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心理學幫助,進入幸福研習社·

  或多或少,人們都活在各種制約裏。假如有一天,將人置身於一個他們無論怎樣都永不會輸、也永不會被定罪的世界裏,人會怎麼做?世界又會怎麼樣?

  美劇《西部世界》對此作了栩栩如生的展示。

  爲了少劇透,我儘量只捋着一條線來介紹劇情。

  01

  創造世界的時候

  很多問題造物主並沒有想好

  在一個名叫“西部世界”的主題公園,創建者福特和阿諾開發出了高度仿真的機器人——不僅外形與人一樣,七情六慾也一樣。爲了賺錢,他們打算開放園區,售高價票,吸引人們入園與機器人玩互動遊戲。

  真人的身份在這裏是遊客,機器人的身份是接待員。爲此,他們還編了幾段故事,分別爲南北戰爭、原始部落、尋寶、抓壞蛋等刺激性主題內容,將接待員先行做角色定位,再進行模擬演練;與此同時,又給接待員設定了這樣的規則——他們只能互相傷害和被遊客傷害,不能傷害遊客。

  這些遊戲的宗旨只有一個:以吸引遊客探尋內在的自我爲賣點——將遊客置身於一個他們無論怎樣都永不會輸、也永不會被定罪的世界裏,哪怕他們對接待員燒殺淫掠,罪惡滔天——以此讓遊客瞭解,釋放了原始本能的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

  福特向接待員伯納闡釋自己的價值觀(點擊圖片可以放大字幕)

  就在園區即將開放的時候,阿諾面臨哲學和情感困惑:接待員和人類究竟有何不同?他們的痛苦和人類的痛苦又有什麼區別?園區開放後,作爲接待員的這些機器人們從此將活在無休止的折磨裏,萬劫不復,我們這樣做真的對嗎?

  阿諾一直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深切地愛着接待員們。在強烈的負疚感折磨下,他想說服福特不要開放園區,但福特認爲人類和接待員的異同還是很明顯的——相同在二者之間本沒有界限,都是一種虛構,都有自己的背景故事,痛苦都是想象的、且只存在於自己的心智之中。不同在於接待員無疑更純粹,他們遭遇的痛苦無論多麼深重,都可以通過一鍵刪除得到救贖。

  阿諾在反對無效的情況下,賦予了接待員學習能力、記憶能力和到了一定的時候、就可以有獨立思維、判斷和選擇的能力,尤其賦予了他最喜歡的接待員德洛伊絲覺醒後,要化身大惡人懷特、毀掉整個西部世界園區的使命。

  爲了擺脫負疚感,也爲了讓德洛伊絲加深記憶,阿諾命令她開槍打死了自己——能夠讓人記憶深刻的,唯有痛苦

  福特認爲人類不能靠自己更改身體設置,所以不會享有所謂的自由

  阿諾的死,震撼了福特。園區開放後,福特固然承擔了機器人世界裏唯一造物主的重任,但遊客的放浪形骸,股東各方的利益謀劃,接待員的自我覺醒和無休止的地獄式生存,都讓福特對自己當初堅持開放園區心生懊悔,他覺得阿諾是對的——他們真的是介入了演化,創造了一種新生命,並對他們的無邊苦難承擔罪責。

  於是,在給接待員以真正的自由和徹底摧毀園區這兩點上,他繼承了阿諾的遺願,用了35年的時間來修訂自己的錯誤。最後,藉由一次園區改造,福特對接待員進行了“沉思”程序的升級,進而改寫了園區故事,編碼了接待員可以對遊客進行反抗、屠殺和奔向自由世界的能力。

  在這個大背景下,《西部世界》用兩季20集的容量,講了幾個人的故事,其中,最打動我的是遊客威廉和接待員德洛伊絲的故事。

  清新美麗的德洛伊絲是威廉一生的糾結

  02

  德洛伊絲和威廉走上的是兩條覺醒之路

  德洛伊絲是園區第一代接待員,也是阿諾的最愛,被阿諾傾情傾力打造。她每天的角色就是早晨當農場主的女兒,出門畫畫;下午出現在甜水鎮的鬧市裏,等着遇見一個叫泰迪的戀人——泰迪這個接待員是專門爲德洛伊絲打造的,他的生命基線就是愛德洛伊絲,無條件保護她,生生世世爲她死——晚上兩人打馬回農場,發現德洛伊絲的父母被強盜殺害了,泰迪很快也被打敗了,德洛伊絲被壞人拖進涼房強暴並殺害。

