看到日本陸軍在東北取得的重大成就,早就摩拳擦掌,他們也夢想着在上海製造第二個“九·一八”,他們打算把上海變成第二個東北。
駐守上海的是中國哪支部隊?
駐守上海的是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這支參加過北伐戰爭的王牌勁旅,剛剛駐防上海不久,但是他們早就時刻提防着日軍的一舉一動,他們暗自下決心,只要日軍稍有異動,就要給日軍點顏色看看。這支粵軍部隊的士兵頭戴斗笠、身穿短褲,成爲他們在上海首次抗日的形象。而十九路軍在上海的抗戰,則成爲中日兩軍大規模正面作戰的首次嘗試。
十九路軍的援軍
面對十九路軍的頑強阻擊,日軍駐上海的海軍陸戰隊傷亡慘重,但是十九路軍由於是孤軍奮戰也付出了較大傷亡。而隨着日軍援軍的到來以及日軍指揮官的更換,此戰打得異常艱難。十九路軍多次向國民政府請求派兵增援上海,但是軍政部長何應欽以剿共抗日兩難兼顧爲由,拒絕增兵上海。第87師第261旅旅長宋希濂代表全旅官兵向何應欽請戰,何應欽的答覆是:十九路軍不聽命令,叫他們撤離上海他們不撤,反而同日軍打起來,破壞中央的整個政策,弄得很難處理。依然拒絕增兵上海。
隨後,261旅再次請戰,一位營長對何應欽說:“我是部長的學生,也跟部長當過參謀,‘九·一八’事變後,大家都罵我們軍人無恥,現在日本人打到家門口來了,我們還不起來抵抗,長官竟要我們甘心當亡國奴嗎?”。
蔣介石面對部隊激動的情緒和國人的壓力,決定派第87、88師組成第五軍,由張治中率領馳援上海前線。張治中終於感覺他可以一血前恥了。此戰,十九路軍傷亡8000多人,第五軍傷亡5000多人。
“一·二八”淞滬抗戰以中日雙方互相妥協達成《淞滬停戰協定》而告終,其中規定了中國軍隊沒有在上海駐軍的權利。
如今,戰爭已經結束,而那些面對民族危亡,主動請纓出戰的優秀中華兒女應時刻受到人們的紀念。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大家評論哦。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