  第二天,被修葺一新、刪除了痛苦的接待員們再次復活,德洛伊絲依舊清新甜美,也再次重複前天的劇情:當女兒,畫畫,偶遇泰迪,被強暴,被殺害。

  老威廉向接待員揭露創建西部世界的宗旨

  從劇情開始排練,到阿諾死後園區開放,德洛伊絲和接待員們在這個地方反反覆覆愛了、死了萬千回,一次次被蹂躪被侮辱,卻深陷設計者的程序裏不能自拔。但她從來沒有質疑過所處的世界,對於善惡美醜,她也永遠選擇去看美好的那一面。

  幾年後的一天,經過了多次程序升級的德洛伊絲,無意中啓動了阿諾留下來的意識信號,開始對場景有了一點記憶,對她所處的世界產生了質疑——沒錯兒,一切命運的改變都從質疑開始。爲了從重複命運的機制裏解脫出來,她聽從阿諾聲音的指引,在被強暴時開始反抗,拿起槍打死了強盜。之後,德洛伊絲踏上了改變命運的逃亡之旅。

  這時,她遇到了遊客威廉。

  威廉是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到大,靠拼命讀書改變命運的典型。憑藉才智,他當上了提洛公司的執行副總裁。提洛公司是西部世界的股東,總裁的女兒喜歡威廉的純樸和才華,兩人相戀,即將完婚。總裁的兒子洛根帶着威廉到西部世界一遊,說是家族的歡迎之旅,其實也是想借着玩一次放縱遊戲,來窺探一下威廉的真性情,並適時予以打擊——瞧,從底層入贅豪門是多麼的不容易。

  窮人家孩子威廉原本只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但他發現,晉升之路艱辛又遍佈羞辱,遠不如作惡高效

  而威廉同意跟洛根來西部世界遊玩,既是因爲這是“躋身家族”的入門標誌,也是出於一點兒好奇,他想找到家族投資的這個遊戲裏面,到底蘊含着怎樣的“意義”。從小到大,威廉都在追着“意義”奔跑,他是被“意義”控制的人,如果一件事毫無“意義”,他就不做了。

  由於是第一次來西部世界玩兒,威廉完全分不清誰是遊客誰是接待員,一律按人類標準禮貌對待,不做任何有違自己教養和道德的事情。恰在此時,他遇到剛剛有點兒覺醒了的德洛伊絲。威廉敏感地發現,德洛伊絲不是一般的接待員,而是跟真人有着一樣感知的“新生命”。所以,當德洛伊絲請求威廉幫她離開這個世界時,威廉毫不猶豫就答應了,帶着她加入了一個南北戰爭的遊戲,想借機離去。

  這個逃離的過程並不順利。

  作爲園區的股東和大玩家,洛根對西部世界的大多故事情節和接待員們都瞭如指掌,德洛伊絲的“覺醒和逃亡計劃”在他看來就是個笑話,不僅完全沒有興趣順着她編故事,也不願意帶着她玩遊戲,還總想一槍打死她然後讓園區接回屍體去重啓。

  這引發威廉不滿,他沒有想到這個大舅哥到了西部世界竟會變得形同惡棍,無惡不作。而洛根對一直分不清真實世界與遊戲世界邊界的威廉既理解又不耐煩,總想把威廉拉回現實,然後再跟他一起懷着遊戲的心去“參戰”。爲此,洛根還藉機故意多次出言不遜,譏諷威廉的懦弱,提醒他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你就是一個想擠入豪門的底層人,我妹妹也是因爲你懦弱才選擇你,她還在家裏等着你回去迎娶,你別糊里糊塗愛上一個只是長得像人的“東西”。

  洛根對威廉的鄙視是那種自認爲血統高貴的二代蠢貨對草根智慧的肆無忌憚,所以必須讓他付出代價

  洛根沒意識到自己犯了大忌,這個時代,血統優勢只代表一時搶佔先機,並無永久性。小人物在向上攀援的旅途上,謹小慎微往往只是不得已的選擇,未必是天性;這樣的人非常敏感別人怎麼看待自己的出身和努力,自尊心異於尋常的強和脆,格外在意別人的認可和接納。

  從蒼涼人生向風光人生攀升的過程中,若正念行善得不到及時的肯定和獎賞,而邪路作惡又回報豐厚和進階高效時,人性必將面臨質變的選擇。

  威廉本就是一個有野心的人,怎麼可能對被冒犯沒有記恨呢?以前,他表現得謙虛隱忍,可能只是因爲還沒有累積到爆發的程度,或沒有攢夠可以爆發的資本和條件。但在西部世界就不一樣了,這裏是一個“遊戲的世界”,人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和藉口不按世俗社會的規矩出牌。

  威廉很快洞悉了遊戲的規則,開始試着對洛根的挑釁予以回擊;而德洛伊絲的軟弱無力,也激發了威廉的保護意識,爲他的回擊提供了道德勇氣。終於,在一次戰鬥中,威廉果斷地拋棄了被敵軍俘虜的洛根,任接待員士兵對洛根暴打而不顧,帶着德洛伊絲逃亡了。

  至此,威廉在感情上完成了與洛根的第一次決裂。

  威廉敏銳地察覺到了西部世界的核心祕密,開始辨識什麼是真實的自己

  在逃亡的火車上,威廉與德洛伊絲墜入愛河——沒錯,拯救一個弱者或成就一個強者的,往往是另一個更弱的人,尤其當她還是一個美麗無瑕的女子時。只有在德洛伊絲這裏,威廉的尊嚴和人格纔是徹底獨立的,被尊重的;他的愛情也沒有任何算計和取媚,而是全然的釋放和絕對的真心——這是威廉人生第一次品嚐到,做一個人性解放的人是多麼的酣暢淋漓;也是他第一次爲找到並認識了自我而欣喜——他發現自己的真我善良,勇敢,純情,正義,有道德,有擔當。

  03

  不斷幻滅和不受懲罰的施暴,足以改變人性

  但他們最終還是落在了洛根之手——被俘後,洛根加入了起義軍似乎還當上了將軍。

  洛根爲了讓威廉徹底認清現實與遊戲的本質區別,認清德洛伊絲不過是一個“東西”,不惜當着威廉的面,刺傷了德洛伊絲,讓威廉看到了德洛伊絲肚子裏的精密零件。德洛伊絲重傷之下逃走,威廉的感情受到巨大傷害。

  德洛伊絲之於威廉的意義,是富家子洛根所不能理解的。她既是威廉的愛情,也是威廉自我覺醒的原動力和美好的人生理想——不管德洛伊絲有沒有“人”的靈魂與生命,威廉的感情、感受都是真實的,付出和得到都是驚濤拍岸的。

  與德洛伊絲的愛情讓威廉第一次覺醒,而這樣銘心刻骨的愛,他一生僅此一次

  德洛伊絲的被害,徹底斬斷了威廉對洛根的友情,也擊碎了威廉通過正向努力收穫尊嚴的夢想。趁着夜色,威廉殺了除洛根以外的所有人,然後,放逐了洛根。他決心從此以後,要用盡手段打敗洛根,爭奪家族的繼承權。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修改自己的奮鬥目標,也第一次初嘗復仇的滋味——痛快!

  他開始喜歡這種屠戮與做勝利者的快感。

  威廉到處尋找德洛伊絲,最後,還是在甜水鎮,他們初始相遇的地方再度邂逅。但此時的德洛伊絲已經被重新裝機過了,她完全不記得威廉,並重新開始了她作爲農場主女兒的一切經歷:畫畫,偶遇泰迪,被強暴,被殺害。

  這個幻滅給威廉帶來的衝擊,不亞於洛根給他的傷害。自此,威廉發生了人生第二次質變——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麼真情,無論真人還是機器人,無非都是被各自的程序設定了而已。一個人想要做真正的自己,就必須活得跟西部世界裏的福特那樣當“造物主”,以現實世界爲“西部世界”,去設計和擺佈別人,而不是做他人的附屬品。

  30多年後,威廉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已經面目皆非。老威廉現在是提洛公司的老闆、西部世界的大股東。這30多年來,他實現了他想要實現的一切夢想——結婚,生女;清除大舅哥洛根,取而代之成爲家族接班人;接着廢除岳父,取而代之;擴大公司在西部世界的股份,另行設立項目,從遊客進園起,就監控他們的各項數據,投入資金,做真人再造的實驗,以達到讓人類實現永生的終極目標。

  只是,這些成就依然不能讓他滿足,總彷彿丟失了什麼。爲此,30多年來,他反反覆覆到西部世界探尋,比當年的洛根表現得還要惡貫滿盈和殘酷無情,但一旦他離開西部世界回到現實社會,就會發覺自己的心靈正在被一股黑暗勢力吞噬。

  老威廉對妻子坦陳:自己本性屬於西部世界,那裏有德洛伊絲,在那裏施暴纔有快感

  30多年來,威廉每一次去西部世界,都最先來到甜水鎮,看着德洛伊絲清水芙蓉地出現後,他再騎馬到農場,殺死所有人,繼而毆打德洛伊絲,強暴她,虐殺她——也許,困擾他的黑暗,就是他對世間一切美好的不再信任。當年跟着他一起幻滅的,不僅是他對德洛伊絲的愛情,也有他對世界的善意,溫情與信任。爲此他一直不甘心,總是對令他失去這一切的那一切,伺機報復。

  《西部世界》的結尾,是威廉最後一次走進西部世界,決心不再重複福特的遊戲,而是打算玩一下阿諾的遊戲,找到毀滅者懷特,殺了;然後自己出去後,再徹底毀了這個主題公園,連同他真人再造的實驗和規劃。這時,他又遇到了德洛伊絲。

  經過30多年的修修補補和福特對她的一次次升級,德洛伊絲現在不僅徹底覺醒了,還記起自己有個愛人叫威廉。這讓老威廉這個大惡棍聽到後倍感滑稽,他現在對純真愛情不僅無動於衷,甚至充滿嘲諷——無非一場遊戲,德洛伊絲無非就是一個“道具”而已——所以,他對德洛伊絲的肆意毆打和殘害絲毫沒有停止。

  德洛伊絲晉級成爲毀滅者懷特後,第一個殺的人就是西部世界的造物主,福特

  但德洛伊絲現在已經不是簡單的“東西”了,更是毀滅者“懷特”——她的使命是通過以暴制暴,實現阿諾結束接待員的輪迴、毀滅西部世界的遺願——威廉已經殺不死她了。兩個人帶着各自的使命,一番相殺後,各自走向屬於自己的、未知的未來。

  04

  這個世界有自由嗎?沒有,都是編碼而已

  可未來是什麼呢?影片並沒有提供答案,只留下了一堆思考——

  所有的生命都在尋找自由,可是,究竟什麼是自由?爲了那個自由,當人面臨岔路的時候,到底應該依據什麼做出選擇?一度,威廉在西部世界找到了“自由”,他掌控了這個世界,也在這個世界無所不作無所不能,然後呢?他丟失了善光明,被困在惡黑暗裏不能自拔。

  他自由了嗎?顯然沒有。

  人總是在尋覓,卻總也不能解脫,這是爲什麼?人的慾望和困境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能夠對此提供答案的,或許只有宗教了。

  從這部劇裏,我隱約看見了佛教的影子,比如它對輪迴的展示——這是我推薦這部劇給所有佛教徒看的理由。科技給佛教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可以用越來越便捷的手段,展示佛教對世界的認知,掀開世界運行機制的祕密,從而大大增加人們開悟的可能性。

  你看電影技術的出現,就讓“真即是虛、幻也是實”這樣的禪宗義理得到了最直觀的演示,直接就能讓現代人在認知上銳利古人諸多年。而人工智能的出現,則更進一步,能栩栩如生地爲我們展示整個輪迴的運行機制是什麼樣的。

  德洛伊絲對遊客的審判:生存是你們的基石,但不是你們唯一的動力,你們渴望去傷害去殺戮,不是嗎?

  西部世界裏的接待員們,終其一生都在演繹輪迴——表面上活得生機勃勃、有血有肉、愛恨情仇,背後卻是劇本編輯賦予了他/她角色的意義,程序員賦予了他/她實現的能力,其命運是註定的。如德洛伊絲必須每天下午出現在甜水鎮,一次一次掉落一盒罐頭,等着泰迪來揀;泰迪一次一次下火車,與德洛伊絲重逢,爲她殺人、爲她死。接待員無非是人類設置的一套編碼而已,生生世世,他們都只能在同一個地方、同一個故事裏,週而復始地向死而生。

  接待員是編碼,那麼給他們編碼的人類又是什麼?

  人類的命運並沒有比接待員好多少,他們也同樣被神祕力量操控——那就是業力的編碼。

  比如威廉,生於貧寒,長於貧寒,不甘貧寒,努力學習只爲出人頭地擺脫貧寒。甜水鎮與德洛伊絲偶遇後所發生的一切,讓他看清了自己真實的慾望與潛能,也飽嘗了痛楚與幻滅。他一次次到西部世界找尋自己失落的一角,一次次從邂逅德洛伊絲開始遊戲的啓程,但每次放縱之後,心靈都跌入更深一層的幻滅與迷失的深淵。

  他的生命基調就是貧瘠、偏執、被迫害狂,他對生活中的不滿報復得越強,就被輪迴的鏈子鎖得越緊,終其一生,只能掙扎在貧瘠裏,不是物質,就是心靈——還是以窮兇極惡的方式。

  妻子的自殺激怒老威廉,他跑到西部世界殘忍地殺了一對母女,卻發現“這種畜生幹了都會動容的事我竟真的毫無感覺”,他對自己的惡也有了刷新般的認識

  由於他的心被自己的業力束縛在了現實世界與西部世界的交接地帶,所以,無論怎樣,他都只能徜徉在虛實之間,脫離不了迷幻——無論對誰,他都充滿懷疑,覺得對方不一定是真的,包括親生女兒,也被他當做接待員給殺了,最後甚至連自己都開始懷疑,拿起刀子割自己的小臂,想看看裏面是不是也埋着線路……

  威廉和福特其實殊途同歸,都看到了西部世界和真人再造計劃的背後,是某種“意義”的缺失——壞人爲什麼還要讓他再活一次?留在記憶中不好嗎?既然生命與痛苦是結伴而生的,又何必非要他人生生世世遭罪呢?

  妻子死了,女兒被自己誤殺了,老威廉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了懷疑,對黑暗本性感到了絕望

  到了這時,人們就會深味,人類確實沒有必要如此執着得失,執着愛恨情仇乃至生死,如何轉動業力、擺脫輪迴纔是根本目標——而這,又是依靠個人能力達不到的,需要哲學的支撐和信仰的提拉。

  如果威廉從小信仰的不僅僅是功名利祿,還有一份宗教情懷,那麼,在他後來的人生旅途中,就能夠對善多一分堅守,對愛多一分呵護,對人性多一分信任,即使也造業,總歸是善業多一些,雖不能幫他迅速擺脫輪迴,但也一定是向上緩慢攀援,而不會像作惡那樣,一次又一次拉他下墜,直至墮入黑暗的深淵。

  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一書中預測,人類終將從智人向神人演變。我們現在身處互聯網世界,人手一部手機,近乎於外掛了一個大腦在虛實兩個世界奔波,算得上是半神人的過渡期了。

  當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當行善和作惡的執行都變得越來越容易的時候,那麼,怎麼抱持你的正信和對因果報應、業力輪迴的警覺,就變得十分重要——審慎選擇,不要像威廉那樣卡在中間!

  作者:藍藝,《鳳凰週刊》副總編。本文轉載自公衆號藍藝雅舍(ID:lanyilanjuewu),已獲授權。

  

  “父親缺位”的人生影響

  

  人物 | 肯·威爾伯:精神奧德賽

  

  愛物志 | 那些撫慰你靈魂的事物

  諮詢電話:188-0137-4573 / 138-1124-8084

  回覆目錄,提取所有往期文章目錄,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相關文章